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期是什么明朝的小冰河时期到底有多冷?明朝小冰河期究竟有多可
发布时间: 2023-07-17

小冰期是什么明朝的小冰河时期到底有多冷

有历史以来,我国共有6次的小冰期。其中一次是发生在明末清初时期。那时还没有温度计,所以当时的具体温度没法确定,但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当时的广东潮州下起了大雪,足足有一尺厚!


广东南方地区,冬天是不会降雪的。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能够在广东下到一尺多厚的雪,可想而知当时是有多冷!北方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南方的冷空气都是北方过来的。

明清400年小冰期广州曾降雪11次。明代小冰河期共记载冷冻灾害72次,清朝则有277次。当时广东境内,北部、西部、东部、中部和南部皆出现了冷冻灾害性天气。南海县、大埔县、惠来县、兴宁县、揭阳县、龙川县等地更是发生了多次冷冻灾害。这一时期广东的雪线甚至抵达了海南岛的北部沿海地带,这里的气温居然曾经降到零度以下。

就拿“海南”来说,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 海南琼山冬大寒,六畜冻死; 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 海南万宁冬陨霜——对于无数从北方赶到海南取暖越冬的“候鸟”们来说,这应该很难想象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245~1924年间,广东地区的冷冻灾害主要由降雪造成,雨雪和霜冻天气次之。可见下雪对于广东来说,并不罕见。这一小冰期的降雪,有直接记载的,广州至少有11次,雷州半岛至少有10次,海南岛至少有17次——海南岛比广州还要多!


那么小冰河时期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地球经历过多次冰河时期,有人认为是地球轨道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太阳轨道的原因。从冰河时期的持续时间来看,应该是地球运动的原因比较小,因为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而冰河时期可以持续几百上千年。因此应该是太阳系或者是银河系运转的一个规律,当整个大星系运行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地球气候就受到影响。明清小冰期也是这样形成的,只是其程度没有大冰期严重,但也对人类活动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明朝的灭亡也跟这次气候变化有关联。当时崇祯皇帝登基后,民间灾荒连连,还有鼠疫,就连皇宫里的守城兵将都没能幸免。当李自成的起义兵冲进宫里的时候,有些士兵被鼠疫折磨的瘫坐在地上无力抵抗。

在整个明清小冰河时期,经常会出现极端天气,由于当时科学水平不够发达,各种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所以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如今地球上的极端天气依然存在,但我们有了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施,让这些自然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明朝小冰河期究竟有多可怕

大约15世纪开始,我们的地球进入了一个寒冷时期,这一时期称为小冰期,又叫做“小冰河时期”,我国则称呼这一时期为“明清小冰河时期”。

小冰河期的温度下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多少的影响呢?



席卷全国的严寒及交通断绝

面对寒冷,我们这些现代人可以用暖气,电热毯、电暖器等来取暖,最不济我们还能穿一身厚衣服窝家里避寒。而在古代,避寒的手段并没有那么多,无非就是烧火烧炭多穿衣服,而且古代建筑物的防寒性也不如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

古代的一些穷苦百姓的生活条件并不好,有的穷人家都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面对严寒很难熬得过去。最近这段时间一个寒潮袭来很多人就被冻得嗷嗷叫了,而明朝小冰河时期总体气温比现在要低很多,最冷的时候广东地区甚至出现了暴风雪!



受到严寒影响的不只是人!

在一些地区,凛冽的风雪隔绝了一个个村镇对外的联系,使其成为一个又一个的“孤岛”。

而且极度的严寒也使得江河都结上了冰。根据《北游录》一书中的相关记载,在清顺治年间,位于北京附近的北运河一年的河面封冻期长达110多天。不仅是北方地区,当时的长江以及江南地区的河流都出现过封冻现象。

水运有着载量大、成本小、流通范围广的特点,是古代商品流通的一道重要途径,而长期的河流封冻对水运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异常的气候造成了粮食严重减产

小冰河期异常的气候带来了包括水灾、旱灾、雹灾、风灾、霜雪、瘟疫在内的诸多自然灾害,据统计明朝自朱元璋时期开始算起,到崇祯皇帝朱由检为止,这期间上述的自然灾害(大型)一共发生了1101次。

频发的自然灾害导致的最恶后果就是粮食严重减产!

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导,分散经营、生产力水平低的小农经济在天灾面前十分地脆弱,一有点天灾人祸,小农经济即刻就破产。



在明朝小冰河期,寒冷席卷全国,北方地区就不用多说了,当时就连珠三角地区也是酷寒难耐,不少作物都受损,不少人和牲口都被冻死。

就算熬过了冬天,灾难也还未结束!

北方的酷寒导致降雨区域普遍南移,降雨的减少伴随而来的就是大旱!从北至南,各地的旱灾频发,这使得粮食产量进一步的减少。



但好在明朝时期玉米、土豆、红薯等耐寒高产的作物已经被引进中国,这些来自外国的作物成了当时不少中国人的救命口粮。

粮食减产导致的战乱频繁

粮食减产除了饿死了外,导致的另外一个恶果就是战乱!

粮食减产让生活难以为续,老百姓也难以交付那些苛捐杂税,交不起税这使得统治者愈发地压迫剥削老百姓。这个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很多百姓举旗造反!

据统计,明末清朝之际,是当时天下最为动乱的一个时期,同时这段时期也是明清小冰期最为寒冷的一段时间。巧的是,满清南下也恰好是在这一时期!

中国历史上一共经历了四次的小冰河期,每一次冰河期都伴随着战火与纷争!



第一次小冰河期,时间是在商朝末年周朝初年。

第二次小冰河期。时间是在东汉末年再到晋朝时期。

第三次小冰河期,时间是在唐朝末年再到动乱的五代十国时期,最后到宋建立为止。

第四次小冰河期,时间是在元朝时期再到二十世纪初,其中气候最为极端的时间是明清政权交替之际。

冰河期内,极端的气候加上此起彼伏的战乱,使得当时的人口大幅度地降低。最惨的要数第二次小冰河时期了!

经过三国的混乱,晋统一全国之时,汉族人口仅剩下七百七十万。好不容易回了口气,紧随而来的就是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经历这些浩劫,汉族人口仅存四百多万。

历史上明朝的小冰河时期带来了哪些直接或间接影响

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

明朝遇到的小冰河时期,曾影响了我们的方方面面,最直观的表现为北方寒期延长、粮食严重减产,农业遭受沉重的打击。对于古代封建王朝来说,农业的动荡无疑于撼动王朝根基,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出现王朝倾覆的惨剧。

因此,明朝小冰河的影响有如下几个:

1、北方的农业区遭受重创,边疆军队供养困难

对于明王朝来说,尽管经济重心早已南移,但北方的农业生产依然必不可少。从成本来看,即使有京杭大运河的存在,也远不如就地运粮的成本低。而明王朝自诞生起北方边疆便面临极大的压力,为此,不仅修筑了让我们惊叹的明长城,还需要在北方驻扎庞大的军队。

而军队的给养,必然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北方来提供。但,小冰河时期的来临,使得北方的水热条件发生了转变,重创了北方的农业生产。供给的不足,使得明王朝边军难以发挥应有的战斗力,难以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2、气温走低,导致草场退化,游牧民族更为积极地南下

从春秋战国开始,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侵袭一直是中原王朝难以解决的难题。一方面是游牧民族发展水平落后,不得不依靠劫掠,获得物资,而更重要的是北方草原为苦寒之地,生活艰难,需要南下打农耕民族的“秋风”。

到了明王朝后期的小冰河时期,北方条件更为恶劣,为了生存,游牧民族不得不更为积极地南下。因此,他们与明王朝的关系更为紧张,战争不断。频繁的战争,让本就国力衰退的明王朝疲于奔命,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开支,皇帝不得不一而再地增加税负(三饷即辽饷、剿饷与练饷),进一步压榨农民。

3、农民不堪压力,覆灭了明王朝

本来,因小冰河时期的气候而受到沉重打击的农业,就已经让农民苦不堪言。而为了应对边疆战事,逐年累加的赋税,更是榨干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当他们退无可退之后,为了生存,转而支持“闯王”李自成等人。

随之,李自成等人的势力大增,他们牵制了明王朝的精力。让本应专心应对边疆战事的明朝,不得不调兵对抗。最终,失去民众支持的明王朝覆灭在了李自成手中。

综上所述,是关于明朝小冰河时期影响的个人理解,希望能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