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的作者是谁(醉里挑灯看剑的作者是谁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醉里挑灯看剑的作者是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zuì)里(lǐ)挑灯(tiǎodēng)看(kàn)剑(jiàn),梦(mèng)回(huí)吹(chuī)角(jiǎo)连(lián)营(yíng)。

八(bā)百里(bǎilǐ)分(fēn)麾下(huīxià)炙(zhì),五十(wǔshí)弦(xián)翻(fān)塞外(sàiwài)声(shēng)。

沙场(shāchǎng)秋(qiū)点兵(diǎnbīng)。马(mǎ)作(zuò)的(dí)卢(lú)飞快(fēikuài),弓(gōng)如(rú)霹雳(pīlì)弦(xián)惊(jīng)。

了却(liǎoquè)君王(jūnwáng)天下(tiānxià)事(shì),赢得(yíngdé)生前(shēngqián)身后(shēnhòu)名(míng)。可怜(kělián)白发(báifà)生(shēng)!

译文: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扩展资料

词人壮志未酬,借酒兴以抒情,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嘹亮的号角吹遍了军营,广阔的土地上,战士们正在分食大块的烤肉。此时鼓瑟齐鸣,边塞连帐的军乐雄壮震天。原来战士们正在沙场点兵。

在词人的笔下,看似信手拈来的点兵场面,火热的战斗激情却自然喷涌而出。“连”字泼洒出声势之豪壮,军容之整肃。“八百里”、“五十弦”信手拈来,与“吹角连营”一气呵成,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下半部分以两个特写镜头切入:骏马飞快,箭如霹雳,惊心动魄。马与箭两个具典型意义的事物,以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得历历如画。这一切是为了实现“了却君王天下事”洗雪国耻,恢复中原的匹夫之责,也是为了施展雄才大略,赢得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生前身后名”的豪情壮志。

读到此,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斩将擎旗的英雄战士,收复失地的赤胆忠心,无一不跃然纸上,然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绪。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佳作。

【每日诗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体裁:【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注释】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满怀家国之愁,壮志未酬的词人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愁愁更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嘹亮的号角吹遍了「连营」,广阔的土地上,战士们正在分食大块的烤肉.此时鼓瑟齐鸣,反映边塞生活的军乐雄壮震天.原来战士们正在沙场点兵!在词人的笔下,看似信手拈来的点兵场面,火热的战斗激情却自然喷涌而出.一个「连」字,透出声势之豪壮,军容之整肃.「八百里」、「五十弦」佳对天成,与「吹角连营」相辅相成,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下片以两个特写镜头开始:骏马飞快,箭如霹雳,惊心动魄.马与箭两个具典型意义的事物,以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得历历如画.这一切都是为了「了却」洗雪国耻,恢复中原的「天下事」,是为了施展雄才大略,赢得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生前身后名」!读到此,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斩将擎旗的英雄战士,「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赤胆忠心,无一不跃然纸上,然而一个陡转——「可怜白发生」!一下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绪.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①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辛弃疾的好友.富有才华,坚持抗金,终生未仕.为南宋豪放词派的重要词人.②麾下:指部下.麾,军旗.炙:烤熟的肉.③的卢:一种烈性快马.传说刘备在荆州遭遇危险,骑的卢「一跃三丈」而脱险.
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显然不同,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似之处.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 ,意味无穷.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 ”?“挑”亮了“灯 ”,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此时无声胜有声”.用什么样的“说明”还能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呢?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 ,仍然不能平静 ,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
而刚一入睡 ,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 .“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 ”.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多么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 .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 ”、“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 ,词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牛肉一吃完 ,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多好!正当“秋高马壮 ”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按谱式 ,《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 :既要和前片有联系 ,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
辛弃疾却往往突破这种限制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如此,这首《破阵子》也是如此.“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 ,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 .一战获胜 ,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
如果到此为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