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考的看法(高考真的能影响人生吗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高考真的能影响人生吗

答:当然。

1、别的我不敢说,至少恢复高考,改变了我们全家命运。

2、先生从“赤脚中学教师”——高级工程师。

3、我从“赤脚小学教师”—— 高级教师。

4、孩子被国家保送世界顶级学府✈️?

你们对高考志愿有什么看法欢迎回答

作为一名大学招生老师,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高考志愿=高考分数+兴趣爱好+区域距离+就业前景+家庭环境(5方面决定)

首先是你的高考分数,每一个高考志愿首先对分数最大化的利用,比如,你够北大的分数线,你会考虑一些普通学校吗?所以高考分数会制约着你高考志愿的大区域。高考分数对志愿填报起到决定性作用。

第二是你的兴趣爱好,比如一个非常喜欢计算机科学的孩子,会去报名古代文学这些专业吗?兴趣爱好对高考志愿的填报起到关键性作用。

第三是高校离家区域距离,有些孩子就喜欢在本省或者男方的孩子,有点不适应北方的天气等等。这些也是考虑的一个因素。

第四是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很多考生和家长都比较关心专业的就业前景,把就业前景作为填报志愿的一个重要参考。毕业学习是为了之后找到更好的工作。

第五是家庭环境,高考志愿的填报也会看一些家长从事的职业,有些家长喜欢孩子们从事自己的行业,有些家长坚决不希望孩子从事他们这样行业,所以家庭环境也会有很大影响。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对于高考延迟,这届高考生们有何看法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广大民众除了关心疫情控制、发展情况外,另一个特别关心的,可能就是高考时间和中考时间会不会因此而调整、延迟的问题了。

因为高考属于国家层面的选拔考试,所以,与众多考生以及他们的家庭都息息相关,更与考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息息相关。

今天,对于高考的时间会不会有所调整的问题,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

2020年3月31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2020年全国高考时间安排的公告》:
该《公告》明确了具体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

7月7日,语文9:00至11:30;数学15:00至17:00。7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至11:30;外语15:00至17:00。

并且特别强调:

湖北省、北京市可根据疫情防控情况,研究提出本地区高考时间安排的意见,商教育部同意后及时向社会公布。

这是央视新闻制作的图片:
经过对比,大家可以很容易发现,今年的高考时间,相对于去年的高考时间,不多不少正好延迟了一个月。如果我没有记错,上一次在7月7日、7月8日安排高考,已经是2002年了!

对于今年把高考时间往后调整一个月,我认为可能会有如下效应:

①对于自律性强、学习动力足的高考生来说,延迟一个月再高考,绝对是重大利好!可能会因为这一个月的宝贵时间,让自己得到切实的提升。

②对于学习自觉性一般,比较依赖学校老师带着复习的高考生来说,可能是一个中性偏好的消息。毕竟,延迟的这一个月,学校老师也会正常带着学生复习。

③对于学习自律性比较差、学习目的不很明确、需要老师或者家长严格监督才能稍微静下心来学一下的高考生来说,这一个月的延迟时间,可能起到的作用会很有限。

④对于平时学习特别自觉,目标明确,喜欢独立复习,对老师依赖性不强的学霸、学神级高考生,这延迟的一个月时间,作用非常有限,甚至可能还算得上是利空消息。

根据我上面的几种情况分析,各个层面的高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适合自己的相应的复习时间安排,调整好复习计划。

时间在一秒一秒过去,好好努力吧,少年!

无缘高考的您我请表达一下对高考的看法

白岩松说,没有高考你们拼不过富二代,而我要说,有高考我们也拼不过富二代,高考,只能证明我们是通过真才实学上位,然后再去给当经理或者大老板的富二代们打工。

“新高考”可以全面推广吗你对“新高考”有什么看法

新改问题太多,3+3最垃圾,3+1+2好一丢丢,3+2+1又好一点点,但是都不是最佳方案,高考为什么一定要凑齐不相干不可比不科学不合理不公平的3门课程呢?

能否推广可以先看下试点省份。试点省份暴露的问题解决了,再扩散到其他省份,强行推广就是带病推行啊。。。

那现在的新高考存在哪些问题呢?

1、科目无关联,比如本来生化不分家,政史地不分家,现在为什么一定要凑齐3个不相干的科目呢?任意组合注定出不了大师

2、物理没必考,工业科技类生源基数远远达不到80%的基本要求,另外物理作为素质训练核心课程却不必考,还谈什么素质教育呢

3、物理分值低,十年物理不如两年背诵类副科好拿分,弃物理趋之若鹜

4、英语分值高,英语是孤立的工具科目,分值竟然比物理还高,全民苦背单词占用了太多素质训练和实践创新的时间

5、背诵类必考,一个优秀的理科生必须投入大量精力在背诵类副科上才能不落选,这是人才不能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

6、背诵分值大,文科类答题和评卷主观影响大,少做个题不影响啥,少背段话就可能落榜啊,但是那些开卷百度都能查到的东西与能力有毛关系

7、选文比例高,晨读加倍,大家都在朗朗背书,这哪是在搞素质教育,哪是在搞科教兴国,洋人是不看你嘴皮子功夫的

8、两考制问题,除非考满分,不然都得两考,负担更重,且两考试题没有可比性,必然影响公平

9、赋分制问题,其实理科优秀文科不差就是我们需要的人才,但是不行的。因为大家都背的很好,你的政治历史地理虽优秀但只能按低分算,文科赋分会刷掉不少科学家啊

10、物理保障机制的局限,年年保障,不对物理高标准严要求,反倒按最低水平算,理念有问题啊,这明显是把科教兴国废弃了啊

11、自主招生,立法执法要分开,本可以在高考框架内通过优化高考科目组合和题型设计解决,而现状高校自导自演,虽堂而皇之却也暗藏猫腻。降分太大数量太多已严重破坏公平

12、综合素质评价,素质除能力以外的部分根本无法客观评价,现状又由底层分散操作,必然导致堵不住的漏洞,一发不可收拾,严重破坏教育公平

思路错了,就是南辕北辙。试点没通过,莫如不改啊。。。

3+3既没有科学性,还引入很多问题。其实高考科目组合多根本不是目的,更不是必需的。而危害最大的问题就是弃物理重文科、轻能力重记忆!

物理是最佳的素质训练课程,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新改去物理效果显著。另外6选3科目间没有任何关联,投入产出价值也没有可比性却都是100分,显然是不合理的,而大师之路也止步于此了。。。

我们天天在喊素质教育。素质包括品格和能力,品格是可以持续训练的,但却很难客观评价。而能力即可以持续训练,也可以客观评价。

所以,素质教育之品格,训练在平时,做足过程即可。而素质教育之能力,关注结果,需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