《诗经》为何又叫《诗三百》?小学古诗词怎么教是以诵读为主,还是理解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诗经》为何又叫《诗三百》

诗情画意白蘋洲很高兴与诗朋词友分享《诗经》:

人们常谓《诗经》为“诗三百”,何谓“诗三百”呢?它是一部何样的作品呢?其中包括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诗经》的世界,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吧。

一、作品名称:

《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二、作品介绍: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大抵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据《史记》等记载,系孔子删定,近人多疑其说。其中民间诗歌部分,相传由周王室派专人(古称“行人”或“遒人”)搜集而得,称为“采风”。

有“男女相悦”之词,也有不少篇章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混乱,反映了人民遭受的压迫和痛苦;部分关于西周上层统治者祀神祭祖、赞美业绩的作品,提供了关于西周的兴起、周初经济制度和生产情况的重要资料。

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优秀篇章,描写生动,语言朴实优美,声调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

三、背景资料:

《诗经》既非一人所著,也非一人而成。其作品来源主要有三:一是当初周朝设有专门采集民谣的官员。他们搜集民歌以供朝廷考察民情风俗、政治得失,“风”诗多源于此。二是宗庙祭祀之诗。三是周朝有“献诗”的制度,“雅”诗多是公卿士大夫献诗的汇集。

四、作品年代:

经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46)以后产生的。“周颂”的时代最早,是西周初年贵族文人的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描写农业生产的诗。“鲁颂”和“周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前770)以后。

“大雅”也是西周时期的诗,祭祀和宴会的乐歌居多,还有几篇叙述周室祖先的事迹和武功,是我国上古仅存的史诗。“大雅”的作者也都是贵族文人,但他们对政治现实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之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产生于西周后期到东周初年,内容一部分和“大雅”相同,一部分和“国风”相同,其中有不少优秀的作品。

“国风”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压迫和剥削人民的篇章,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和爱情生活。采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即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出民歌的特色。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计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小学古诗词怎么教是以诵读为主,还是理解呢

根据目前学校的教学情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规教学,也就是教授课内的古诗词的时候以背诵、默写为主;另一种是课外古诗的学习,高年级带低年级吟唱古诗,并且还配合手部动作,提高了孩子学习古诗的热情。考试的古诗词要求会读、会写背、会写,会说诗意,还要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体会诗句的意思,而课外的古诗往往只需要记住一两句重点的就够了。要求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小学古诗词在教授的时候,首先确定学习要求,如《诗三百》,对小学生来讲,能诵读就可以了,如《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五首》,对于小学生来讲,除了要会读会背诵,还需要理解诗意。如果孩子对古诗词没有太大的兴趣,则不要给孩子再增加过多的负担,学好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就可以了,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唐诗三百首,为什么开篇是张九龄的

谢邀。

唐诗三百首,为什么开篇是张九龄的?

无聊中,翻开唐诗三百首。开篇是张九龄的。张生于678年,这首开篇诗写于737年,而大唐618年开张!我的问题来了,为嘛开篇诗选张的?近一百二十年后的诗为嘛做得了先锋?

以上是问题和问题补充,以下是回答。

《唐诗三百首》是流传最广的唐诗选录版本,收录了77家三百余首唐代诗人作品,是我们接触、了解唐朝诗歌最好的初读版本。这其中也收录了李白、杜甫、王维等等大诗人的作品,为何开篇第一首却是张九龄的《感遇》呢?

任何人编写选集类书目,首先就是要给自己订一套规则。假如蘅塘退士是把自身的喜好放在第一位,那自然会把自己最心水的诗人放在前面。但是在做这种全面的、有大的参考意义的文选的时候,要根据朝代、年份、历史、名声等等,最重要的是要根据书的内容来进行挑选区分。

而作为诗选,决定能否入选是诗的好坏,而决定前后左右的只能是诗的分类了。

根据诗歌史,在初唐,上承魏晋南北朝的音乐,诗还是以五言为主。同时初唐的格律尚未完全成型,所以,初唐的主要诗歌作品就都是五言古诗。

那么在编选《唐诗三百首》的时候,开篇之卷必然是当时的作品主流五言古诗。然后才是七言古诗、乐府诗词。到武则天时期,出现格律诗,就有了五言绝句律诗、七言绝句律诗。我们的诗歌史是从这些诗呈现出来的状态总结而来,那么这些诗的先后顺序也就是符合这种诗歌发展状态的。

所以《唐诗三百首》第一卷就是五言古诗。

而五言古诗的作者也非常多,那么又凭什么把张九龄的《感遇》排在第一位呢?

在大的时代、作品时期、作品种类区分好前后之后,那么同一大类中的前后顺序自然就是根据作者的名声、官位的高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来进行排位了。当然也完全可以根据作品的时间和好坏来进行排位,但是在这种年代久远的作品中,有相当部分未必创作时间确定,所以时间并非最好选项。而作品质量的话,能够入选,就代表这些作品都是上上之选,不是没有更好的,而是作为诗歌这种文艺作品,好与更好都有强烈的个人倾向,未必能够服众。

蘅塘退士应该是在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之后,选择了张九龄的五古作为这一卷的开篇之作。而第一卷的开篇,自然就是《唐诗三百首》的开篇。

这种选择,肯定是有心的,但并非很不得了的事情,所以也不必纠结。

在五言古诗这一卷中,有哪些诗人呢?张九龄、元结、王维、岑参、李白、杜甫、孟浩然、丘为、柳宗元、韦应物、常建、綦毋潜。从年龄看,张九龄是这里面最年长的一位;从地位看,张九龄做过宰相 ,地位最高。王维、孟浩然都是他提携的后辈。

而张九龄的诗作,虽然不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人名声大,但是他的作品其实在整个初唐盛唐的转换过程中非常关键,类似于《春江花月夜》在齐梁体转变到唐诗的关键时候起了关键作用。

张九龄的诗是我们研究诗歌进化的关键一步,同时还是盛唐山水诗的先河。我们知道前朝宫体诗的作品特色就是意象浮华,色彩繁复,而张九龄的作品风格完全相反,山水诗疏朗清淡,并且引领了整个唐朝山水诗的风格。

我们熟知的王维、孟浩然的作品特色,无非是张九龄风格的传承,一个长于“清”,一个长于“淡”。

当然,蘅塘退士当初选择张九龄的《感遇》作为五言古诗开篇,未必有想到诗歌史变化这么远,不过以张九龄的长辈身份、官职身份、诗作风格,排在这个首位是合理的。

还是那句话,作品水平的高低,会因读者而异,所以并没有成为作者在选录、排位时的依据。这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择,是合适的。

何况这首作品本身也是佳作: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