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herwort(中医中药有用吗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中医中药有用吗

没用。没有三十年的努力,不能出师看病,学中医太辛苦成本巨大。中医的宗旨是“天下无病,天下无医”,中医中药会使医生失业,中医中药最终是无用的。中医中药的“治未病”会消灭亚健康,让人无法体会现代“ICU”的惊喜体验,会让医院失去巨大收入,中医不仅无用而且是“犯罪”,因为她阻碍了现代医学发展和众多人利益收入。

外国没有中医,在古代的时候他们是怎么治病的

大家都知道外国没中医,但本身带有自愈医师,所以无需治疗。命理就是这样,別替人家担心了!???

古代有西医吗西医有没有根,有没有西医传统

这个问题问得好,只是几乎所有的中医粉可能都不知道答案。简单回答,有!而且几乎和同时代的中医相差无几。

远古人类(不分中西)的古代医学起源于草药,人类和各种动物一样,在漫长的演化进程中逐渐学会了使用草药来应付一些简单的疾病,比如猫在吃进了过多的毛发时会去找毛草吃,从而引发呕吐,森林里的猩猩在患牙周炎时会采集一种树叶食用以达到消炎的效果(今天的红霉素就是这样发现的),非洲的母象在产期临近时会吃一种含催产素的植物帮助生产。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懂得利用某种植物进行自我治疗。

人类在这些方面就走得更远了,发展至公园二世纪,人类已经掌握了约550种植物药,180种动物药和100多种矿物药(见世界医学史)。此时为中国的汉代,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基本成型。此时的西方的西医理论也逐渐完成,以古希腊恩培多克勒和盖伦为代表的学说是四质说,就是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同时还有水、土、火、气四元素,用以解释人类的病因和医治的思维方法。这就是古代西医的传统医学。我们是不是很熟悉呢?

我们最认可的至今仍在使用的草药益母草,它的英文名字居然是母亲草(motherwort),是不是很吃惊?看来西方人也知道并使用它给产妇活血化瘀。

由此可见人类在古代医学上走的相同的路径和思想方法论。在这条路上同时在走的还有印度人,他们有梵医(阿吠陀医),还有南美印第安人,他们有萨满医,大家都是在草药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自己理论体系。这里不在赘述,有兴趣的可翻阅世界医学史。

随便再提一下中医,中医并不是一枝独秀的奇葩,更不是唯我中华无它的瑰宝遗产,只是我们的中医文化在伴随着我们的文化的不断深耕和精致的同时也发展得更为丰满了。但是这种丰满只是文化层面上的丰满,并不是科学层面上的进步,更直接的说,我们自己还没有发展出替代它的新体系。

为什么中医一些领域西医无法解释

我告诉你,没有西医,是现代医学。那你给我例出,传统中医中那些领域解释不了?我逐条给你解释。

或许你会拿”经络”说事吧?中医的”经络”就是连接筋骨皮肉丶脏腑各组织的通路,或通道。就像大大小小的江河丶道路,城乡道路网络,通向你家的“水丶电丶气”网络。古代中医并没解剖学,“经洛”丶“穴位”又是咋产生的?古人和今人都是人啊,和今天的你没本质差别,也像你一样有感观能感知世界,有大脑能思想。江河丶道路,日月星辰这些都是感观能感知的;通过宰杀牛羊等牲畜,看得到血液丶筋骨皮肉丶心肝脾肺。

中医有“痛不通丶通不痛”,就是在告诉你,某些路不通了,堵了,就像你家电路出故障了,或下水道堵了污水流你家满地臭气熏天…。就这么简单的道理。

战场上,同胞死亡断气,断肢残疾等等。通过联想,思考于是有了“经络”的概念。但是,古人认为“生命发肤于父母”,没有也不可能去解剖尸体,去证实“经络”是啥玩意儿,就这样一代代都不越前人认知雷池一步。就形成传统中医的全部理论和概念。

现代解剖学已告知了你,筋骨皮肉丶脏腑组织的全部情况,以及连接这些的“呼吸循环”系统;胃肠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淋巴系统;泌尿丶生殖系统等。你却硬要咬着“经络”不放,硬要咬着“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心与小肠互为表里”不放。那就像“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了”。爱咋信你咋信去吧,月宫中有嫦娥你飞去吧。

如何看待“中西医各有所长,对待中医应该不黑不粉”这一说法

在近代医学理论出现前,东西方文明虽然少有交流,但在医学上,古中医和古西医走的基本上是同一条路。随着科学昌明、技术进步,西方古代医学从16世纪中叶开始逐步走向近代向医学,只是这一过程不为人们所熟知。

因为药材都是取材于天然的动植物,古代西方也有所谓“药食同源”的概念,就像我们认为吃长茄子能够降血脂一样,古代西医也发现了食用柠檬能有效对抗坏血酸病。

英文drug一词,出现于14世纪,原指干燥的草药。西方国家同样也有着悠久丰富的植物药用的历史。这一点,在目前国内的教科书中少有提及。

古代西医使用黑藜芦、蓖麻油、西瓜瓤作为泻下剂;使用白藜芦、香薄荷(牛矽草)、毒胡萝卜根等作为催吐剂;使用海葱汁、芹菜、洋芫荽、芦笋等作为利尿剂;使用骆驼蓬治疗胃病、月经失调、癫痫、痔疮和伤口处理,等等。我们最认可的至今仍在使用的益母草,它的英文名字居然是母亲草(motherwort),是不是很吃惊?看来西方人也知道并使用它给产妇活血化瘀。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没有生病就直接吃“草”的习惯。所以我国古代的中医会将药材进行处理,经炮制、煎熬做成汤药或做成丸、散、膏、丹等成药。古代西方医生则会将药材进行处理,做成散剂、丸剂、浸膏剂、溶液剂、酊剂、酒剂等。

用植物药治病并不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举,然而把植物药、动物药或矿物药发扬光大,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和哪个民族能比中华民族做得更好。

当我国同一时期的金元明清的中医尊经崇古的时候,古西医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由古代西医向近代西医转变而去。

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有机化学的发展为药理学提供了物质基础。从19世纪起,有机化合物的提纯分离技术得到了提高和发展,为药理学提供了物质基础。医药化学工业先于其他化学分支发展起来。开创了从植物药中提纯其活性成分,得到纯度较高的药物的新时期。

大概从 19 世纪中叶制药工业兴起到上个世纪 50、60 年代分子生物学普及之前,都是从植物药中提纯活性成分,得到纯度较高的药物。大量植物药的成分,如吗啡、奎宁、水杨酸、阿托品、胡椒碱、咖啡因、秋水仙碱、毒蕈碱等等,都在19世纪被提取分离出来。

屠呦呦实验了几百个民间药方治疗疟疾,无一有效,唯一能和中药挂钩的,就是受到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的启发。中国科研人员从黄花蒿(Artemisia annua)中用乙醚提取出具有确切抗疟活性的青蒿素(Artemisinin),而传统煎药与酒精泡药,均告失败。屠呦呦又以此为基础研发出药效更强的双氢青蒿素。因此,青蒿素是从是黄花蒿而非青蒿中提取的,和阿司匹林一样,不能因为从植物提取就算成中药!

西医一路抛头颅晒热血从自身局限性和错误中走出来,走到了“实证科学”和“循证医学”,这段历史值得中医借鉴和学习。而中药一路尝尽百草不畏生死在自身局限性和错误中勤奋实践,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实践记录和药物学知识,这段历史值得西医珍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