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日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日

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白话译文:去年元宵灯会,佳人有约,两情相依,情话绵绵。今夜明月依旧,今人花灯仍在,而佳人却无处可寻,不禁潸然泪下,花、灯、月、柳,爱的见证,美的表白。物事人非,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惹愁生恨的元夜,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

诗歌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是描述什么节日的

诗歌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是描述元宵节的。

诗歌选自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在唯美之中,透露着些许的哀伤。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悲从中来。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自幼丧父,家境贫苦,发奋苦读,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喜提携后辈,王安石、曾巩、“三苏”等都曾受到他的提携。诗、词、文皆为宋代大家。

欧阳修元宵节宋词《生查子·元夕》,该怎样赏析

转眼又是一年元宵夜!每每此时,热爱诗词的朋友总不免想到一首十分脍炙人口又平白简易的美词《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词有说是朱淑真所作,有说是欧阳修所作,甚至还有人认为秦观是作者。不管其到底是何人所为,这个公案就留待学术研究者们去考证,我们今天单就欣赏它的美。

要说美,愚只能愧恨资质驽钝,而却无法用语言形容它——无论是情人相会时的笑语晏晏,还是佳人独自顾盼时的怅怅!所以便只能在脑海一次又一次地想象那美好曼妙的画面:去年喧喧元宵,闹市花灯流照,光亮璀璨如昼,月儿刚上柳梢。俊男靓女约盟,密会黄昏悄悄。 今年又到元宵,月儿依旧皎皎,花灯绚烂如故,情人音讯杳杳。意兴阑珊之时,独自泪满衫袄。
词的上片首先作了一番环境的铺垫与渲染——“花市灯如昼”。在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方面都远远胜过唐代,那时的庆祝活动也更加繁华热闹,花市上真可谓灯火辉煌人潮涌动,人们的欢庆通宵达旦,这就为封建礼教约束下,青年男女的约会创造了条件。因为宋时男女密约私盟是万万使不得的败坏风俗的行为。但在热闹的元宵灯会这样的良辰美时,人们却可以倾巢出动,共飨盛会。趁此良机,有情人间恰恰可以于人声喧嚣中眉目传情、于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在相互倾慕的青年男女之间,因时间的阻隔,因相思的催化,就注定了这必定是一场让心儿如鹿撞、让脸儿似火烧的美好期约。而此时此刻,月华的朦胧与杨柳的婀娜似乎也善解人意地作出了恰到好处的点缀。在中国古诗词的意象里,月亮本就代表了恋人之间的相思情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古诗十九首》中“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都是借月抒发相思之情。而杨柳也有“优美动人、缠绵多情”之意。此时环境氛围里似乎也被情人见间的暧昧朦胧浓情蜜意所包围,那么“人约黄昏后”就恰恰予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妙遐想。

词的下片则转笔就到了物是人非的又一年,但此刻依然纷繁喧闹的人群,依然美轮美奂的灯火,甚至依旧杨柳依依月光皎皎,却恰恰为形单影只的失意人的落寞惆怅作出了强烈的反衬——作者的手法实在高妙到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境界!如此,上下片间主人公截然不同的心境也相互反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去年有多情意缠绵,今年就有多黯然神伤!这可真是天不遂人愿,人惟赖造化啊!

而令人无限称道的是词中无论有情人间相会时的欢愉,还是失意人踽踽独行时的落寞,都充满了美好的诗情画意,这样一首美词怎能不让人反复沉迷、如痴如醉?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