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毁了航母的指挥舰桥,是不是就几乎瘫痪了整个航母?足球场上怎样成为一名好的中场组织者和司令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摧毁了航母的指挥舰桥,是不是就几乎瘫痪了整个航母

瘫痪航母最简单的方法是打掉飞行甲板,只要能在飞行甲板上炸出一定的伤害,那么飞机的起飞、降落、弹射都会出现问题。相比之下,去摧毁航母的舰桥恐怕达不到完全瘫痪航母的作用。

以“尼米兹级”航母为例,可以看到其舰桥分为三层,有4层窗口。这整个舰岛就是航母的指挥中枢了,舰桥每一层的作用都不一样。

从上往下数,最顶上的是航海舰桥,这里负责航母作为船舶的一切操控和指令接收,水兵们在这里视野最好。

再往下是航空舰桥,这里负责对航母舰载机进行管控,包括对飞行中队下达命令,对在外飞行的飞机下达任务,就是个空管中心。

航空舰桥下面是指挥舰桥,军舰上的指挥人员在这里完成全船的总调度,舰长往往会在这里指挥作战。

最下面那个半挂的小屋子是管控和调度舰载机的,相当于一个塔台,监测战斗机的起降情况。

整个舰岛很大,而且中间的隔板相当牢固,人们早就考虑到了舰桥被攻击的情况,而且这么多层级并非一颗导弹就能干掉。为了让航母最大限度的战斗,几层舰桥的职能都可以互相重叠,哪怕最后剩下个发号施令的,也能继续出动。

何况还有专门的指挥中心(CDC) ,上图是哈里·S·杜鲁门号(CVN75)的指挥中心,你猜这是在哪?你一定想不到,它压根就不在航母上,而是选用舰队中的其它军舰充当指挥舰。这里一切信息与航母是无缝链接的。

局座也讲过这方面的事儿,有兴趣不妨自己找找。

所以,你看,航母不是那么好打的吧?

足球场上怎样成为一名好的中场组织者和司令塔

首先要有团队意识,懂得团队配合才能取得胜利,不能只顾展示自己的技术。其次要有扎实的脚法,只有脚法运用得当才会传球精准,把中场梳理的井井有条。最后还要有开阔的视野,对场上的形势判断精准,找好出球时机。

北洋水师济远号巡洋舰的性能先不先进

济远号的性能很不好,真的很不好!

整体上看,济远几乎就找不到一丝亮点,而糟点缺陷是一箩筐。

(济远舰)

济远号的缺陷大体有这么一些:

一、火力弱

作为一艘两千多吨的巡洋舰,济远号的大口径炮居然只有区区3门,舰首两门210mm克虏伯炮,舰尾一门150mm克虏伯炮。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日舰千代田号,吨位上跟济远号差不多,其主战火炮为10门120mm速射炮,火力上完全碾压济远号。

即便跟北洋海军一堆两千多吨级的巡洋舰相比,济远号的火力也要明显逊色于致远级,也略微逊色于经远级,跟国产的平远号水平相当。

(济远号主炮)

二、防护力差

本来,作为一艘两千多吨的穹甲巡洋舰,是没法指望其防护能力能有多出色的。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德国在建造济远号时,并没有穹甲巡洋舰的建造经验,穹甲对他们而言,完全是一种全新的技术。于是乎就有了济远号这种不伦不类的穹甲设计,其穹甲位置居然安排在水下4英尺处,令人捧腹大笑。

三、糟糕的司令塔设计

首先,济远号司令塔的装甲厚度仅为1.5英寸,这种厚度你说能防御啥?基本上属于聊胜于无。

更糟糕的是,济远的司令塔居然被安排在高高的飞桥上,十分的显眼,完全背离了司令塔需要隐蔽的设计理念。济远司令塔设计上的这一糟点在丰岛海战中就吃到了苦头。

(丰岛海战中,伤痕累累的济远号司令塔)

四、续航能力不佳

济远号的煤仓容量较小,标准载煤230吨,最大载煤300吨,不太符合当时世界巡洋舰续航能力的普遍要求。而济远号回国时,一度连甲板上都堆满了煤包,足以体现出济远号续航力的不足。

小结:济远号的性能说难听点,真是要啥没啥。但这并非是德国伏尔铿船厂故意为之,而是当时的德国在穹甲巡洋舰这一新的舰种上,还处在摸索的阶段,而伏尔铿船厂也坦率地承认了这一点。

因此,济远号算是德国一艘不成功的试验舰吧。

(全文完)

日本科幻动画片里,那种巨大宇宙战舰,舰长一发话,那些操作员就开始打字啊敲键盘的控制舰艇他们都在按些什么东西呢

她们应该是文员,把舰长的命令打印出来,再分别送到各个科室学习讨论,以便全舰人员都可以很好的学习领会舰长的指示。

对马海战,为什么俄国人输的那么惨

日俄战争,日本军队“辉煌”的终点,“完蛋”的起点。运气下得来的“辉煌”,接下来是不懂得什么是运气下的“完蛋”。日本人说:没有乃木希典大将,旅顺能拿下来;没有东乡平八郎大将,日本海大海战也能赢;但要是没了明石元二郎,日本人绝对赢不了日俄战争。日俄战争开始前,当时的日本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起用东乡平八郎的理由是:“这家伙一贯运气好。”而那个被日本人称为“军神”的乃木希典,实则是废物一个。要不是当时的“满洲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及时地取代了他,日本人想要拿下旅顺简直是做梦。

日本之所以赢得了日俄战争,特别是对马海战,运气首当其冲。号称“日本海军两参谋”之一的佐藤铁太郎去海军大学校讲课,在回答学生提出的“日俄战争的胜因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时说:“40%是运气”。学生又接着发问:“剩下的60%呢?”“还是运气”。对于佐藤来讲后面的回答比前面的回答来得更干脆。

前面的40%的运气是:第一,1904年4月13日,被任命为太平洋舰队司令的马卡洛夫刚刚上任36天,其所乘的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号在旅顺口黄金山外海触雷,并引爆了该舰舰首的弹药库,马卡洛夫当场死亡。

第二 ,对马海峡之战中,俄罗斯海军旗舰的司令塔被一发12英寸的燃烧弹命中,舰队司令罗杰斯特文斯基中将不仅多处受伤,而且被直接干昏迷了。

后面的60%的运气是:第一,当时日本联合舰队有个号称“日本海军两参谋”之一的作战参谋秋山真之少佐。他想了个“丁”字形队列的作战方式,即把日本4艘战列舰排成“丁”字的那一横,去打俄罗斯舰队“丁”字的那一竖,形成以多打少。可对方又不是傻子,能让你干成吗。

于是,运气来了。对马海战当天,海上起雾,这层薄雾给了双方一种距离尚远的错觉。当东乡平八郎拼命转了个160°的弯,形成了“丁”字阵时,竟然离俄国舰队的距离比预计的距离近,这样火炮的命中率显然是提高了。而距离尚远的错觉使得罗杰斯特文斯基错过了开炮的时机。结果“丁”字的那一横,打到了“丁”字的那一竖,以多打少,俄罗斯惨败。

对马海战,俄军:21艘战舰被击沉,7艘被俘,人员死亡4830人,被俘6106人。日军:仅损失3艘鱼雷艇,117人阵亡,583人受伤。堂堂俄罗斯帝国的海军被日本人打得那么惨,惨烈程度甚至远远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