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小事困扰着,如何才能做到内心强大、无所畏惧呢?有一个词“有恃无恐”,看似贬义其实反过来说就是有所依靠所以无所畏惧,怎样才能做到在困境中不害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经常被小事困扰着,如何才能做到内心强大、无所畏惧呢

如果一个人总是被屁大点的事困扰,也许他不光是内心不够强大,而他可能有一些焦虑状态,其中他可能患有甲状腺疾病、心脏疾病、物质滥用以及其他功能性精神障碍会产生焦虑,或者说他可能是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就是在大事小情都会对其造成影响。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以经常或持续的、全面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及过度焦虑感为特征。这种焦虑与周围任何特定的情境没有关系,而一般是由过度的担忧引起。典型的表现常常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这种紧张不安、担心或烦恼与现实很不相称,使患者感到难以忍受,但又无法摆脱,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运动性紧张和过分警惕。并且通常已持续6个月以上,社会功能受损。需要找专业的心理治疗医生和心理咨询师予以诊断治疗和疏导。

有一个词“有恃无恐”,看似贬义其实反过来说就是有所依靠所以无所畏惧,怎样才能做到在困境中不害怕

有恃无恐,意思是因为有一些倚仗而毫不害怕、毫无顾忌。其出处在《左传·僖公二十六年》中有见:“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我在这里尝试从佛教文化角度作一解释。

佛教讲究心境,所谓自心现境界。有恃无恐,就是大无畏之心的变现,我认为它存在这两种形式。

一种是恃善。就是佛语中的“大无畏”,是佛、菩萨不屈不挠地度化一切众生,宣示正道,降服一切外道邪说得一种无我无私的平等慈悲精神,佛经中有“六”无畏之说,即善无畏、身无畏、大我无畏、法无畏、法无我无畏、平等无畏。也有“四无所畏”之说,即一切智无所畏、漏(烦恼)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畏。此外,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能令众生离于怖畏,故称“施无畏菩萨”。

一种是持咒。咒是用特点的音符和特定的语句所组成的符号,代表着特定的神明或佛菩萨的尊称和力量。在释迦世尊时代,有少数弟子采用类似的咒术,而为佛所不许。但有的用咒来治病,但依根本佛法,应该是有病看医生,有灾难要忏悔、存善心、做善事,才是逢凶化吉、解冤释结,消除业障最好的办法。

在修行中降服魔事,应知一切善恶境界,才能做到有恃无恐,佛家还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告诫修行者警觉修行过程中难免出现的各种魔事。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