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传统作文(在你的家乡,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在你的家乡,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我是黑龙江密山兴凯湖的的人,我们那边过端午节,就是提前几天,把粽子的米,提前放水泡两天。

然后把粽子放上枣,或者放一些葡萄干,包完粽子后,用水煮熟了,放一夜,第二天在吃,特别好吃。

然后端午节早上,在煮上几个鸡蛋,在提前上山采一些好看的花草,放在门前。

在就给孩子买一些七彩线,放在手脖上,或者脚脖子。

还有很多人,个在端午节做一些小香包,挂在身上。

这是我们黑龙江的风俗习惯,各地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

主要过端午节。也为了记念在很早以前的一位名人。

总之很多人,过端午节.也快乐开心幸福。




在你的记忆中,端午节意味着什么你家乡的端午节习俗有哪些

我的家乡在陕西,小时候端午节一到,我们兄妹三人都特别开心,因为那不仅意味着可以吃粽子,还有新衣服穿。细细总结下来,有以下习俗:

一,走亲戚。

在陕西宝鸡,每到端午节,舅婆家也就是外婆家,会来给外孙子孙女送粽子吃,也会买一些布或者新衣服穿。若是中秋节,就要反过来,嫁出去的闺女要给娘家送月饼。

从小生活在舅婆家,我是由舅婆亲自带大的,那时候舅婆要带舅家表妹,还要带我,还要做农活,很辛苦。长大后,我和舅婆比爸爸还亲,快到端午节,每天盼着舅婆来我家。

二,缝香包。

香包里面有艾草和干花,通常都是家里的长辈,奶奶,妈妈,或者舅婆给孩子缝,香包颜色不同,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绿的,粉红的,大红的,黄色的,紫色的等等。有粽子形状的,有桃心的,有香袋。大的小的缝很多,将美好的祝愿通过一针一线全部缝入这小小的香包中。

小小的香包,闻起来很舒服,可以挂在衣服上,裤子上,也可以挂在书包或者床头上。后来我上小学长大点后,也会跟着妈妈学缝香包。然后送给家人或者要好的朋友。

现在长大远嫁了,再也没有人送我香包了,自己又没有时间做,只能买,再也找不到童年过节的气氛了,有点小失落。

三,拧彩绳

端午节彩绳也是传统习俗之一。将几根细细的彩绳编在一起,然后拧成一股,有时候会串几颗珠子或者一个铜钱,或是几个铃铛,然后系在手腕上,或者脚裸上。

四,割艾草

端午节来时,家家户户都要割点艾草回来,立在窗户上,有人说辟邪,有人说驱蛇,还有人说是驱赶蚊虫。我记得特别清楚。小时候奶奶会把艾草点燃,烟熏屋里的蚊子,烟很大,熏的人不敢进去,我猜蚊子估计被熏晕过去了。

五,吃粽子

陕西人喜欢吃甜粽子,粽子一脚包有一颗红枣,吃的时候要把蜂蜜用温水化开,将蜂蜜水浇在粽子上,若是没有蜂蜜,也有人撒上一层白糖,吃起来甜甜的,软软的,糯糯的,凉凉的,特别舒服。

六,炸油糕

粽子并不是每家人都做,因为粽叶很少有,也没有单卖的,但是油糕大多家庭都会做。油糕要烫面,烫完后,要包些白糖和芝麻进去,再用油炸起来。外皮酥脆,咬开后有糖汁,但小孩不能多吃,吃多了消化不好。

七,看秦腔戏

家长的庙很多,几乎每个村都有庙。每到过节,比如端午,中秋,七夕,国庆这些日子,各个村里都轮着举办庙会,老年人拜神,小孩子和走不动路的人看戏。一般唱三天,白天晚上都有戏看。唱戏的时候有广播,老远就听到声音。

年老的人端个小板凳坐在戏台子底下看,我们小孩子就挤在舞台角角的栏杆边,经常挡住了老年人的视线,还要挨几拐杖。我们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挤在前边,主要是看唱戏人的衣服和头饰,还有脸。那时候觉得他们穿的带的画的真好看。就是太热,戏服都是厚厚的两层。唱的人热,看的人好看。

当然了,要数最好奇的,还是看他们如何化妆,所以我们经常偷偷跑后台那边去看人家化妆,穿衣。后台一般不对外开放,但一有机会,我们就挤进去了,直到别人来赶我们,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有一次,我看到有个女演员和一位貌似领导的男的打起来了,模糊记得是因为排戏不多,所以女演员不服气。干什么都不容易呀,演员当时睡得还是我们教室的桌子,几张桌子拼一起就是一张床,我们教室简陋,也没窗帘,夏天没风扇,教室里没有电灯,大夏天的住里面真难受。

庙会当然是热闹的,会有很多小吃,比如凉粉,面皮,醋粉,搅团,麻花,西瓜等等,还有很多小孩子的玩具,一到过节,妈妈就会给我们每人三块钱,我们可以自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大多时候,钱都吃进肚子里了。

不是所有时候都唱大戏的,有时候资金不够,就唱灯影戏,也就是皮影戏,就没有大戏那么热闹了。

家乡的端午节大概就是这些,因为陕西缺水,村里也没有赛龙舟的地方,也就没有这个风俗,偶尔会举办一些拔河的活动,促进下邻里感情。也算是热热闹闹的,真是让人忍不住怀念呀。

你家乡的端午节还保留了哪些习俗

陕西省南郑县(现汉中市南郑区)于2014年被中国地名遗产保护促进会认定为“千年古县”。其名源于公元前770年“郑人南奔”。

南郑秦岭北阻,巴山南挡,自古交通闭塞,战乱少;山青水秀,河流密布,土地肥沃;气候温润,雨量充沛,适宜多种物种栽培。千百年来一代代人在这繁衍生息,安居乐业。悠久的历史,平静的生活,使得这里民俗络绎千年味醇韵悠。端午节在南郑一带也称“端阳节”。大概是根据阴阳术数“午为阳,重午为至阳”而来吧。传统的端午节至今仍古风浓浓,很多习俗保留至今。

一、 门前窗前挂艾蒿、菖蒲。 端午节那天百草都是药,艾的药味浓,菖蒲似长剑,挂在门前可以驱蚊辟邪挡晦气。节日当天,去山边地头扯艾蒿,水塘边拔菖蒲。艾蒿要那种枝干和叶背面都泛白的白艾,菖蒲选那种长势旺像长剑一样的叶片。人们将艾和菖蒲整齐好捆成小梱挂于门窗两侧。现在,常有农村妇人来城里卖售,她们高声吆喝:“卖艾——”。有些调皮男人笑着打趣说:你的爱(艾)多钱,我要买。此话被我们这儿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料。

二、佩香包。将笋壳撕成一寸两寸的条,折叠成菱角,里面装些晒干了的艾叶菖蒲等香料,然后用红的黄的绿的等色彩鲜艳的丝线缠绕,在一端引上吊线,另一端加上五颜六色的线穗,就成了精致、玲珑煞是好看的香包。节日这天一般是小女孩佩戴在身,也有挂在睡房蚊帐吊钩上。

三、粽子、熟蒜、老鸡蛋和雄黄酒的节日饭。在我们南郑,端午节必要吃一顿节日美餐。这节日饭一般过去放在中午(下午4时左右),现在大都是晚餐了。餐中必有竹笋壳包的糯米粽子、红焖肉、老鸡蛋、熟蒜和其它菜肴。蒜要新挖出整个的红蒜,蛋要大个的。将鸡蛋、蒜放入红焖肉锅里一起煮,熟后捞出入盘上桌。这桌菜真香,肉中有蒜香,蛋、蒜有盐进油细嫩味美,餐中必有雄黄酒。全家人聚汇一桌真是和乐淘淘。

四、雄黄酒妆脸。饭后,大人用余在酒瓶中的雄黄酒液给孩子们画脸,画成古戏中的抡刀舞枪的猛将。额头上,脸上,鼻尖上,连耳朵里外都涂画的橘黄黄的。最后,还必须要剩余一些雄黄酒,洒在房前房后的檐沟边。老人们说喝雄黄酒可以使妖孽现形,洒在房前屋后檐沟边,可以驱离蛇虫进门。这些习俗大概是来自《白蛇传》的故事。但它杀菌驱毒,防止蚊虫叮咬,还是有科学道理的。

五、女儿女婿回娘家拜节。端午节时,出嫁的女儿要携同女婿回娘家拜节,娘家父母这天都要打发给女婿三样东西——草帽、雨伞和鞋。过去是草鞋,鞋耳是白线绳的,鞋底是草与白布条混编而成,鞋前端顶着一团乒乓球大小的线绒花,这草鞋结实又好看。现在当然不是草鞋了,是商场买的时兴鞋。端午节这天回娘家,并赠行走间常用品,一是要女儿女婿常回娘家看看,二是夏天太阳烈阵雨多为女婿遮阳挡雨,体现对婿的爱护关心。

六、“端阳水”。端午之天盼下雨,如下雨了,人们就称之为涨端午水了。预示着这一年雨水多,不干旱,有利水稻生长农作物丰收。

我们南郑的端午节,纪念屈原,婆婿亲善,夏季时令的驱邪祛病防疫等尽在这一节中,多么有趣有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