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演达简介与生平(邓演达有后人吗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邓演达有后人吗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邓演达有子女后代
,儿子邓思干。  清明前夕,农工党主要创始人邓演达烈士的嗣子邓思干先生率子孙三代一行五人专程从香港来宁扫墓,纪念先辈。邓思干先生77岁高龄,虽然在他1岁时父亲就惨遭蒋介石杀害,记忆中没有父亲的印象,但随着岁月的增长,他逐步了解了父亲的伟大与光荣,也体验到演达后人的自豪与骄傲。
  祖孙三代先后参观了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在邓演达烈士展厅驻足瞻仰,凭吊了邓演达烈士墓和殉难地,并敬献花篮。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急求一位惠州历史名人的生平资料

邓演达纪念园的简介

邓演达故居于1995年6月被列为惠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7月被广东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惠城区按照惠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邓演达故居的基础上兴建邓演达纪念园。

邓演达墓的墓主简介

邓演达是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中国民主革命的勇敢战士,著名的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中国农工党的创始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他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和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是三民主义的捍卫者,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英勇斗士,是孙中山得力的左右手。
大革命时期,他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1927年邓演达反对蒋介石出卖革命、实行军事独裁政策,坚持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他任武汉中央党部农民部长、军事委员会委员。“八一”南昌起义,邓演达是革命委员会委员之一。
1930年8月9日,在上海领导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1931年8月17日,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在上海愚园路逮捕了邓演达,同年11月29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西村附近的砂子岗。
邓演达牺牲后,当地群众冒着风险将其遗体掩埋在西村附近。全国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纪念他的革命功绩,由国务院拨专款修建了烈士墓园,1957年,迁葬于此,革命老人何香凝为烈士书写了墓碑。1981年,国家再次拨款修葺了邓墓。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还撰写了邓演达烈士的革命简历,镌刻在墓碑的背面。

李洁之的人物生平

孙中山再造民国时,他毅然参军,先后毕业于陆军步兵军事教练所、陆军步兵学校将官研究班。他先在粤军第一师邓仲元部任班长。民国10年(1921)被选拔为大元帅府警卫第三团叶挺部排长,后升任第一师第三团邓演达部连长,担负护卫大元帅府任务,直接保卫孙中山的安全。其后历任广东部队营长、师经理处长、平南盐务总局长、步兵独立第二团上校团长、独立第四旅少将旅长。民国21年(1932)以后4年间任虎门要塞少将司令,负责海防防务。当时主持广东军政的陈济棠勾结日本军阀,积极进行假抗日真反蒋的内战活动,企图夺取蒋政权而代之。其时大规模内战已迫在眉睫。李洁之本是陈济棠的亲信,但反对陈的做法。为制止内战,保存国力,共同抗日,他先后与广东部队10多位将领联系,取得共识,策动第一军军长余汉谋领衔揭露陈的阴谋,并实行兵谏,迫使陈济棠宣布下野,一场即将爆发的内战遂告平息。民国25年(1936)7月,他接任广东省会警察局长,即将前任移交接管的230名政治犯悄悄地释放,又停止执行邮电新闻出版物检查及取消广州市居民入户担保办法。这对于团结各党派各阶层共同抵御外侮,是极为明智之举。日本南侵广州弃守前,李洁之已改任第四战区兵站中将总监,后又调任第七战区军粮计核委员会中将副主任。在任期间,一改过去各部队食粮食盐朝不保夕的困难情况,还有余粮借给灾民。抗战胜利后几年间,广东抗日部队多被蒋介石用各种手段分化瓦解,许多军政人员包括李洁之在内都处于投闲置散的境地,心怀不满。李洁之到达汕头弃政从商,开设“中国渔业公司”,名为企业,实际是聚集一批旧军政人员议论和制订反蒋投共的计划。李洁之是核心人物,多次奔走于香港、广州和汕头之间与各方联络。1949年4月,他被广东省政府委任为第九区行政督察(闽粤赣边)专员兼保安司令。5月1日他偕中共香港分局派来的联络员陈汉欣秘密离开汕头,到达兴宁就职,旋即与驻军河源等地的曾天节、魏汉新等联系共商起义事宜。18日即宣布和平起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次起义使粤东、闽西两区16个县联成一片,粉碎了蒋介石残部在赣州、长汀间固守的计划。不久李洁之就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潮梅人民行政委员会副主任。
建国后,李洁之先后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黄埔建港管理局副局长、省水利厅副厅长。1957年整风、反右扩大化时,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61年被摘掉“帽子”,任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兼军政史料征集组长。这时候,他积极撰写了数十万字亲历亲见亲闻的史料。1979年4月,李洁之的错案得到彻底平反改正,被委任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他认真组织省参成员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为我省的“四化”建设出谋献策。1983年4月,被选为省政协副主席兼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直至1988年换届为止。1989~1990年,他将自己历年所写并已在《全国文史资料》等书刊发表过的著述加以整理,由《兴宁文史》部编纂为《李洁之文存》并排印出版,共70多万字,是粤东文史部门极具参考价值的书。  李洁之于1951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历任该党广东省委员会第一、四届委员,第五、八届常委和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咨监委员会副主席。

李健生的生平介绍

1928年李健生由上海回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在校时受到邓演达的接见,并加入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也就是农工民主党的前身。邓演达被国民党当局杀害后,李健生愤然带人前往国民党北京卫戍司令部,张贴反蒋标语。
1933年,李健生再次弃学南下参加民主革命运动,并与章伯钧结为连理,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她先是参加了福建人民政府的反蒋抗日活动,此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投入到团结抗日的革命活动中。她先后赴武汉、重庆等地协助章伯钧联系进步人士,商谈工作,安排生活,结识了许多著名爱国人士、学者、教授以及共产党的重要人物。在重庆,参加了邓颖超组织的“中国妇女联谊会”,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解放战争时期,她与其他同志一起成立了港九联谊会、妇女生产合作社,做了许多有利于民主革命和妇女运动的工作。
全国解放后,李健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政权的建设中。她出席了第一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参加了第一次赴朝慰问团和土地改革工作团,并出访了苏联、印度、缅甸等国。
作为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北京市红十字会会长,她为北京市的卫生事业也作出了贡献。
1957年反右运动,李健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更严重的冲击。
1987年始李健生先后担任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务委员、中央咨监委员会副主席,民盟中央妇女委员会副主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一、二、五届执委等职。
1990年,李健生女士去世后,新华社的消息称她为:著名爱国人士、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赞扬她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和祖国的统一作出了贡献。
1993年,李健生的子女捐出名人字画321件、人民币20万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