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来历是什么?都有哪些习俗
发布时间: 2023-07-11

春节刚刚过去,马上就要迎来我国的又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了。古时候,在民间其实是特别重视这个元宵节的。而且,古人眼中的“年”是连元宵节也计算在内的。只有当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也过去了,“年”才算真正的过完了。

一、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也叫做上元节、灯节。古人把“夜”称作“宵”,所以过去还有一个词叫做“宵禁”,就是规定晚上几点到几点普通人不可以在街上走动。

正月十五是一年当中第一个月的月圆之夜,而正月又叫做“元月”,所以正月十五就被称作“元宵节”。

那么,上元节、灯节的叫法又是怎么回事呢?据说,“上元”的说法出自我国道教“三元”说;而“灯节”则和汉魏以来佛教在我国的逐渐兴盛有关。特别是唐朝时期,佛教大盛,百姓官方都喜欢在正月十五这天夜里“燃灯供佛”,由是衍生出元宵节赏花灯、放烟花等一系列的节俗。

二、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我们国家这么大,各地的风俗也各有不同。不过,在元宵节这天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的节日活动与习俗是常规操作。还有一些节俗只在个别地区流行。

遛百病

有的地方讲究在正月十五、正月十六这两天的晚上出门遛一遛,说是这样可以把坏运气丢掉,在新的一年里会身体健康,百病不生。

每年的正月十五之夜,我们沧州地区的人们就会三五成群走出家门,一边欣赏流光溢彩的节日花灯,一边交流生活中的各种趣闻。既锻炼了身体,又拉近了亲人和邻里之间的感情。

展开全文

吃元宵

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汤圆”和“元宵”是一种食品的两种不同叫法,后来才知道我理解错了。原来,我们在北方吃的是“元宵”,是“滚”出来的;南方吃的是“汤圆”,是“包”出来的。

赏花灯、看烟花

我国的元宵节也被大家称作中国的情人节。很多古代流传下来的戏曲、通俗小说,经常会把男女主人公发生浪漫爱情故事的时间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这是因为,即使在礼法森严的古代,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眷们也可以光明正大地出门看灯、看烟花。

元宵节赏灯、放烟花的习俗就和吃元宵、汤圆一样,比较普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这两样节俗。

猜灯谜、扭秧歌

猜灯谜,也叫打灯谜,这项活动最早出现在宋朝。最初的时候,人们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供人们猜测。因为这项活动文雅又有趣味,很快就流行开了,并且受到了社会上各个不同阶层的喜爱。

猜灯谜的活动能够锻炼思维、启发智力,是一项老少皆宜、参与面广的假日娱乐活动,所以,一直深受大家的欢迎。

扭秧歌是很有地域色彩的一项节日习俗。记得从前,一到过年的时候,我爸爸的单位就会组织很多活动。爱唱、爱跳的人们就会参加厂里的秧歌队,踩着高跷扭秧歌。

我爸爸最喜欢猜谜活动,自己也会提前很多天冥思苦想制作谜语,等到十五那天好把自己制作的灯谜贴在花灯上,拿去给同事猜。

贴谜语用的花灯也是单位里面的工人师傅们自己做的,大家做的花灯各式各样,非常漂亮。等到十五的晚上,单位秧歌队的人还会拿着大家做的花灯去街上扭秧歌。

我爸爸猜谜语很厉害,得过不少奖品。但是,他老人家做的灯就很敷衍了。我记得,别的小朋友的爸爸都拿着很大、很漂亮的彩纸糊的花灯去扭秧歌,我老爸直接把一个玻璃的罐头瓶子里面涂上颜料、里面插上一根蜡烛就拿去冒充花灯了。所以,我老爸做的花灯从来都没有得过奖,秧歌队的叔叔们也不愿意拿我爸做的灯去表演。

元宵节不仅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它也是汉文化圈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各国、各地的元宵节习俗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这几项还是比较普遍的,而舞狮、舞龙、烧火堆、踩高跷、送灯、走桥这些习俗也很有地方特色。

你的家乡有什么有特色的的元宵节习俗呢?你的记忆中有哪些和元宵节有关的事情呢?欢迎大家把自己的元宵节故事写在下方的留言区。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