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之“心”究竟何物?王阳明为何短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心学之“心”究竟何物

心学之“心”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中国人习惯的语言,说的是人最本真的思想活动;哲学家叫他本我;心理学叫他意识;宗教管他叫灵魂;迷信叫他鬼魂。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是“格物致知”主要是格物,格物的意思是推究事物的道理,尊重科学规律,实事求是的基本态度,俗称懂道理讲道理。

“知行合一”就是字面意思,通过格物明白了事物的规律和道理,要按照格物获得的道理采取行动,内心里的道理要和行动统一,不能偏离。

我读王阳明心学,理解他讲的道理是融合了儒道学说,借鉴了佛家经典,

王阳明先生说;“圣道其实非常简单易行,也极其精细微妙。孔子曾说;其如示诸掌乎。人的手掌,哪一天不曾看到呢?但是问他手掌上有多少文理的时候,他就不知道了。就如同我说的这良知二字,讲了就能够明白,谁不晓得呢?但是如果让他真正理解又有谁能够做到呢?”

有人便问;“良知恐怕是没有方向,没有形体的,因此最难琢磨。”

先生说;良知就如《易》理;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不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济,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这良知怎么可能琢磨的到呢?只要把良知理解透了,就变成了圣人了。

什么是致良知呢,良知就呈现在人的意识里。王阳明认为,一个明知自己是小偷的人,在听到别人喊他“小偷”的时候,也会局促不安。这种局促不安心理的出现,在阳明看来,就是“良知”的呈现。

王阳明先生精通儒学;精通道家学说;精通周易;精通佛学。集各家思想精髓,独创了“心”学,自成一体。

王阳明心学,就是真实的本我;儒家的智慧,道家的清净心,格物的认知;佛家的不住心;周易的变化无穷。

集各家智慧于一体,用于生活实践中的一种体验。

图片来自网络

王阳明为何短命

王阳明为何短命?王阳明确实是英年早逝!真为之挽惜!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深知王阳明毕生精力为社会进步挚着追求,狂超圣人之志,辉煌的事功和杰出的学说。而遭受百死磨难,操劳过度而身患痨疾导致短命。

王阳明短命并没有什么迷团,而是过份透支全身精力造成的。现以王阳明超強毅力突出表现,归纳分类各要点作个简述,以便一目了然。他奋进追求一生,经历坎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现代后世人感到不可思议!感人事迹在下:

第一点:挚着追求。

王阳明11岁时就很懂事,就以“学圣贤”作为自己的理想。15岁游居庸关,山海关壮志倍增。十分崇拜东汉大将马援的功业,就开始学骑射而且炼就很精。

拼命追究学术道理,根据朱子所言一草一木皆至理,为了彻底弄明白,就以父亲官署中的竹子为对象,不吃不喝冥思苦想观察七天,以究格竹子之道理。到第七天支撑不住,生大病一场,还弄得病根在身。从此身体欠佳。

对朝廷奸宦当道不作为,敢于上疏朝廷请罢奸宦刘瑾,结果逮系诏狱,被贬谪贵洲龙场,日夜端居澄默,最终大悟了格物致知之旨,从而全身贯注研究心学学术。每到异地就设立书院授徒讲学。

第二点:百死磨难。

王阳明到贵洲龙场,说是贬低官职,实属设计谋杀王阳明,刚启程不远就遭追杀差点丢命。只得跳水假装自尽才逃过一劫,逃到一处寺庙停竭。长老劝他留下从道,可他却执意赴任龙场工作,真正的把生死至之度外,忠诚为朝廷效力。

在平定宁王之乱中,有功于社稷,不仅末获封赏,却被奸宦诬告与其同党谋反,至此招来一场灾祸。真是“谗邪拘煽,祸变叵测”,罢官还乡,到世宗即位才复官任职。

第三点:狂超圣人之志。

授徒讲学是王阳明一生的追求,在任期间,几次因重病回乡休养。可是并没有养病,每到一处就设立书院,授徒讲学。传播心学真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在贵洲龙场期间,忙中抽闲给当地老百姓扫除文盲。并在此设立龙冈书院,授徒讲学,得到当地百姓爱戴,身名远扬。“龙场顿悟”更使得王阳明成为一个狂圣,有了自己的学朮论言。“知行合一”这一心学经典句,就在贵洲府城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直到贬谪期满。得到朝廷重用。

第四点:操劳过渡归命途中。

王阳明由竹子格物连饿七天,弄成大病并栽下病根,身体一直欠佳。王阳明不仅仅是单纯研究心学学术,同时还是官职重任在身,朝廷交以重任忠心耿耿完成。可想而知,工作圧力之大而透支精力,也使得王阳明身体提早衰老而造成短命。

王阳明为官之地大都不太平。社会矛盾突出,匪犯猖獗。为此,消除匪犯基本上在他一生中度过。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特别在广西匪犯地区,自己亲自考察剿匪要道,跋山涉水坚超持久,自带干粮费尽,只有饥饿伴行,导致病根复发。并带病亲自上阵,导至病情加重,直至平定匪犯才回乡救治,在回乡途中病亡在南安。就是现在的江西大余县境内。真是为之感叹!可歌可泣!

综上所述,王阳明的一生,是拼命追求的一生,是百死千难中磨炼的一生,是授徒讲学传播心学真理的一生。他的挚着追求,奋进向上,尽身尽责,是常人难已想象的,给他“超狂圣人”之称一点都不为过,名符其实!在此,值得还有特别要说的是:王阳明讲学开课,作的一首“开课之诗”,是一首拼命讲学而很有自信的诗句!值得欣赏:

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

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滿太清。

为此,王阳明短命,英年早逝,实在是超狂工作,身体无限透支而造成短命。并没有其它原因,更不会有什么别的迷团之解。

对比王阳明与曾国藩,两个“完人”的异同是什么

谢谢史先生的邀请!都是随业再来人,因缘不同,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同,供献不同。为官之道也好,实现自己的思想理想也好,不好比较。因为他们都是带着各自“使命”的再来人。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感谢邀请。

王守仁,或者这个名字大家并不熟悉,但是鼎鼎大名的王阳明估计没有多少人不认识了吧。

王守仁在明朝开创了心学流派。并亲自教导出了几名弟子。这些弟子之后又分为两个流派,还有一个第三流派的开创者是王守仁无意之中指点了一名好学的人形成的。后来的诸多大明首辅,都受到王守仁心学思想的影响,比如徐阶,比如张居正。而正是心学弟子的张居正后来差点灭绝了王守仁的心学。张居正本人又是受到王守仁心学派的帮助才正式当上首辅,他本人可谓心学的杰出代表。

后来心学又逐渐复兴,曾经主导过很长时间明朝的朝政,可谓对明朝香火的延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王阳明龙场悟道,一说他经湘入黔,一说他逆长江而上,你觉得哪条线最靠谱

当时不在现场跟着王阳明。所以不知道。只能闻历史记录但是这个问题没有具体意义讨论。也许二条路线都走过。

王阳明的思想值得讨论学习?这是正事!王阳明脸长怎么样到过那里?这我就不关心了。

王阳明心学提出心即理,那么这个“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