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观后感1(《冈仁波齐》这部电影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冈仁波齐》这部电影怎么样

《冈仁波齐》一部关于藏传佛教信仰的电影

一行十几人 有老人 小孩 青年 孕妇 途中还增添了一个小生命 途经一千二百余里 匍匐前行 几步一跪拜 即便自然的力量阻挠他们前行 即便伤病和意外屡屡缠身 他们却从未动摇过朝圣的信念 秉承着干净而纯粹的信念 在祈祷得到众神眷顾的同时 也不忘为众生求得一份安康祝福 屠夫为了得到救赎 放下了利刃戒掉了稞酒 偶然间看见眼前有一只昆虫爬过 宁愿趴在地上等上它几秒 然后再起身前行等等剧情让我为之动容 有朝一日 我希望可以深入藏族地区亲身体会一下他们的文化 聆听一次他们每天坐在一起诵念的经文...

假若有一天世界末日真的到来 唯一得到眷顾的人们也一定是你们 拥有世上最纯洁心灵的人们

冈仁波齐是全世界公认的神山,为何至今无人敢登顶

冈仁波齐是全世界公认的神山,为何至今无人敢登顶?因为这五点!

图/文 杨旭东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纳木那尼峰为之付出终身的神山之王:冈仁波齐峰的故事。

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圣地。

横亘在西藏中部的冈底斯山被称为“天下之脊,众山之脉”, “冈”是藏语雪或者雪山的意思,“底斯”则是梵语清凉之义,合起来的名字就是“清凉的雪山”。它几乎就是一道手掌,与念青唐古拉山携手穿越过西藏高原的腹地,绵延一千四百多公里,是构成青藏高原地貌的骨架。

终年积雪封顶的冈仁波齐是冈底斯神山主峰,海拔6656米的它在西藏诸多七八千米高的山峰中并不是名列前茅的,甚至是在冈底斯山脉也只是第二高峰。但是,它的地位却是其他高山(甚至包括珠穆朗玛峰这些八千米俱乐部的雪山)无可比拟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冈仁波齐是西藏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神山,雪山的神山之王。 “仁波齐”是藏族人尊称“宝贝”的意思,再加上“冈”的雪山之意,冈仁波齐藏语意即为“宝贝雪山”,充分表现了藏人对它的敬仰之情。

冈仁波齐的“无可比拟”首先体现在它的山形上。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的“中国十大名山”,我已经去过九座了,再加上信息时代的便捷,世界各大名山的照片,虽然没见过猪跑也吃过猪肉了,但是,光从外型上来说,我却不得不承认,冈仁波齐是一座很奇特的雪山。

其他的雪山之所以受人追捧,无外乎他们“尖、俊、雄”的外形,一如南迦巴瓦、鱼尾峰、央迈勇的直指云霄,一如卡瓦格博、珠穆朗玛、阿尔卑斯山的雄伟博大,再不就是夏诺多吉、鱼尾峰的俊俏。

但是,冈仁波齐却基本没有这三个特点:它的雪顶并不是高耸入云、锐不可当,而是一个圆锥形,艺术点可以说形如半颗橄榄状的水晶、如七彩圆冠……说句老百姓的话,其实就是个圆圆的馒头;你不能说它不雄伟,但是站在冈仁波齐面前,你却感受不到类似于珠穆朗玛、卡瓦格博雄伟气势所带来那种的压迫;至于俊俏,那就更谈不上了,它标准的圆锥体山头实在和“俏”字不太靠谱,更何况他的正面山体上还有深深的刻槽、深深的印记——又如何称得上“俊”字?!

但是,如果你对冈仁波齐的历史有所了解、对冈仁波齐之于宗教的意义有所了解的话,你就会明白,它所有的这些“缺憾”恰恰是它“无可比拟”的优势:

冈仁波齐不锐不利,更不直指云霄,恰恰符合处世之道提倡的 “厚德载物、包容内敛”的精髓;冈仁波齐看上去不那么雄伟壮丽、拒人千里之外,却更能体现“慈悲为怀”的宗教教义;至于“俊俏”此类的形容词还是留给“年轻人”吧,敦厚圆润的冈仁波齐更像一个久经沉淀的智者、更像一个处惊不乱的仁者;最令人惊奇的是,它那山壁上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深深的、十字型刻痕深深的烙印在冈仁波齐那高高扬起的头上,更像一个巨大的佛教“卐”符号,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成为冈仁波齐最经典的标识!

围绕着这“十”字型沟槽的古老传说是这样的:山腰间的那一圈沟槽是一条缠绕在印度教主神湿婆脖子上蛇留下的痕迹;而竖的沟痕则是佛教尊者米拉日巴和苯教弟子那若本琼为争夺神山斗法时留下的。当年,米拉日巴和苯教大法师若本琼斗法,约定在十五月圆那天天亮前率先到达冈仁波齐峰顶者为优胜。太阳升起以前,那若本琼站在一面鼓上飞向顶峰,米拉日巴则选择御光而上。结果,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冈仁波齐峰上时,米拉日巴后来居上抢先到达峰顶,那若本琼惊得从半山顶上摔了下来,划过山壁留下了那道深深的沟壑。

然而,我更喜欢佛家的描述——这是一个完美的“卍”字。据《金刚经》中记载:凡能统治世界的转轮圣王具有三十二种大人相;佛是法中之圣王,所以也具三十二种大人相,“卍”字就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中的第十六种大人相。据《大般若经》第三百八十一卷、《十地经论》第十二卷、《有部毗奈耶杂事》第二十九卷等经书描述,释迦菩萨在未成佛时,胸臆间就有功德庄严金刚卍字相;印度教的主神,如毗湿笯及克利辛那胸前也有卍字相,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胸臆功德相。因此,“卍”仅是符号,而不是文字。它是表示吉祥无比被称为吉祥海云,又称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在近代,右旋或左旋,时有争论。而大多数都认为右旋是对的,左旋是错的。

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欧洲的希特勒也使用卐字相来作为他纳粹主义的标志。此后,即有更多的争论,有的说希特勒所用的是左旋,佛教所用的是右旋。其实在唐朝的则天武后时代,曾经创造了一个字──卍,念做“日”字,象征太阳的意思,就是左旋;至于印度教则以右旋表示男性的神,左旋表示女性的神,而西藏的喇嘛教用右旋,苯教则用左旋。如果非要说区别的话,那就在于希特勒使用的是斜角形的卐,佛教则是正方形的卍。总之,在佛教不论右旋、左旋,卍字均系用来表征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旋回表示佛力的无限运作,向西方无限地延伸、无尽地展现,无休无止地救济十方无量的众生,因此亦无须执著、揣摩卍字形相的表现是右旋或左旋了。

其次,冈仁波齐的“无可比拟”还体现在它和宗教的联系上。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句话用在冈仁波齐身上再恰当不过。冈仁波齐海拔虽然不是很高,但是霸气十足,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圣地:

全世界的佛教信徒一致认为它是须弥山——世界的中心、众神佛下界的居所;

冈仁波齐峰梵语称之为“湿婆的天堂”,印度教认为它是印度教主神湿婆的化身;

在古老的本土宗教——苯教的教义里,外形如水晶塔的冈仁波齐就像苯教圣物十字形金刚杵,它下伸到鲁界,其山峰直刺神界之域,是贯通宇宙三界的神山;

在藏传佛教里,岗仁波齐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还有一种几乎与佛教同时发源的印度古老宗教耆那教教徒也来此朝圣。这仅仅是书中记载的,在转山途中,我还见到很多来自欧美的白种人,带着神秘不知的宗教信仰前来朝拜——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第三,冈仁波齐的“无可比拟”体现在它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地处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普兰县北部巴嘎乡岗萨村的冈仁波齐绵延于中、印、尼三国边境地区。东边是万宝山,传说释迦牟尼脚踏过它;西边是度母山;南边是智慧女神峰;北边是护法神大山。它的积雪孕育了250多条冰川,与圣湖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

令人称奇的是,发源于此四条以动物命名的河流同时出发,却朝着不同的方向流去,行程数万里后又走到同一个归宿地——印度洋。他们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狮泉河是印度河的上游;象泉河流入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