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袁世凯临终前,没有指定段祺瑞和袁克定来接班,而选择了黎元洪?王士珍号称北洋三杰之首,为何却成唯一不当军阀的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为什么袁世凯临终前,没有指定段祺瑞和袁克定来接班,而选择了黎元洪

1916年6月5日,袁世凯传命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及长子袁克定、表弟张镇芳交代后事。

徐世昌问及继承人时,袁世凯只说“约法”二字。

有心接班的袁克定急问:金匮石屋?

袁世凯微微点头。

袁世凯既然已经退位,自然就不再是皇帝了,而是民国的总统。

既然是总统,就要按照约法来。

早先南京临时政府的约法规定:总统不能行使责任时,由副总统接班。

不过,老谋深算的老袁已经修改了约法:由总统提名三人,藏于金匮石屋,待总统死后,从人选举一人为总统。

6月6日,袁世凯死后,众人打开金匮石屋,上面写着: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三人的名字。

最后,黎元洪被推为总统。

为什么袁世凯早早把自己的儿子袁克定排除出外呢?为什么最后是实力最弱,非北洋一系的黎元洪接班呢?

袁世凯曾经的期望:袁克定

袁世凯是称过帝的人,有没有考虑让儿子接班就不必多说了。

为了让儿子顺利接班,老袁算是了费了不少心思。

首先,袁世凯重构了权力系统,打压段祺瑞。

北洋三杰中,王士珍自清帝逊位后已出于半隐状态,冯国璋则受命镇守南京。

陆军总长段祺瑞在中央的军权膨胀,构成了威胁。

即使不考虑儿子接班,就是自己巩固统治,也是要打击段祺瑞的。

袁世凯请出隐退的“三杰之首”王士珍,令他组建“陆海军大元帅率办事处”。陆军总长、海军总长啥的,每天都要去办事处坐办。

段祺瑞被架空了···

其次,打造“模范团”,企图以袁克定掌握军队。

袁世凯采纳蒋百里的建议,打造一支亲军——“模范团”。

所谓“模范团”,就是从各师中抽调优秀的士官,加入“模范团”。

训练半年后,“模范团”成员再回到各军担任军官。

“模范团”,就是袁克定的“小站”。

不过,随着形势的变化,袁世凯的期待不可能实现了。

在袁世凯称帝时,冯国璋等北洋将领纷纷反对,袁世凯退位后,冯国璋等人依然不依不饶地要求袁世凯退位!地方实力派与袁世凯的关系已经接近决裂。

而在“二次革命”后已经势微的革命党,也在护国战争中再次闹起来。

袁世凯自己都镇不住场子了,袁克定又有什么机会呢?

把袁克定排挤出最高权力层,是袁世凯可以为他儿子作得最后一件事情!

徐世昌、段祺瑞:两种可能性

袁世凯之后,北洋军实力最强的有两位。

段祺瑞,是中央的实力派人物。

如前所说,作为皖系首领,段祺瑞在军中的影响力极大,甚至一度引起了袁世凯的警惕。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企图请段祺瑞出来帮忙稳定形势,但是因袁不愿放权,未能如愿。

袁世凯死后,无人能压制段祺瑞了。

冯国璋,是地方的实力派代表。

自从“二次革命”进军南京后,江苏都督冯国璋以江南富庶之地为根基,发展成了地方实力派的代表。

早在袁世凯企图“废省改道”、撤掉都督,加强中央集权时,冯国璋就暗中带领各地方实力派联合抵制,俨然成了南方军阀的“盟主”。

因此,徐世昌、段祺瑞,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格局形态。

1、徐世昌:协调北洋。

徐世昌是袁世凯的至交,资历老、面子大。

选择徐世昌,其实就是让徐世昌协调好段祺瑞、冯国璋及北洋各派的关系,共同维持形势。

两年后,直皖矛盾不可开交时,徐世昌曾出任大总统,协调局面。

但是,利益之争,仅靠面子是不够的。

2、段祺瑞:武力讨伐。

长期担任陆军总长的段祺瑞,在当时中央的实力无人能比。

所以,只有他段祺瑞自愿放弃坐总统,拥护总统,人家才能当好总统。

但是,老段的实力还不足以压服冯国璋等实力派。

北洋派的退让待机

徐世昌、段祺瑞不傻。

北洋人物接着袁世凯当总统,就要接过袁世凯所承受的“火力”。

徐世昌的实力,是接不住火力的。

至于段祺瑞嘛。

他还没有能力、威望像袁世凯一样“名利皆占”。

国会、南方护国军、冯国璋直系,他暂时都压服不了。

贸然当大总统,直接从袁世凯手中继承“火力”,显然不明智。

不如让黎元洪出来,安抚各派人心。

而段祺瑞,则以内阁总理的身份,操纵责任内阁,独揽大权!

为什么是黎元洪

1、合法,安抚各派。

黎元洪是个傀儡副总统。

但是,傀儡副总统也是副总统!

根据南京临时政府的约法,总统不行了,副总统接班。

所以,黎元洪接班,既符合袁世凯版的约法,也符合当年南京临时政府的约法。

2、各派都能接受。

黎元洪当初是革命党“枪口下逼出来的督军”。

但是,“枪口下逼出来的都督”,也是革命党的都督!

因此,南方护国军,相对能够接受黎元洪。

段祺瑞和南方护国军都支持黎元洪,冯国璋更不敢不支持!

3、黎元洪愿意。

相比于心事重重的徐世昌、段祺瑞,黎元洪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自从二次革命以后,这位“首义功臣”就被接到北京,名为副总统,实为袁世凯的“政治俘虏”。

干啥不比作政治俘虏强?

袁世凯斗不过,现在袁世凯倒了,黎元洪可未必斗不过段祺瑞!

从后来的“府院之争”看,黎元洪的政治手腕,虽不如老谋深算的袁世凯,但也算是不错的。

不过,傀儡···毕竟是傀儡···

协调不了

黎元洪当大总统,是各派协调的结果。

不过,很多事情,本来就是不可能协调的。

黎元洪跟段祺瑞“府院之争”,一不小心斗出了个张勋复辟···

段祺瑞想跟冯国璋避免相残,结果,二人还是反目!

徐世昌先是协调“府院之争”,后是协调段祺瑞与冯国璋,都可谓尽心尽力···但基本没有作用!

北洋与国民党之间,北洋各派之间,已经形成各自利益,仅仅靠“面子”、“义气”,是协调不了利益冲突的。

民主共和的理想、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封建军阀的权力格局,交织一起,拧成一团乱麻。

北洋不知道如何解开乱麻,只是去协调,越是协调,乱麻就拧得越紧!

历史,正在静静等待一个可以真正解开这个乱麻的人。

王士珍号称北洋三杰之首,为何却成唯一不当军阀的人

1914年,夏天,刚下火车的袁克定,顾不上揩掉脸上的汗,急匆匆地赶往正定王府,在来之前,家父袁世凯就叮嘱:若王公不来,你也不要回北京!

这王士珍自宣统二年(1910年)辞职以来,就一直闲居在河北正定老家,过着野鹤闲云的日子,他现在住的宅子是他任江北提督时,在家宅基础上扩建的,他还在正定城内购有二十余亩地,建有王氏祠堂和各式公馆共四百多间。另外在北京西单、前门和天津拥有多处房产,无疑这是他做官以来的收获。

可比起另外两个和他齐名的段祺瑞、冯国璋来。他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底下更谈不上有叫得出名号的将领。在这点上,他甚至都比不上张勋,起码这个江西老表,拥有一支留着辫子的”定武军“。

另外,王一直深感”皇恩浩荡“,当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王则以效忠清皇室自居,说”决不愿署名于皇帝退位诏后“,随后”退居乡里不问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