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答辩只是走个形式(毕业论文答辩二辩是什么体验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毕业论文答辩二辩是什么体验

近十年来,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审核越来越严格。一篇成功的毕业论文写作,都需要在导师指导下经历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外审盲审、预答辩、答辩等诸多环节,过关斩将。很多环节都必须答辩。比如,就开题报告而言,有的学校要求: 同一届学生,无论开题答辩成绩是否达到80分以上,都必须有10%的学生重新开题,也就是要进行二次答辩。其目的是更好地帮助学生修改选题和研究思路,为后续更为顺利地写作做准备。

除了开题报告答辩外,还有中期检查答辩,这个环节主要检查学生的研究和写作进度是否与开题报告保持一致,同时也了解学生写作过程是否遇到困难,答辩导师们会给予建设性建议,以鼓励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继续写作。

每年的二月底三月初是学生提交毕业论文终稿的时候。终稿是学生历经一年时间撰写出来的,一般也经过导师多轮指导多次修改了的。终稿由学校研究生院送外审盲审,学院层面也会送外审盲审。基本上每篇毕业论文都有二个或三个盲审成绩,都必须达到80分以上。若有低于80分者,必须根据盲审专家的要求进行修改,然后由导师审核通过了,才可以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在论文送外审期间,学院会组织进行预答辩。待盲审成绩返回后,便组织正式的毕业论文答辩。这个环节需要请外校正教授职称的导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与本院四名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负责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所有学生都答辩后,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决定是否同意学生通过答辩,并同意授予相关学位。由于前期已经进行过多轮的答辩和修改,学生的论文写作都已经比较扎实了,基本上能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都能通过最后的答辩。

当然,如果学生论文写得不够理想,答辩表现差强人意,答辩委员会就可能要求其进一步修改论文,再盲审,再重新进行答辩。这种情况不多见,但是万一遇到了,就认真对待,好好修改论文,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一定能通过答辩的。

刚参加完本科答辩,感觉完全就是走过场,老师不重视,学生无所谓大家的答辩是怎样的

答辩没必要卡你,因为老师知道卡你你也改不好,严格答辩的话每一年都会弄很多肄业的大学生,对学校和社会都是不安定因素,不如放你毕业,出去社会上该多吃苦多受罪来填补之前荒废的光阴.

大学毕业答辩里有哪些潜规则

我在高校工作多年,参加甚至组织过无数次的答辩,对答辩潜规则这个问题颇有些心得。

除了内容、结构、程序和礼仪等答辩明规则之外,还有着约定俗成但并不成文的潜规则,违反潜规则的后果会很严重。

第一,不要过度吹嘘自己论文的创新

论文都有创新要求,但实际上只有极个别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创新,在答辩过程中着重介绍自己所做的工作,对创新点的介绍一带而过。

什么国内首创,填补空白之类的大话绝不要说,否则惹评委反感,拿问题怼你,那就被动了。

第二,不要贬低其他学术观点

论文中你采用了某种理论和方法,为了显示自己论文的正确性,对其他的理论和方法大加贬低,这种做法非常危险。

因为答委中很可能就是你所反对的理论个方法的坚定支持者,你对此不了解,但其它评委很了解,他也知道其它评委了解。

你的贬低相当于公开打这个答委的脸,你说他能不抽你吗?

第三,不要跟答委争执

即使你认为答委的理解是错的,你有100%的把握当面驳倒他,也不要这样做。

答委表面是跟你交流,其实是在跟其它答委进行无声的交流,答辩是对你的考核,更是对答委的考核。

我曾经见过不少情况,学生捅了答委一刀,答委不动声色地提出了连环问题,一个坑接一个坑。

第四,一定要请自己的导师在场

有的学生是二导带的,必须把名义上的大导师请到现场,有大导师坐镇,评委都会给五分面子,不会赶尽杀绝。

导师在场可以保驾护航,遇到窘境后可以把导师推出来,例如遇到被答委问题将住军了,可以话锋一转,说“我的导师XX教授曾给我讲过这个问题,他认为……”然后导师觉得你说的不准确,会把话题接过去,你就解套了。

总之要谦虚谨慎,被怼后马上认错,承认自己学术不精,不说极端观点和重话,不跟答委争辩。充分表达对导师培养的感激之情,让答委感到你跟导师的关系很好,这点很重要。

研究生论文答辩学生一定要到场吗,如果有特别情况不能到场咋办

按照我国的学位取得制度,答辩是必经的一环,虽然本科很多都是走个形式,但是必须本人到场答辩,简单介绍自己的论文或设计,然后接受老师的提问。

一般学校都是安排许多同一个学院的学生在几天之内统一答辩的,如果有特殊情况不能到场,找老师协调在这几天内灵活调整一下答辩时间。如果调整不过来,看看学校是否会安排二次答辩。如果还是没有,估计只能延期毕业,后面再安排答辩了。

喜欢我的回答,希望点个赞哦!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