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进事业编和普通事业编哪个好?该不该参加人才引进去事业单位上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人才引进事业编和普通事业编哪个好

人才引进更好。

获得事业编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考试,也有政策性分配、转正、人才引进等等,无论通过哪种方式获得的编制,只要在同一个地区,本质上差别不大,区别主要在于附加福利上。

相比于普通事业编,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进入体制获得的福利更多。

1.补助金

主要是根据引进人才的学历高低发放补助金,我们这里是本科5万,硕士10万,博士15万,补助金按年发放,五年结清。有个硕士毕业的朋友通过人才引进,到县里的高中任教,补助金就是10万元,每年春季开学的时候发,一年2万。

2.住房照顾

一般来说,通过人才引进上岸的很多事外地人,为了解决这些人的住房问题,有的地方是提供住房补贴,也有的是直接提供住房的。我们这里的政策是,人才引进人员在当地购房前可以住在人才公寓,两室一厅那种,免费的。

3.发展前景

人才引进引进的是人才,既然是人才那么肯定会受到重视,这些人的档案虽然在人社局,但是组织部门也时刻关心着这些人,在一些遴选、选调考试中会专门给他们设置一些岗位,类似的照顾很多。有的因为工作成绩突出的人才引进人员,甚至通过调任的方式获得了公务员身份。

4.限制条件

很多公考岗位都会设置服务年限什么的,这一条确实很影响人的发展,从目前来看人才引进除了对学历和专业要求严格以外,服务年限这点倒是很少提及。

总结一下,人才引进也是正规的事业编制,而且比普通事业编的性价比更高,但并不是说人才引进的人就强于通过其他方式获得事业编制的人。

这一点我有深刻的体会,前几年单位连续通过人才引进招录了3个工作人员,除了一个稍微好点外,其余两个素质极低,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没少坑同事,工作从来不用心,上班从来不准时。

有时候我在想,这种人才引进有没有必要?因为引进来的没几个是真人才,倒有不少关系户是通过这种方式进来了。

该不该参加人才引进去事业单位上班

题主对事业单位有误解,下面从题主的几个担心来作答。

一、勾心斗角

我不知道哪来的说法,事业单位勾心斗角,实话实说,本人在事业单位工作十几年,勾心斗角的事也碰到过,但不是主流现象,个人感觉比起企业要好的多。

事业单位最大的特点是进难出也难,除非你自愿辞职或者触犯了法律法规,否则即使领导想开除你也不是件容易事,所谓勾心斗角只是心有想法的人在互相竞争而已,安分守己的人不会有人去和你勾心斗角。

二、工资低

目前看来,事业单位收入的确不高,属于胀不死饿不坏型,如果想到事业单位发财那不现实,哪怕手中有了一定权利,敢伸手就要承担被抓的后果。

事业单位收入低也是相对的,至少在我这里,事业单位收入绝对高于企业职工收入,当然和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还有差距,和供电、烟草等部门差距也不小,和公务员的差距近几年逐步扩大。

三、人才引进

我单位近几年来,所有招录岗位都被人社部门要求按人才引进程序走,报考学历都是全日制研究生起步。

但是,研究生通过层层选拔被录用后,并没有题主说的补贴,仅仅享受本地的人才引进购房一次性补贴,不买房者不享受。

研究生入之后,在职称晋升方面除了毕业满3年直接评定工程师外,其他申报年限要求和本科学历一样。

总结 ,人才引进各地政策不同,在我的认知中,博士研究生或许才可以当的人才引进,本地博士进事业单免考,直接协商即可。

建议题主有条件还是选择事业单位,不谈报效国家的大义,工作的稳定性和压力都要胜于一般企业,收入增长也不错。

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老师是引路的,不是教的,你同意吗

绝不同意,任何人都没有权力靠对俗话的曲解去推卸责任。

不可否认,大多数老师不是这样的,也不会用上面的曲解去忽悠学生。但本人求学20多年,从教近20年,确实见到过不少无才无德的老师。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我判断的标准很简单:第一,有知识;第二、对知识和研究有浓厚的兴趣;第三,乐于分享,乐于教书育人。

按照上述基准,第一条就可以刷掉一部分,很多老师自己求学过程中就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很好地充实自己。

第二条,又可以刷掉很大一部分,很多人是为五斗米而选择教师这个行当,自己对知识、对科研根本没有兴趣。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不可能对知识有兴趣,对这个世界充满探索精神。

满足第三条的人更少。无需解释,大家只要回忆一下,你的求学经历中见过多少给你讲课或指导的时候两眼放光的老师,那是真正的好老师。

幸运的是,我从小学一路到博士后,都遇到了好老师,特别是硕士、博士、博士后导师。所以才有此感慨。

对“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理解

这话这没错。

老师首先是交给学生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探索世界的窗户,教给学生学习、探索、研究的方法,然后是跟学生一起研究、探索(这主要是研究生阶段了),最后是把学生引导到相关领域的前沿,而这个前沿甚至已经超越了老师自己的研究领域或研究能力(所谓是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整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老师的知识传授、方向引导,更需要学生的努力(修行),而到了第三个阶段,则主要是靠学生自己的探索了。

这才是最伟大的老师。

那些秉承“老师是引路的,不是教的”原则的老师们,是不是都达到上面第三种境界了?

可惜,好老师太少了。


孙文祥:双博士后,教授,先后在国内外9所著名高校学习、从教,获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12项,七星导学平台创始人。

考公和人才引进选哪个

当然选择考公,可能很多人会说人才引进好,那是真没有被人才引进坑过,现在很多地方的人才引进仅仅停留在引进而已,后续的使用和晋升没有保证。下面具体说说:

身份不同

考公获得的身份自然是公务员身份,而在公务员逢进必考的大环境下,人才引进基本上能给的就是事业编,有的地方甚至连事业编都不给,只是画个饼。

待遇停滞

一般人才引进后,承诺的引进待遇都会兑现,比如什么安家费,生活补贴之类的,都没问题,但是除此之外的基本上就没有了,和普通事业编基本一样了。

发展堪忧

这个问题主要是引进了人才使用有问题,引进之后就放在那里了,就是个普通的事业编制工作人员,自然发展前景也不会太强,流动性也差,而公务员自然发展前景要好很多了。

综上,人才引进除了一开始那些经济补偿外,没啥吸引人的了。

资本市场引进资本,到底资本是什么与资金的区别是什么

资本之资,即金钱。本,是根基的意思。而资本,即用来赚钱(主要是剩余价值)的基础钱。现在的社会主义里面的资本,一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