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简说战国时期,战国七雄是哪七个国家,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 2023-07-17

上一文我们着重讲了春秋五霸,对于春秋的历史脉络相信大家也有了一个简单的认知。

春秋末期,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地位,早已丧失殆尽。各诸侯国之间大大加快了以强并弱的步伐。

从春秋时期进入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先后称王,意图兼并天下。各诸侯相互称霸的格局向七雄决一雌雄的局面发展转变,群雄逐鹿中原,战事不断。

战国时代,战火笼罩着中原大地,春秋以来数百年的相互征战,大多数诸侯国都被吞并蚕食。

春秋时期最为强大的晋国,因为内部原因分裂成了三个国家,分别为魏、赵、韩,这三国与齐、楚、燕、秦,并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的历史,是一段比拼国力和竞技军事的历史。

战国的历史大致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魏国独霸】

战国初期的魏国国势最为强盛,成为战国时期第一个霸主。却也是最早失去争霸资格的国家。

这主要归结于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失利。

双方的主要人员你们肯定很熟悉,魏国是庞涓,齐国是孙膑。

传说庞涓和孙膑是同门师兄弟,都是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的。

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邀请他到魏国一起建功立业,实则是诬陷孙膑私通齐国,挖了孙膑的膝盖骨。残废的孙膑忍辱负重,逃回齐国并且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赏识和善待,田忌这个人你们肯定也知道,田忌赛马故事的主角。

首先是“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魏国攻打赵国邯郸,次年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田忌、孙膑率军救援孙膑认为魏国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伏袭,打败魏军。孙膑在此战中创造的"围魏救赵"的经典战术,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但实际上齐国并没有击溃魏军主力,齐国也没有正式进攻魏都大梁,赵国邯郸仍被魏国所占领。齐威王当时的策略是兵分两路,一路攻打魏军来疲劳魏军,另外一路趁魏军攻破邯郸后救援赵国,这样既救援了赵国,又同时削弱了魏、赵两国。

另外一场经典战例叫“马陵之战”

公元前342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中的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在“马陵之战”中,孙膑采用逐日减少营地军灶数目的策略。三天内从十万灶减到五万灶,再减到三万灶。制造了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导致魏军轻敌冒进,只率少数精锐部队兼程追赶,最终被孙膑围困在马陵山。

庞涓中伏身亡,而后齐军乘胜追击,经此一战,魏国一蹶不振元气大伤。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齐国的胜利使得齐国成为数一数二的强国,而魏国被迫向齐国俯首称臣,魏国遭受重创以后,又被秦国乘虚而入,秦国也开始了向东扩张。

【第二阶段:齐秦争雄与合纵连横】

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和齐国成为东西对峙的两个霸主。双方不断向各自周围扩张。

简单来说啊,“合纵”就是指弱国联合起来,阻止强国进行兼并。“连横”就是强国迫使弱国帮助它进行兼并。

这里一个很重要的人物:纵横家苏秦,他也是鬼谷门下,他一人佩六国相印。他游说齐国联合其他几国攻打秦国,实则是为了灭掉齐国。他诱使齐国灭掉了宋国以后,齐国成为了众矢之的。

公元前285年,燕国的乐毅率领秦、赵、韩、魏、燕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这场战争打了五年之久,最后齐国只剩下两座城池。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抗衡。

第三阶段是秦赵之间的对抗。

第四阶段就是秦国吞并六国。

这部分我将放在下期和大家一起聊聊秦的崛起。

下期预告:秦的崛起

喜欢的小伙伴点个关注,我们下次再见!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