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我国南方和北方有什么不同习俗?二月二是个什么节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二月二我国南方和北方有什么不同习俗

北方地区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北方人叫这一天围“春龙节”,春龙节到来这天,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人,会在这天点灯、烧香、上供。过去,这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明代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话也是“农谚”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要准备种庄稼了。

南方地区的汉族人,把农历的二月二日和二月十二日这一天称为小花朝节。一直到二月十五日大花朝节结束。这一天的人会举行了祭祀花神的仪式。民间花朝节的习俗一般有赏花游春踏青、祭祀花神、赏红、护花、种花、簪花、扑碟等。他们会用红布条或红纸束缚花枝,许多养花人家亦将彩帛红纸等悬挂在花枝上,谓之“赏红“或“护花“。农村人会于此这天到花神庙前,杀牲供果以祝神诞,或演戏文娱神,每个农村集市都会有庙会。或举办举办“斗花会“、“扑蝶会“,夜晚聚众提灯游行,谓之“花神灯“。很多南方的女孩子会在这一天结婚或选意中人,没有意中人的会去拜花神赐予。

南方客家人把这一天称二月二日土地节也有叫土地会的,二月二土神节等,大小衙署及街巷无不召梨园奏乐娱神。”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南方客家人普遍奉祀土地神,客家人又称“土神”或“土地伯(阿)公”。客家人居住的很多村庄边都修建有土地庙,这一天,会看社戏,祭祀土地等。。

南、北方二月二不同点,在于叫法不一样,期盼的愿望不一样。北方习俗但是和南方的客家人期盼的差不多,都是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也可能是因为客家人本来就是从中原地区过来的原因吧。

二月二是个什么节日

农历的二月初二,是正月之后第一个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不过对如今的人们来说,对二月二这天的了解,除了“龙抬头”这个名字之外,恐怕也就是理发这一种习俗了吧?实际上,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二月二可不只是理发这么简单呢!今天,就让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二月二的缘起与演变

二月二是我国重要的一天,龙抬头节和社日节等都在这一天,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但凡是传统节日,总会有其萌芽期、成熟发展期和定型期,据学者研究,二月二这一传统节日在唐宋时期产生萌芽,并在元代正式得以定型,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节日。元人熊梦祥在其文中记载:“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五更时……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在之后的明代也有“二月二曰龙抬头”的记载。由此可见二月二自元代一直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重要节日。

二月二的一项活动:剪头发

那么作为二月二中最为重要的龙抬头这一习俗,为什么会和二月二这一天联系在一起呢,两者有何关联呢?根据研究,古代的人们希望龙星升天是雨季开始的标志,《礼记》有言:“蛰虫咸动, 启户始出”,龙是动物中最为高贵的动物,所以人们希望龙抬头以降服百虫,来年风调雨顺。因此二月二、龙抬头这一习俗是与天文地理紧密结合的,它通过人们对星辰的观察而产生,是人们对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祥龙助佑的期盼。在二月二这一天,产生了相应的天文现象,二月春分之后,星辰便像苍龙一般隐没在地平线下,而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出现,就像龙抬头一般。因此民间也就认为二月二是神龙升天的日子,也是人们祭祀龙神的日子。

苍龙星宿

二、二月二与社日祭祀的关系

上文提及了二月二与龙抬头习俗的关系,但二月二不仅仅是龙抬头的日子,还是人们进行社日祭祀的日子。社日祭祀的传统由来已久,古代社会中土地是人们生存的基础,对土地神的祭祀是人们非常重要的一种信仰活动。社便是土地的意思,在《说文解字》中提到:“社,地主也。”由此可见社日祭祀对于古代的人们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祭祀土地神

而社日祭祀传统又是从什么时候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呢?据学者考证,社日祭祀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经过商周时期的发展,到春秋时已成为非常普遍的习俗,之后更是一直延续到今天。古代祭祀社神一般分为春秋两次,但是自汉代确立春秋两次祭祀以来,祭祀社神的具体日子一直都不固定,直到宋元时期春社祭祀才有了具体日期即农历二月初二,至此二月二与社神祭祀也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二月二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日祭祀

习俗是会随着时间的演变而变化的,二月二与龙抬头、社神祭祀联系到一起后,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具体来说宋元以后二月二习俗有了两个分支:一个是以龙抬头作为主要庆祝活动,而另一个则是以社神祭祀作为主要的庆祝活动。而习俗的演变也与地域差别有着密切的联系,据学者研究,北方在二月二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祭祀龙神为主的龙抬头祭祀活动,而南方则以社神祭祀为主要的二月二习俗活动,南北双方由合为分迈向了不同的发展轨迹。

三、社日祭祀的具体活动---以南方地区为例

社日祭祀对于南方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那么在这一天要做些什么呢?在明代的时候,朱元璋要求在各地要建立城隍庙,也正是在明朝时期江南地区把二月二确定为土地神诞辰日。在这一天各地要在庙宇中对土地神进行祭祀。南方社日祭祀还有抢花炮活动,此外在江南的一些地区,二月二这一天还要看江南戏、粤戏、桂戏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戏,称为“社戏”或“土地戏”,在娱乐活动相对缺乏的农村尤其盛行。而这演出也相对比较随意,在农村里搭个戏棚就可以随时演出,演出的故事和场景也比较简单,便于农民商贩参加。

当今的上海城隍庙

除祭祀神灵和观看社戏之外,南方在二月二这一天还要吃糍粑和粽子、饮社酒。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就在诗中写道:“幼学已忘那用忌,微聋自乐不须医。”又加注:“古谓社酒治聋。”也就是说人们认为在这一天和社酒有治疗耳聋的效果。

观看社戏

文史君说

二月二作为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的节日,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龙抬头”既是人们对于龙的崇拜与敬仰,也代表了人们对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的期盼。关于“龙抬头”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和天文星象有关。而二月二的另一项重要的活动社日也是人们对于土地神的尊崇,在这一天人们要看社戏,喝社酒。但无论进行怎样的活动都是在古代农业社会下人们对于农业生产的看重。在现代工业社会下,许多习俗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二月二依旧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时代虽然在变,但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变。

风调雨顺是中国人民的最大盼望

参考文献:

1. 吕红艳:《二月二节俗流变考析》,《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5月第27卷第5期。

2. 黄浩:《二月二传统文化研究》,中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刘越)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二月二日马上就来了,二月二日在农村有什么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农历二月二是春节出正后的第一个节气,又叫“农事节”,“春龙节”。农村的谚语道出了这个节气的重要性。

二月二,恰逢惊蛰前后,天气变暖,万物复苏,休眠蛰伏整个冬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