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教人怎样效法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道德经教人怎样效法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我是小楼 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道德经》的思想渊源是老子对自然的理解。因此,本书善于用自然界的东西来解释生活哲学。我们知道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世界的主人,老子认为水是这个世界上最接近道的。

老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模仿水,像水一样躺在水上,而不是在险恶的土地上。像水一样大,思想开阔,谦虚,受过教育;像水一样脆弱,善良随和,善待他人;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抓住机会采取行动并顺应潮流。如果您了上善若水的道理,了解礼让的美德,你的生活自然就会美丽。

《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是非。

俗话说:“有福不必忙,无福跑断肠”。有福的人本来有福,他们不需要任何努力。无论他们有多忙,他们仍然会做同样的事情。争端也是如此。如果东西不是你的,那抢它是徒劳的。在战国后期,秦国天下统一,摧毁了六国,建立了秦王朝,并要传承第三乃至整个万世。谁知道,秦二世去世了,为刘邦的大汉做了嫁衣。隋唐时期,隋朝文帝统一全国,努力治国。结果,在隋杨帝的统治下,李唐捡了便宜。明末,明朝与李自成激战,结果让清朝皇太极坐收渔翁之利。

世界上的斗争以及名利双收的斗争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为名利而竞争,他甚至可能给自己带来伤害。在历史上,许多王子和大臣们为了名声,财富和官位在朝廷上明争暗斗。明朝的党派斗争就是这种情况。魏忠贤领导的太监党与东林党交战。最后,明朝的国力薄弱,这是明朝灭亡的原因。

在生活中,如果您过分追求名利,不仅名誉之心会侵蚀我们,还会对自己造成伤害。有句话说:“高处不胜寒。”处在高位的人通常是是非多,如果它们抓住把柄,就会墙倒众人推。最后,什么都烟消云散。我们都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汉朝的孔融四岁那年,每次和兄弟们吃梨子时,他总是拿最小的一个,然后把好东西送给他的兄弟们。 。这个故事使孔融成为世代相传的典范。

在生活中,与其明争暗抢,倒不如谦逊礼让,如果人人都像孔融那样礼让事物,就可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人人都可以互相帮助,人与人之间通过礼达到和谐相处的境界,我们的人生也会变得美好。

如何理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

此言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其中“上善如水”一语为历代文人墨客奉为圭臬。

人们的理解出现了以讹传讹的误解。殊不知:

一、老子述说的对象是谁?老子述说的对象,当然是“上层”统治者。当时,识文断字的人集中于奴隶主及贵族层面,广大民众不识字,读不起书,更听不懂李耳的高谈阔论。

二、“上”是名词,而不是形容词。“上”在古代中国是常用的君主、皇帝的代名词。基督教也有近似的情形,如上帝可言作“上”或“主”。

三、一个“善”字,足以涵盖一切善举。“善”并无上中下之分。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什么意思

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至理名言出自《道德经》,意思是说至高的品性如水一般,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他人一般见识,也不与他人争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道德经》中“水”对老子而言有“七善”: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同时这“七善”也是为人处世的“七智”,若能读懂这“七善”,便能和水一样“不争,几于道。”

扩展资料:

1居善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顾名思义,意指人应如水一样顺应自然,善于选择地方,善于挖掘自身的才能,更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我们不论是在工作还是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个性特征,看是否与环境和他人价值观相适应,这是我们在通往成功之路上时应注意的问题。若不能认清自己,妄自尊大,又或者是找错了人生目标,那么很容易会给人生造成负面影响。

2心善渊,拥有温和不惊的心态

渊者,深沉大度。

西汉“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后,遂归隐黄袍山,修建“良山道观”,创办“伐桂书院”,过着“心远地自偏”的悠闲生活,他与山为乐,与水为友,不再受世俗的干扰与诱惑。

我们生活在物质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会沾染上一些俗气,这个时候,我们更加需要的是温和不惊的心态,若能达到“无欲望则静止,静止则明朗”的境界,我们的人生将会得到蜕变。

3与善仁,与人交流要心存善意

这一善要告诉我们的是,对待他人应该像水那样润泽万物,这其中应该有对强者的尊重,有对弱者的帮助。

而现代的人们,要么是对强者有了足够的尊重,却对弱者心有轻视;要么是过度亲善弱者,排斥强者,这不是老子所说的“仁”。

无论是所谓的强者还是弱者,我们在与人交流时,应当心存善意,遵循老子说的“仁”,这样便可以得到所有人的好感与尊重,做人做事将无所不成。

4言善信,诚信为人的立身之本

“言善信”拆开来看就是说话,信用,合起来就是诚信,喻意人应该像水那样堵止开流,遵守信用。

如古之商鞅,立木为信,百姓无不信服,遂奠定秦国大一统的基础,如近代同仁堂,炮制虽繁不敢省人工,以诚信为本,遂有百年声誉,“中国无人不知同仁堂”。

而我们要想在这个社会有所发展,则必须信奉“诚信为人之根本”的理念,如此,“信誉到”“人财来”。

5正善治,学会如何掌控局势

这一善说的是海阔天空、掌握局势的气势。

清末,曾国藩之所以能消灭太平天国,维持清王朝的统治,其主要在于遵循一个“慢”字理念,遵循“稳扎稳打”的计谋,一步一个脚印,之后洞察双方局势,精心策划,最后果断出兵,一举攻灭太平天国。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首先必须学会锻炼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认知能力,之后便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计划,最终达成目标。

6事善能,学会善于发挥才能

“事善能”的意思是处事要像水那样随物成形,学会发挥自己的才能。

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事情,致使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也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但却很可能无意间被一些小孩子点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想得多自然复杂,想得少茅塞顿开”。

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都尽量简单化处理,越是复杂越要简单,接着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其中,这样才能恰到好处的把能力发挥好,而最终的收获也不会让人失望。

7动善时,自己要学会把握时

“动善时”指的是做人应当如水一般涸溢随时,要善于把握时机,顺应天时。

如《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时期的诸葛亮,懂时机,顺天时,于是一把火才能烧了曹操数十万大军,为汉室留存了希望。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因为自身的见识以及经验不够,无法把握时机时,我们可以做到“动善时”,向其他见识丰富的人请教,如此,随着自身的经验一点点增加,逐渐学会把握时机,最终会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