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安徽人往外跑!“上保河南,下保江苏”,但被骂的也是
发布时间: 2023-07-11

为什么,安徽人喜欢往外跑?

先来看看,安徽的人口外流有多严重。

首先安徽是一个人口大省,总人口6102万人,但是有1152.1万人都流失在外地,相当于总人口的1/5了。换句话说,安徽有六分之一的人都选择了往外省走。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人口净流出最多的5个省份,分别是河南、安徽、四川、贵州、广西,安徽排在全国第二,总流出人口比总外来人口多了997万人。

走出去的这些安徽人,都去哪了?

安徽人主要流向了长三角江浙沪包邮区。在上海,3个人里就有一个安徽人,在杭州大街上遇到的每100个人中,安徽人就有12个,江苏外来人口中,有308万安徽人,占外来人口的30%,江浙沪3省市共吸纳了865万安徽人,占安徽户籍人口的1/8。

安徽人之所以喜欢去江浙沪等发达省份,主要还是因为老家穷。

但是,安徽真的穷吗?

你听说过徽商吗?当年的三大商帮之一。有谚语说:无徽不成商。明清时期,全国各地遍布徽商,影响力极为巨大。

红顶商人胡雪岩听过吗?靠着经商才能,官居二品,赏赐黄马褂。

当年的徽商,富可敌国。

在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历史上,出身安徽的名人数不胜数。有朱元璋、曹操、鲁肃、李鸿章等帝王将相,有查士标、方苞、姚鼐等才子文人,更有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马毛姐等革命英雄……

其实,现在安徽的穷和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河南省位于淮河流域上游,安徽省正处在淮河流域的下游。受地势影响,从河南流入安徽的水流比较湍急,这无疑增加了安徽省的防汛压力。打开地图,我们会发现,安徽境内除了淮河,还有长江,以及长江重要支流——滁河。

展开全文

淮河和长江两大河流都流经安徽,从16世纪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四五十年里,淮河流域每百年发生水灾94次,平均每年一次。据统计,平均每隔五年,安徽人就要面对一次大洪水,最近这100多年,安徽就先后在1910年、1911年、1921年、1931年、1938年、1950年、1954年、1991年遭遇过特大洪灾。

1911年的那场洪灾,安徽饿死了80多万人,饥民饿得把还没断气的人,“刮其臂腿臀肉,上架泥锅食之”;1921年的淮河水灾,淹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农田4973万亩,受灾760万人,主要还是安徽和江苏遭灾;1938年为了抗日,国民政府炸了花园口黄河南堤,形成400公里长,30-80公里宽的黄泛区,九年才堵住,安徽因此死了40多万人,黄河携带的100亿方泥沙又淤高了淮河干流和皖北支流,使淮河治理更加雪上加霜,也是今天淮海越发难治理的根本原因;1950、1954年两场洪灾,都造成上千万人受灾,几千万亩被淹。

21年河南洪涝,最后洪水都流向了安徽境内,因为淮河上游在河南,中游在安徽,下游在江苏,全长1000公里中总落差200米,上游河南落差就高达174米,而中游安徽的落差只有16米,这意味着安徽头顶上悬着一个瀑布。河南的雨水流入淮河后,巨大落差会让水流迅速冲击安徽,致使农作物被淹没,有了安徽的缓冲,洪水对江浙沪的威胁就小了很多。

因为安徽独特的地理位置因素,所以他在洪水过境时”理所当然“承担起了上保河南,下保江苏的责任,而且每遇洪灾必是如此。

你要去安徽,会发现很多地方的名字带有圩和坝,你是不是觉得这样的名字很土,可你知道吗?这些地方都是为泄洪准备的。这些蓄洪区内无法发展制造业,只能适应性的发展农业和水产养殖,因此,他们的经济比较差,当地百姓也过的比较苦。

安徽最典型的泄洪区是王家坝,自1953年建闸以来的12个洪水年份里,王家坝共开闸泄洪15次,泄洪区内近16万人口,1.18万亩耕地反复化为一片汪洋。牺牲泄洪区内群众的利益,来换取整个长江下游的安宁,这种“舍小家保大家”的王家坝精神,也是安徽泄洪的真实写照。

财富这样遭洪水洗劫,你说老百姓怎么能富裕的了。

那么,为什么不迁离蓄洪区?

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和洼地的老百姓都迁走,实际上安徽早就在做这件事,但难度很大。首先农民不愿意搬走,正所谓故土难离,家乡再不好,那也是家。其次,补偿不到位,比如18年,某蓄洪区拆迁补助标准是每户5.6万元,5万多块钱,别说去城里买房子了,就连在农村建房都困难,农民怎么可能搬迁。

几十年来,长期受洪水侵害的安徽人,只能选择离开家乡去外地求生,有的去浙江要饭,有的去江苏打工,还有的在上海混黑社会。20年前,安徽人在长三角的口碑并不好,有人称他们是中国的吉普赛人,但这并不是安徽人本身有问题,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重有这样一句台词,“当你批评别人的时候,要知道这个实际上并非所有人都拥有你所具备的条件”。

安徽,值得所有人说一句“谢谢”的地方

安徽人替江浙沪挡住了洪水猛兽,却失去了自己的饭碗,他们去江浙沪不管是打工还是创业,甚至要饭,都应该受到尊重和关照,而不是受尽白眼。

江浙沪赚的钱也应该转移支付给安徽,帮助修建水利设施,减少洪涝灾害,还有更要积极把本身产业转移到安徽,帮助兄弟省份发展经济,正所谓全国上下一盘棋,先富帮后富,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上,过去十几年,安徽的水利设施发展很快,洪涝灾害减少了很多,合肥的飞速前进更是成为中西部城市发展的标杆。

05年时,合肥的GDP仅有850亿元,到20年,GDP超过1万亿,04年合肥的支柱产业还是风扇、卷烟、啤酒,现在拥有京东方、长鑫储存、科大讯飞、比亚迪、蔚来汽车等众多科技企业,未来还要打造集成电路、新能源、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12条重点产业链。

安徽现在能往科技与高端制造这条路上跑,还要得利于两个隐藏的彩蛋。 一个是中国科技大学,一个是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主要给安徽的汽车企业输送人才,所以合肥能撑起奇瑞和江淮两个国产汽车品牌,中国科技大学主要给半导体与信息产业提供人才,才能稳住长鑫与京东方、科大讯飞这样的企业在合肥长久发展。当地人一说起中科大,眼神里就流露出骄傲的神色,安徽将中科大,看成了自己家的亲儿子。

按照这个发展势头,相信几年后,会有更多安徽人回流本省,毕竟在自己家乡能找到好工作,谁愿意背井离乡去外地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