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1942年为什么不选择重新进攻莫斯科,而是选择进攻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有过什么政
发布时间: 2023-07-06

德国1942年为什么不选择重新进攻莫斯科,而是选择进攻斯大林格勒

在1941年残酷的冬季作战中,希特勒亲自出任陆军总司令,准备以强有力的措施阻止苏军的大反攻,由于缺乏战略预备队,希特勒拒绝批准任何形式的撤退行动。从军事角度来看,德军要想改善防御的不利态势,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前线的一些突出部阵地,拉直战线以增加防御强度。但是希特勒严令必须坚守这些突出部,这些突出部是理想的进攻莫斯科出发基地,德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守住了勒热夫突出部和杰米扬斯克突出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德军会在1942年再次发起对莫斯科的进攻,包括苏军最高统帅部。

如果德国陆军总司令还是勃劳希契的话,那么极有可能德军会再次进攻莫斯科,但是勃劳希契已经被希特勒解职,现在的陆军总司令部已经完全服从于希特勒,连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也失去了权威,东线的战略问题由希特勒亲自决定,德军将领只能提出专业性的建议。希特勒的专业军事能力肯定是不如他的将军们的,他考虑问题以更多的倾向于战争经济角度,而不是单纯的军事角度,从策划进攻苏联一开始希特勒就主张将进攻重点放在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的南方,即指向乌克兰的农业、顿涅茨的重工业和煤炭以及高加索的油田。现在希特勒的完全掌握了东线的作战指挥权,自然要将战争经济的路线贯彻下去,进攻重点将转向南方,占领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

从军事角度来看,再次向莫斯科发起进攻这一战略企图实在是太过明显,鉴于德军在冬季拼死守住那些危险的突出部,苏军已经确信德军将进攻方向再次放在莫斯科方向,苏军已经大大加强了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几乎所有的战略预备队都集中在莫斯科附近,显然苏军准备在莫斯科再次和德军展开决战。这样一来,希特勒选择在南方发起战略进攻就达成了重要的战略突然性,使德军能很容易突破苏军的战役防御地幅,迅速取得战役自由,在机动作战中苏军完全不是德军的对手,这可能是军事上唯一的理由了。

从整个东线战略上来看,希特勒策划的“蓝色行动”存在致命的战略弊端,首先高加索地区实在太过遥远,德军的进攻距离将远远超过进攻莫斯科,而且由于高加索在苏联版图的最南端,德军主力进入高加索时将不可避免的暴露出纵深的侧翼(左翼),这将牵制相当数量的德军部队,德军越是深入高加索,就越需要将更多的兵力投入侧翼的防御上来,进攻的兵力自然也就越少。更加致命的是,德军向南方发起进攻,相当于是绕过了中央方向(莫斯科)上的苏军主力,一旦苏军发现德军的进攻方向不在莫斯科,其主力必然南下进攻德军,而德军脆弱的侧翼正好处于南下苏军的打击之下,德军唯一的机会就是迅速占领高加索,而遥远的距离注定了这是不可能的。希特勒的“蓝色行动”违背了一个基本的军事原则,那就是只有在打败敌方的主要军事集团后,才可以向敌方的纵深挺进,而不是绕过去!

斯大林有过什么政绩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套用那首著名的红歌歌词就是:“没有斯大林,就没有强大的苏联”!

斯大林,是俄罗斯乃至世界历史都无法回避的人物,作为20世纪苏联最伟大的领导人之一,这个格鲁吉亚人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那么,这个钢铁强人有什么功绩?他的执政生涯给苏联带来了什么?

1、亲手缔造苏联,推动共产主义发展

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将俄国带上共产主义的道路。

但是列宁的政治生涯并不长,从列宁遭遇刺杀后,他的健康状况就每况愈下,此时的斯大林逐渐进入苏俄权力的核心。

关于苏联,列宁是当之无愧的缔造者,列宁提出了民族自决政策,倡导俄国境内的所有民族建立自己的国家,并以加盟国的身份加入苏联。

在列宁的主导下,1922年,苏联成立。

但是1924年,列宁去世,缔造苏联的使命被斯大林接过,苏联开始了斯大林时代。

按照列宁的设想,各民族建立自己的政权,并以自愿的原则选择加入或者脱离苏联,其本质上是一种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各加盟国有较大的自主权。

但是斯大林对列宁的设想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其典型特征就是极大地压缩了各加盟国的自主权,使得自愿加入或者退出苏联成为奢望。

虽然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确认了苏联加盟国的自主性,但是在斯大林的操纵下,苏联加盟国权力名存实亡,其地位还不如我国的省。

虽然斯大林的做法严重违背列宁的设想,将苏联带上极端。但是在面对强邻环伺的险恶国际环境,斯大林的做法毫无疑问极大地增强了苏联的内部凝聚力,使得苏联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共产主义国家能够更加强大!

所以,斯大林是苏联真正的伟大缔造者!

2、将苏联带向强大,缔造强大的工业化国家

丘吉尔曾说:“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世界上无人能与他相比的独裁者,他接管的是使用木犁的俄罗斯,而交出的则是一个拥有原子武器的国家。”

作为不同阵营的对手,丘吉尔的评价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对斯大林功绩的看法。可以说,没有斯大林,就没有强大的苏联!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面对的国际形势空前严峻,经过了3年的反干涉斗争,苏俄终于消灭白军,将所有外国干涉军赶出苏俄国土。

在苏联建立后,列强对苏联的围堵有增无减,加上凡尔赛体系的约束,斯大林敏锐意识到欧洲及世界潜在的危险。

在这样的情况下,斯大林果断开始了苏联的重工业发展之路,重工业成为苏联的主要基调。

因为无法进行对外掠夺式的资本积累,所以苏联不得不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将国内所有的资源投入到重工业的发展中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包括农业、轻工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尤其是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导致苏联农业发展停滞不前,农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到1937年,苏联已经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初步建立起了完善的工业体系,成为一个工业化强国,这为苏联在二战中抵抗德国法西斯并最终取得二战胜利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斯大林的重工业思路对于苏联的长久发展极其不利,这也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但是在强邻环伺的情况下,重工业化成为苏联的必由之路!而且高度集中的体制也为苏联集中所有力量取得二战胜利打下了基础!

虽然这也导致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是这确实是斯大林的不朽功勋!

3、击败德国法西斯,底定苏联超级大国地位

1941年6月22日,德国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等仆从国共550万人,突破苏德边境,对苏联发动了闪击战。

由于斯大林在30年代掀起的空前规模的“大清洗”运动,导致苏联全军上下进行了大换血,广大指战员大多数都是初中毕业的低素质人员,根本难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这导致苏联在面对德国的冲击时一溃千里。

开战四个月,苏联损失军队超过300万人,其中超过70万人被俘,武器装备损失不计其数,国土损失超过150万平方公里,人口损失超过四分之一。

1941年10月,德军前锋逼近莫斯科,全世界的眼光都集中在这里。

此时的苏联各机关单位以及各国大使馆纷纷撤离到后方的古比雪夫等地,连列宁的遗体也转移到西伯利亚的秋明。

此时苏联的形势万分危急,如果德国拿下莫斯科,不仅是苏联损失更大的国土,而且整个同盟国的斗志将会受到巨大打击,苏联很可能彻底崩溃。

关键时刻,斯大林放弃了向后方转移的打算,而是决定与莫斯科共存亡!

回到莫斯科的斯大林给莫斯科守军带来了极大的勇气和斗志。紧接着,斯大林在红场举行了震撼世界的红场阅兵,斯大林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所有军队和装备均实弹参演。从红场走过后,所有苏联军队开赴前线,红场阅兵成为胜利的象征。

终于,在莫斯科军民的誓死守卫下,加上远东西伯利亚师的到来,最终苏联在付出惨重伤亡后,消灭德军50万人,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从此,斯大林成为苏联人民的精神象征,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艰难重生,相继取得了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

1944年初,苏军发动“十次斯大林突击”,将德军赶出苏联国土。

1945年4月,苏军合围柏林,终于将德国法西斯彻底埋葬。

可以说,斯大林的钢铁意志在苏德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苏联的胜利,帮助苏联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帮助苏联成为超级大国这一,主导了二战后的国际新秩序。

4、主导战后国际秩序,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导师

二战后,共产主义越出一国,形成了和资本主义阵营相对立的共产主义阵营,而苏联成为共产主义当之无愧的老大。

战后的苏联,依靠斯大林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的体制,只用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几年时间就恢复到战前水平。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苏联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二战后期,随着苏联向德国方向推进,东欧国家纷纷在苏联军队的帮助下建立起了共产主义政权。因为苏联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