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了个短视频,我就生病了?| 抽动症状的互联网传
发布时间: 2023-07-11

作者 | 望天追风

听说过能通过网线传染的疾病吗?

前些日子,学堂君的一个朋友突然说自己好像生病了,时不时会抽动两下,遂怀疑自己得了一种最近“很火的病”——抽动秽语综合症(Tourette Syndrome)。据这位朋友说,最近网上有很多人得了这种病,ta也是在看到相关的短视频以后,发觉自己好像也有类似的问题。经过进一步的讨论,朋友猜测自己可能是受到了社交媒体的影响。果然,在减少关注这种综合症的信息以后,朋友的抽动症状缓解了。

朋友打着趣说:我被社交媒体“传染” 了。

社交媒体也能传播精神疾病吗?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图源网络,侵删)

抽动秽语综合症

Tourette Syndrome,常译作抽动秽语综合症,或妥瑞氏症。它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不自主抽动和脱口而出的冒犯性词语及声音。其中,抽动指的是突然的、快速的、反复的、非节律性的运动[1],可能表现在身体的各个部位。

在2021年,Müller-Vahl等人发现,自新冠疫情以来,出现抽动的年轻女性数量激增。然而,为她们诊断的神经科医生认为,她们其实并未患上抽动秽语综合症,而是出现了功能性运动障碍。功能性运动障碍是转换障碍的一种,通常与心理压力有关,具体表现为,个体在医院检查不出任何问题,但却表现出某种疾病(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的症状,而且个体并不知道自己其实具有正常生活的能力。

(图源网站PainAssist,侵删)

上述出现功能性运动障碍的年轻女性与抽动秽语综合症患者的外在表现很相似,但存在一些关键的不同。例如,抽动秽语综合症多起病于18岁以前,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可能变重或减轻,且男性患病率约为女性的四倍。而在上述年轻女性身上出现的抽动症状都是突然出现的,而且病情发展迅速,并不符合抽动秽语综合症渐进发展的特点。也就是说,仅仅是出现抽动的症状并不能被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症,必须还要满足18岁以前出现抽动,而且持续超过一年的时间要求。此外,转换障碍最突出的特点是,个体的功能是正常的,但他自己不知道。如果处在特殊情况下,他们可以正常运动。比如在陷入危险的时候,这些“抽动”的女性可能会像大多数人一样逃跑,而不是因为“抽动”而无法逃跑。

社交媒体的强大力量

你可能意识到了社交媒体传播舆论的力量,感受过公众盲从谎言,用言语暴力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而在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上,社交媒体也毫不示弱。

研究者将这次抽动症状通过互联网传播而爆发的情况命名为“TikTok Tics”,暗指这一场抽动症状的爆发与社交媒体有关。许多被此次风波影响而“得病”的人们报告说,他们在抽动发作前一直在观看和分享声称自己患有抽动秽语综合症的网红的视频。

(图源网络,侵删)

一名医生从她的患者那里了解到,他们在认识了这些网红后,觉得自己“获得了同伴的支持、认可和归属感”。然而,这也导致了他们对自身状态和症状的过度关注,使得本来患有综合症的人症状加重,甚至可能让本来没有抽动的人出现抽动的症状。

展开全文

可以确定的是,通过网线传染的并不是抽动秽语综合症本身,而是网红们表现出来的抽动。与真正的综合症患者相比,抽动症状的被传染者在多个方面不符合典型的综合症表现,比如,被传染的抽动症状是突然出现的、抽动不断恶化,此外,抽动症状不是典型的眨眼和清嗓子,而是复杂和刻板的,主要位于手臂和身体,而不是眼睛和面部。[3]

迎接社交媒体带来的挑战

社交媒体如此强大,竟成为了疾病传播的媒介之一,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在社交媒体上关注疾病消息?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导致人们传递相同精神病性症状的原因是焦虑情绪,而不是疾病本身。

社交媒体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和娱乐让生活变得更好,但稍不留神我们也可能会被“操纵”。在当今信息传播迅速的互联网时代,如何在涌动的潮流中独善其身,迎接社交媒体带来的挑战,是我们每个冲浪人都要面对的议题。

(图源网络,侵删)

在认识了社交媒体的两面性后,希望我们能在刷某音、某博、小某书等社交媒体平台的时候,保持着更加清醒的头脑,不被网络上的说辞轻易左右。

投票

学堂君

学堂君会在刷短视频前问问自己为啥想刷,如果是为了轻松快乐,那么在发现越看越焦虑时就会立马停下来,让自己平复情绪(或者转发给好友一起焦虑(不是

向上滑动阅览参考文献:

[1]Am. Psychiatr. Assoc.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Washington, DC: Am. Psychiatr. Publ. 5th ed.

[2]Bartholomew, R. E., Wessely, S., & Rubin, G. J. (2012). Mass psychogenic illness and the social network: is it changing the pattern of outbreaks?.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105(12), 509-512.

[3]Müller-Vahl, Kirsten R, Pisarenko, Anna, Jakubovski, Ewgeni, and Fremer, C. (2021). "Stop that! It’s not Tourette’s but a new type of mass sociogenic illness." Brain, awab316

[4]

作者 | 望天追风

编辑 | Tada3

美编 | Zene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夸夸群 | 熬夜 | 手机 | AA制 | 杠精 | 学婊

欲擒故纵 | NTR| 男子汉 | 择偶 | 分手

心理绘画 | 心理人 | MBTI | 心理咨询

家暴| 出柜 | 吵架| 童年 | 生育

同性恋 | 抑郁症 | 性教育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