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范文澜作为近代史学泰斗,你怎么看呢?范文澜和王利器什么关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如何评价范文澜作为近代史学泰斗,你怎么看呢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过:对我影响很大的一部书不是文学作品,而是一部历史作品 ,这就是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在民国时代影响很大,居然是一部让国民党当局害怕的历史书 。《中央日报》社论如此评论:“这部书如流传于青年之间,使青年厌恨中国、崇尚杀戮、主张割据、倾心外向”,“指斥其为亡国主义著作,决非过甚之辞。”

因为在这部历史书里,范文澜是以阶级斗争为主的历史著作,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范文澜是第一个以革命史观为指导从事历史撰述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建构了革命史学的基本框架。

范文澜是个革命史学家,与郭沫若、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并称“五老”。

范文澜是在延安写的这部通史,本来是个政治任务,以供干部学习用的,没想到反应强烈。后来几十年里,范文澜的著作总计出版达数百万册,教育了几代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戴逸赞叹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这两部著作全面地、系统地阐明了中国的全部历史,教育、影响了当时千千万万的革命者。范老的著作很多,这两部著作可以说奠定了他在历史学界崇高的、不朽的地位。”(戴逸:《时代需要这样的历史学家》)

范文澜的作品不可避免的带有时代性和历史的局限性,政治色彩过于浓厚,阶级斗争理论过于单一,在今天的时代里快被人遗忘了。

在当今的学术界,钱穆的《国史大纲》颇受欢迎,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则被一些学者视为“战时史学”的代表而备受冷遇。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范文澜的史学在今天到底过时了没有?

钱穆代表的是精英史学观,范文澜代表的是人民史学观。

范文澜认为,自周秦以来2000多年的历史看作一部以农民为主角的历史,看作一部“农民反对地主斗争史”。

正好相反,钱穆则认为农民起义,不但没有推动中国历史前进,反而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汉末黄巾,乃至黄巢张献忠李自成,全是混乱破坏,只见倒退,无上进”,更不要说太平天国了。

范文澜与钱穆的史学观点成了两个极端的对立,范文澜以农民为历史动力,钱穆以士大夫为历史动力,各有偏颇。历史的主体不能说单纯是那一方面来创造的,钱穆是儒学史观,眼里只有精英;范文澜是人民史学,抛弃传统的帝王家史,对过去是一个批判。但是把农民提到一个过度的高度,过于美化拔高。

范文澜和王利器什么关系

王利器曾担任范文澜《文心雕龙注》重版的责任。
1、1921年回国后在天津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等地教授中国文学,1925年发表了对中国最早的文学评论著作《文心雕龙》的注释书。
2、王利器 王利器(1912-1-28~1998-7-25) ,字藏用,号晓传,四川省江津县(现属重庆市)人。治学受乾嘉学派影响以实事求是、理论兼赅为主,不求速成。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表示做学问的人要耐下心来坐十年冷板凳,毫无怨言;文章却写得实在,没有半句浮华的空话。出自南京大学教授韩儒林先生的一幅对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但这幅对联常被误认为是范文澜所作。 

范文澜在华北大学甚至还早的时候,他提倡二冷,就是要“坐冷板凳,吃冷猪头肉”,他这种谈话很多。他这“坐冷板凳”无非是几个意思,要专心致志做学问,不慕荣誉,不去追求名利,甘于寂寞,同时也包括你做学问当中不去追随时尚,随风倒,而是要坚持自己的学术方向,不怕别人不重视,甘于寂寞。

相关内容

“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句格言在用词方面还有其他几种不同的表述。比如,前一句中的“需”字,有的写作“须”、“要”、“愿”、“甘”、“敢”、“宁”等。笔者以为,以“宁”字为佳。后一句中的“半”字,不少人写作“一”。以“半”字为佳。

“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范文澜治学态度的发展变化,鲜明独到,富有时代特点,也值得我们今天的学人引以为座右铭!

范文澜中国通史为什么没有写明元清朝

身体问题,因病未能全部完成。
中国通史是范文澜先生的重要著作,先生于1968年病逝,只完成了前四部,后边的著由其它同志撰写,范先生没有完成中国通史的全部。
范文澜的史学成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解放战争时,他任北方大学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创办了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并担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主持日常工作,与郭沫若一同领导史学界。他不顾工作繁忙,一直从事《中国通史简编》的修订、重写,使其内容更加宏富、精彩。至1965年,修订本《中国通史简编》共完成上古至五代十国部分,分为3编4册出版,合计110万字。这部书先后印行了数百万册。毛泽东一直对范文澜的史学研究给予充分关注和高度评价。

范文澜是不是范仲淹的后代

是的 , 范文澜(1893~1969),字云台、芸台、仲云,小名麒麟,笔名武波、武陂,清光绪十九年十月初八日(1893年11月15日)生于绍兴城内锦鳞桥范家台门。据范氏宗谱记载,系范仲淹后裔,南宋时迁来越州。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