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是怎么流行起来的(非主流是怎么兴起的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非主流是怎么兴起的

其实真正的“非主流”指的是朋克文化。
国外流行起来的代表是欧美地区的年轻人穿破烂的仔裤、染发、打鼻钉耳钉。
可以说,朋克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有内涵有深度的文化,它的中心特点是——无政府主义,涉及的关键词有:摇滚、颓废、破坏、重建。
只可惜在国外已经过了最流行的时期后,才传播到相对讯息更新较慢的亚洲地区(个人以为是以日本和港台为代表),此时已经大大变味了。
也许很多年轻人(尤其以大陆内地的为主)或许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朋克,但是却“舶来”了“非主流”这个词汇,于是,在亚洲地区的“非主流”相比原本蕴涵着朋克文化的“欧洲非主流”可以说是相去甚远。就算是穿起十分与众不同的牛仔裤、把头发搞的五颜六色,说起来也只是接触了“非主流”的皮毛而已。
也许年龄形成的代沟的确无法逾越,也许不管原本的“非主流”是嘛样子,在很多年轻人看来,他们也是在玩“非主流”,但是,希望能在大大咧咧的说自己是“非主流”并满脸自豪以“潮人”自居的时候,多去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才叫做非主流。

什么是非主流,为什么会流行非主流呢

非主流最初是指那些不合主流文化,注重保表现自我,行为诡异,装束奇特的少数派。但是渐渐的,越来越的少年认为这些少数派的打扮和言行非常有特色,符合自己个性突出的需求,于是他们争相模仿,造成这样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有原来的少数变成了多数,于是原本的非主流也就变成了如今的主流了。

非主流是从哪流行起来的

非主流原意是不跟随大众潮流 张扬出自己的个性 但如今的非主流却大大地变了味! 可是,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非主流又能够流行起来呢? 这得先从非主流的成名作→火星字...说起 在大约2年前..有人为了让自己的QQ资料更漂亮 更能引起人的注意为目的. 利用拼音,数字,繁体字,符号等..组成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文字 而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 于是火星字首先在QQ资料里,流行开来 接下来是脑残,也可以说成是火星字的进化体有了资料还不够,图片呢? 于是便有人利用各种图象处理软件 以堕落和颓废为中心 大肆地夸大,扭曲各种图片 目的依然是为了引人注目 于是,火星字加脑残图 在以劲舞为首的平台上流行起来 越发得不可收拾 再加上玩劲舞的一些人 虚荣心强,自己又没多大本事 就在大家都能看到的 “小喇叭“上骂人 虚伪地出名 称之为.. “刷喇叭“ 说到这里,我自己都有疑问.. 既然这样,为什么如此多的人还要追寻非主流呢? 本人分析了下 首先,玩非的都是一些落后的人. 比如一些愤青.(这还算好听的) 生活无聊了,百无聊赖 总得找点什么来做吧! 嘿!那就玩颓废吧! 没人玩,因为与众不同 又能引起人的注意.. 就玩起了颓废,堕落,性,暴力 愤青就先说到这. 关键就是青少年! 这破B问题我想了半个月了 终于明白! 上学很无聊吧?! 不上学又不行! 死了划不来~~ 那我们就弄点颜料来个 虚拟死亡 青春期心理很急噪吧! 想打人发泄下? 与人没仇,打什么打 那我们就在图片上做点什么吧!! 想炫耀下和自己女朋友的关系多亲密? 大街上? 不敢 来个非主流 两人脱光抱一起.. 同时处理掉敏感位置 看!适合青少年的人体艺术 因为上学的无聊 让青少年失去目标 生活百无聊赖..精神空虚. 惟有非主流 这不流行开了?

非主流是怎么来的啊

据研究,非主流的老祖宗正是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朋克(Punk)文化,其中以哥特摇滚风(Gothic rock)和视觉摇滚风(Visual rock)为代表。朋克文化属于后现代虚无主义,以带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奇异装扮表现愤怒,破坏,死亡等情绪,风靡于摇滚音乐人和爱好者之间。
90年代末,由Punk文化衍生出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融合了Pop流行元素,在视觉的表现手法上更加多元化,并且开始表达一些忧郁,悲伤的主题,于是便产生了Emo文化,Emo即是Emotional的缩写。Emo文化同样发源于音乐领域,但很快变成了一种时尚风格,风靡于全球的青少年中间。中国当下兴起的非主流也就是Emo文化,

09年的非主流咋火的

80,90后带火的。非主流的鼻祖是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朋克(Punk)文化,其中以哥特摇滚风(Gothic rock)和视觉摇滚风(Visual rock)为代表。非主流所体现的深刻的观念也被曲解为颓废,伤感,痛苦等等一些部分年轻一代十分喜欢的字眼。非主流是一种社会的发展,80、90后称之为个性,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个性就转变成了非主流的称呼了,主流与非主流可以说就是人数上的差距,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倾向于某一个潮流,人数非常多的时候,潮流即成为主流。

非主流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非主流其实真正指的是仿造中世纪欧美风格的服饰,也就是类似一种怀旧的服饰,这一点与cosplay有点相似,与国内的非主流没有任何相关,也没有那么“时尚”,非主流的服饰穿在身上或者会有一种贵妇的感觉,服饰看起来会有点像洋娃娃,而国内的非主流更多追随的是日韩风的服饰,这点和非主流的传统意义是不同的。
喜欢非主流的大都是生于90年代的男生女生。由于以年龄主导的各种差异(包括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交流平台等),“FZL”很少能被传统媒体的发言者所理解。所以通常传统媒体对“FZL”采取温和观望的态度,对其报道常大篇幅引用专家的观点,将其和火星文、应试教育、青少年心理问题以及早恋等行为联系在一起。
在网络中曾经一度有人评论“FZL”败坏风气,并将其通过谐音贬为“肥猪油”。这些评论也往往被“FZL人群”所漠视。
一般来说,普通人士对“FZL”采取轻蔑的态度,将其视为低级品味的代表;一部分人认为“FZL”人群是贫穷和虚荣心混合的产物。非常自相矛盾地,“FZL”认为自己也是潮流人士。
现在喜欢非主流的大都是在校的生于90年代学生居多,他们年纪都差不多。
非主流在中国产生于80后,盛行于90后的学生中。
非主流的尴尬现状
非主流原意本身是一个很小资和小众的圈子代表词,但在中国被严重恶俗化了。现在所谓的非主流,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非主流,而是一种特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肤浅的社会现象。
现在网上搜索到的非主流,几乎所有的内容和相关网站都是无非盗用一些163、sohu相册,潮流网站或一些知名博客里的照片,盗版的潮牌服饰,盗用优秀设计师的作品,然后冠上“非主流”这个被恶炒的关键词,要不就是googlepicasa广告,google已经声明了只是照片管理工具,然后被那些恶意炒作的“非主流”站长为了赚取广告费用,就将它做了一定的宣传,诱导、欺骗那些会员过来下载。google公司绝对没有想到花这么多钱还被中国的这些没有素质的网站站长把自己的品牌砸了。现在的“非主流”连那些真正的反传统边缘人士都厌恶,甚至有些流行时尚对它都嗤之以鼻了。本身一个很小资和小众的圈子代表词就被这么恶炒泛滥了。
非主流在中国已经成为了某一群人逃避现实,找寻心灵慰藉的工具。
而非主流也失去了它本来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意义。在中国,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停留在那些隐晦的,颓废的文字中。在年轻的茫然中,非主流成为他们逃避社会责任,逃避自我责任的一种借口,换句话说,他们颓废的一塌糊涂。然而现实生活中,实在找不出能够让他们如此颓废的人或事物。
而非主流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