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和张芝的草书谁好为什么?草圣到底是张芝还是张旭谁更适合戴草圣贵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王羲之和张芝的草书谁好为什么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张芝与王羲之并列,是因为他们都是擅长草书的书法大师。但是张芝与王羲之的草书怎么比,我们真的无法判断,因为现在还不是能够完全确定张芝的草书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的一个书法作品《知汝帖》也叫《冠军帖》被收入《淳化阁帖》之中以后,一直认为是张芝草书的代表之作,但是,根据新的考证来说,这个《知汝帖》是不是张芝的作品,真的是非常可疑的。因此,我们今天真的无法判断张芝的书法与王羲之的书法到底有那些不同的地方。

  • 张芝《秋凉平帖》局部

除了《知汝帖》,张芝的书法作品收入《淳化阁法帖》的还有《八月帖》、《二月八日帖》、《终年帖》、《今欲归帖》共五个帖。这些字帖与王羲之的书法,有一定的共同性,那就是较少章草的隶书笔法,大体上字字分明,唯有《知汝帖》是一笔数字,一泻千里,一气呵成,有万古不废江河流的气概。

张芝(?—约192年)字伯英,瓜州县,今甘肃酒泉市人,东汉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圣”、“草书之祖”,其书法被誉为“一笔书”。汉献帝登基的初平三年(192)张芝去世。

有人估计,张芝大约活了50多岁,或者将近60岁。那么,他可能出生于汉桓帝(132----167)的这个时代。

可惜的是,张芝出生以后,汉王朝的国运越来越不好,张芝生逢乱世,他一辈子也没有去做官,而是在书法研究中渡过了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王羲之(303—361)比张芝晚了100多年。他是王羲之的前辈书法大师。

但是,张芝最出名的是草书,他也是以草书闻名天下而成为“草圣”的书法家。

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说,汉兴有草书,估计是说从东汉就流行草书了吧。

张芝是中国书法史上把章草改造成今草的书法大师,被誉为“草圣”,他也是王羲之崇拜的大师,在王羲之之前,书法大师有“钟张”之并列,在王羲之之后,有“钟王”之盛赞,可见,张芝的地位自古就非常之高。

王羲之在谈论他的书法师承关系时说:“钟张而外,其余不足观”。可见张芝在书圣王羲之心中的地位有多高,两个书圣可谓惺惺相惜了

  • 张芝《二月八日帖》

那么,中国历史上的张芝、钟繇、王羲之到底是什么关系?他们究竟谁的书法艺术成就最高?

我们现在真的无法判断具体的高下了,前面说过,目前难以证明,张芝有存世的书法真传。

但是,我们从王羲之对张芝的敬仰程度来看,从张芝对后世草书,特别是对王献之草书的巨大影响来看,张芝的草书高于王羲之这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毕竟王羲之张芝距离只有一百多年,在王羲之时代,应该容易看到张芝的书法真迹。所以,王羲之对张芝可以有很准确的认识。

第一,张芝经历了王羲之的实践检验

王羲之的眼光非常厉害,他阅历书法名家无数,居然只有张芝、钟繇两人才是他心中的丰碑,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认为张芝的书法高于王羲之呢?

而且,张芝是一个专于草书的书法家,如此专一于草书,他的书法成就当然就更高,这是我们用今天的智力学习原理可以清楚证明的。

草书在东汉时代已经非常流行了。这是因为,隶书作为当时的“楷书”,书写起来,还是赶不上思如潮涌的灵感,这就需要快速写字,才能泄洪文思飞扬。写字速度快了,当然就会“潦草狼藉”,这就是草书,也叫草稿。

这种草稿按理都不是正式的文本,但是,如果能够快速把思如潮涌的文章写出来,然后在慢慢誊抄,修改,文章就会很生动,条理也清晰,如果慢条斯理地写文章,那是写不好文章的。因为好的文章都是在我们大脑里“思如潮涌”的。如果你记录不下来,就会转瞬即逝。这是有实践证明的。

所以,草书必须产生。

据说是 汉章帝(57年-88年)时代产生了最早的草书------章草。这个说法也许不是很准确,但是,也不会很离谱。

张芝就是汉章帝100年后的人物,汉代这一百年,也是政治上逐渐走下坡路的时代,社会比较动荡混乱,尤其是张芝所处的时代,政治上越来越混乱,最终导致国家混乱分裂的局面。

  • 张芝《今欲帖》

张芝在生前早就看到了汉末朝政的混乱,所以,尽管朝廷有人屡次推荐他做官,他还是婉言谢绝了这些人对他的赏识,而在故乡敦煌一带,一直以学术和艺术为业。

他在没有任何社会应酬的环境下,当然,就会一心扑在心中所好之上。

据说,张芝和他的弟弟张昶一起练习书法,乐此不疲,他们两人都喜欢草书,风格比较接近。

敦煌在汉代虽然不属于非常偏远的地区,但是,也不能说是文化发达地区。张芝的书法和声名能够传到中原地区,这就足以说明他的书法艺术成就是非常了不得的。

那么,王羲之非常佩服这位西北产生的艺术家,你不能不感觉这确实是非常令人震惊的事情。而且,在中国书法史上,西北甘肃地区,再也没有产生过影响历史的书法家。张芝是唯一的。

第二,张芝经历了王献之的膜拜学习

王羲之去世以后,东晋的书法家领袖,就是王献之了。

当年王献之曾经在谢安手下做司徒长史时,谢安就问王献之这个晚辈:你觉得你的书法比得上你老爸吗?王献之说,当然比得上的。谢安就说,这可是你自己说的,我没有听人这么说过。

但是,事实证明,王献之的说法确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王献之在父亲死后,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甚至在唐朝以前,王献之的名声远远比王羲之还要大。

到底王献之为什么那样吸引青年?因为,王献之的书法风格更加自由奔放。

王献之甚至在后期,也不把老爸王羲之作为偶像,而是以张芝为偶像。

  • 王羲之《宦游帖》局部

我们知道,王献之的草书是“一笔书”,但是,一笔书据说是张芝的创举,这就是我们在王羲之和王献之二人的草书里为什么发现有很大不同: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十七帖》基本上都是小草,但是,王献之有大量的大草书法。

我们推测,王献之的大草应该是来源于张芝的启发。

所以,我们从王羲之和王献之二位父子大师的师法来看,都说明张芝的书法成就是非常之高的。

那么,我们认为张芝的草书高于王羲之,应该不是太离谱的。

最后,我们说说《知汝帖》或者《冠军帖》到底是不是张芝的书法作品问题。

最早提出《知汝帖》不是张芝书法作品的是宋代人。

  • 张芝《冠军帖》与王献之笔法比较

后来也引起很多人的怀疑,例如有人怀疑《知汝帖》可能是张旭的作品,有人怀疑是王珣,还人怀疑是王献之等等。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怀疑?我的看法是,我们从书法和文字两个方面来看,《知汝帖》确实与王献之的书法有很多非常相似的写法。

我们对师承关系并不陌生,例如,谁是学习王羲之书法的,我们一眼就看得出来。但是,你再看得出了师承关系,也不可能看到极度相似地方。

我们在《知汝帖》里确实发现一些字的写法,一组字的套路,与王献之的书法确实非常相似,这就是很大的疑点。

例如,就是《知汝帖》中的“知汝”二字,与王献之书法中的“知汝”二字就极度相似。还有很多字也是极度相似,这是在两个名家大师作品中非常罕见的。

书法名帖有一个定律,就是没有两个大师极度相似的两个字甚至一个字。而《知汝帖》里的字,超过十个与王献之的,字极度相似,这就不能不怀疑了。

此外,从《知汝帖》的“冠军”二字来看,也是一个问题。我们从文法看,《知汝帖》中的“冠军”二字是没有办法得到解释的。

因为,张芝没有与高官交往的可能,张芝一生以隐士自居,他不可能与“冠军”朋友有交往。再说,冠军在《知汝帖》中如何解释合理,确实没有下落。

从《知汝帖》的文章内容来说,这是一篇“答书”,是写给自己非常好的朋友的信,因为自己有病,难以再次相聚,抱歉,并且希望转告他的另一个朋友“左军”,这个左军应该是有职务的高官。那么,前文提到的“冠军”就是一个官职了。

王献之同时代的冠军,张玄之,字祖希,历任吏部尚书、“冠军将军”。做过吴兴太守,世称张吴兴;与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