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名字的由来(曹妃甸的来历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曹妃甸的来历

  随着曹妃甸建设的不断升温,曹妃甸倍受国人关注,曹妃甸的传说也便成了冀东(尤其是唐山)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曹妃甸的传说其实很简单:唐太宗跨海东征高丽,带一爱妃姓曹名娴儿,因遇狂风巨浪,战船漂流到一 个小岛,岛本无名。曹妃在岛上身染重病,为叫曹妃养病,唐太宗令三军岛上休整,待曹妃病愈后启程,不料曹妃的病越来越重,几天后不幸病殁,唐太宗非常悲痛,为怀念曹妃,唐太宗东征凯旋后,在此建一大殿(庙宇),塑其金身,因此,小岛就叫曹妃殿(甸)。曹娴儿原籍有说是山东的,有说是沧州的,有说是滦南的,究竟是那里的,无从查考,也无须查考。
  唐太宗为甚么如此珍爱曹妃:一说是因为她容貌娇美,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海上航行陪伴唐太宗消遣取乐;一说是因她聪慧睿智,多谋善策胜过须眉。风浪中运粮船沉没, 军中缺水断粮,曹妃向唐太宗献策,用船上帷幕割成鱼网,捕捞鱼虾,解决了三军断炊问题。其实,这两种原因都站不住脚——唐太宗跨海东征,这是当时的历史使命,为了一个妃子,耽误东征的航程,这与他“听惑不断,从善如流”的一代明君不符;缺水断粮,以鱼代食,违背常理。千里迢迢的水路,边航行边捕鱼吗?那哪年哪月能到达边陲?再者说淡水是怎么解决的?
  查阅《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确有唐太宗跨海东征的记载: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跨海御驾亲征高丽,但是大败而归。二十三年后,唐高宗总章元年(668),由李继,薛仁贵再次跨海东征,凯旋而归。唐太宗东征是历史上的重大举动,果真带一曹妃,曹妃又有不同凡响的作为,著史之人决不会一字不提。
  那么,曹妃的传说是怎么来的呢?
  笔者推测:无论什么原因,唐军东征的确滞留过小岛,小岛距滦州(今滦南县)的柏各庄,蚕沙口,柳赞等渔村不过二十海里,东征大军,艋艟云集,浩浩荡荡,渔民出海捕鱼,不会没有察觉,某些渔民跟军卒也肯定有过接触,甚至也望见了岛上的随军家属,或者是衣着华丽的女倌;有的军卒也可能因事登岸进过渔村,说过一些不负责任的话,这样,以误传误,以讹传讹,唐太宗携曹妃驻扎小岛的消息就不翼而飞了。
  曹妃甸的地理位置和地貌水文独特,是天下少有的无需人工开挖的天然良港。这里的海水不淤不冻,而且海产丰富,岛上又有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淡水井 ,再加上传说唐太宗东征曾驻扎在这小岛,这些,都给小岛蒙上的一层神秘的面纱。
  古滦州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 ,于是,便有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合理虚构,艺术加工,编造(创作)了民间口头文学——曹妃甸的传说故事,这故事美丽而神奇,引人入胜。起初只是唐太宗与曹妃小岛上的故事,后来竟演绎到曹妃死后成神,常常出没在海上救难,为迷路的渔民指航,为患病的渔民驱瘟祛病。
  传说毕竟是传说 ,它表达了广大渔民的朴实感情和美好的愿望。

河北省的东部沿海地带,以前有个地方叫做唐海县,现在哪去了

在河北省的东部沿海地带,有一个地方叫做唐海县,也就是现在的曹妃甸区。它隶属于唐山市管辖,地处渤海湾的中心地带,辖区面积将近两千平方千米,总人口将近二十七万,是我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一、曹妃甸的由来

说起曹妃甸这个名字的由来,在这个地方本来有一个小岛,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名气。在唐朝的时候,李世民有一次跨海征战,得胜归来,随行的有一个妃子名叫曹娴,非常受李世民的喜爱,但当船到了滦南县海域的时候,这个妃子突然得了重病,于是在这个岛上进行救治,但最终曹妃还是死在了这个岛上。李世民非常痛心,于是下旨在这个岛上修建了三层大甸,并塑造了曹妃像,并赐名曹妃殿。后来这个小岛也就有了曹妃甸的名字。

二、曹妃甸的历史

我们再来说一说这个地方的历史沿革。在商代的时候,这个地方隶属于孤竹管辖。春秋时期,属于无终和山戎管辖。战国时期隶属于当时的燕国。到了秦朝,开始实行了郡县制,这个地方也就隶属于右北平郡和辽西郡管辖。

到了汉代,这个地方隶属于右北平郡的昌城和夕阳管辖,东汉的时候和少阳、昌城合并,属于海阳管辖。后来的三国时期和晋代,基本沿袭了这个区划。一直到了北齐的时候,将海阳划入了肥如。

到了隋朝,公元586年,也就是开皇六年,又将肥加划入了新昌,后来又隶属于北平郡。唐朝的时候,隶属于平州。在后来的历代,这个地方又先后隶属于石城、马城、滦州、大都路蓟州丰润县、义丰、顺天府丰润县、遵化。

在民国时候,这个地方先后隶属于直隶丰润县和滦县、河北省丰润县和滦县、丰滦办事处、冀热辽区第十七专署解放农场、丰南县佐公署、滦南县解放农场、津沽区农垦管理局柏各庄区农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这个地方改名为渤海区农垦管理局柏各庄区农场。后来又改名为河北省柏各庄合作农场。

在1954年的时候,滦南和滦县合并,丰南和丰润合并,这个地方也就分别隶属丰润和滦县管辖。在1955年的时候,开始建设了河北省国营柏各庄农场。到了1959年,柏各庄农场改为唐山市柏各庄区。在1961年的时候,柏各庄区被撤销,重新恢复了国营柏各庄农场。

又到了1968年,柏各庄农场又变成了河北省柏各庄农垦区,这个时候,这个地方就有了县一级的权利了。在1983年的时候,唐海县正式成立。到了2012年,唐海县也被撤销,成立了唐山市曹妃甸区。

曹妃甸的由来是什么

曹妃甸名字来源自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曹姓妃子建在沙岛上“曹妃殿”而得名。

民国二年(1913年),今境分属直隶丰润县和滦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遂属河北省丰润县和滦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初,丰滦、滦卢合组唐滦特区,5月,因遭敌破坏而重建丰滦办事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冀热辽区第十七专署,接收了华北垦业股份有限公司滦县农场,更名为冀热辽区第十七专署解放农场,年底改称冀东区第十七专署解放农场。

区划沿革:

2012年7月11日,曹妃甸区设立。将唐山市丰南区的滨海镇,滦南县的柳赞镇划归唐山市曹妃甸区管辖。

区人民政府驻唐海镇垦丰大街23号。唐山市曹妃甸区规格为副地级,行政区划包括原来的唐海县全境,曹妃甸工业区,生态城,柳赞镇(原属滦南县,2010年1月1日起改由曹妃甸新区实行整体托管,唐海县代管),滨海镇(原属丰南区,由南堡经济开发区代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曹妃甸

这片海域与什么叫曹妃甸

这是因为原来这里有一个沙岛,叫做曹妃甸,其名字源于一个悲壮的传说:唐朝李世民御驾亲征高丽,走到唐山市(那时候还不叫唐山,唐山也是因为李世民屯兵市内的大城山而得名)南部海域一个伴驾的曹氏妃子因病而亡,因此处为边疆,怕日后墓地被敌军破坏,故葬于此荒岛上,修建一个大殿,赐名曹妃殿。后来,殿内曹妃像很灵气,保佑国王渔民平安,当地信众香火供奉。后来,大殿倒塌,岛的名字也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曹妃甸”,这一片海域也叫做曹妃甸海域。1976年之前,还能在岛上的灯塔位置看到大殿的基石。

曹妃甸的由来

曹妃甸的由来:相传当年唐太宗爱妃曹妃随军东征病殁,之后曹妃化作海神娘娘保佑着出海的人们免受风浪的吞噬,曹妃甸因此而得名。而相关的传说也广为流传,请看下文分晓。
评剧《曹妃甸传奇》则是滦南县文艺工作者自编、自演的一台古装故事剧,在民间流传的曹妃甸传说的基础上,经过大胆的艺术加工与创新,演绎了一段催人泪下的古代爱情传奇故事,同时也给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曹妃甸大港披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
剧中唐太宗以“万将军”名义自水路微服东巡,船行至渤海湾遭遇大风暴,幸得一女扮男装的“渔郎”曹娴儿引航停靠珍珠岛躲避风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