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登基,24岁去世,小透明的顺治皇帝庙号为何可以称“世祖”?开国皇帝的庙号才能称祖,顺治不是开国皇帝,为何能称世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6岁登基,24岁去世,小透明的顺治皇帝庙号为何可以称“世祖”

谢谢邀请,关于在位仅18年的少年天子顺治帝,为何死后会被称为世祖的问题,在当时确实是有过争议的,但最终还是被认定为祖,具体是由当时的内外形势、顺治本人为政举措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一、为何会产生争议之根源

在分析顺治为何会被称为世祖之前,我们先来分析分析关于为他定庙谥为何会产生争议。之所以百官会产生争议,主要还是因为在此之前,其父皇太极已经被定庙号为“清太宗”,所以作为他的儿子,按照惯例,顺治再如何彪炳千秋都应当遵守成宪也定为“宗”,而另一派的大臣却主张改宗为祖,由此而引发一场热议。

顺治帝画像

二、浅析内外形势

关于顺治帝为何能被称为祖的第一原因,便是当时的内外形势。首先表现在大众认知上,虽然按照正常的清朝起国号的时间来算,是1636年(崇德元年),但实际上,现今我们普遍认可的都是以1644年(顺治元年)为起点,到1912年(宣统三年)为终点,凡历268年。至于为什么这么判定,就是因为1644年发生的清军入关,由位于东北的偏安一隅,转为驻守中原的全国性政权。按照这样分析,虽然在皇太极在位时期就定为清朝之名,但在顺治朝完成了质的变化,在主张定“祖”的一派人心中,这是等同开国创基之大举,功大于德,所以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庙谥之法,理应尊为“祖”。

可能在此有朋友会说,入主中原一事实际上在其父皇太极在位时期就已经将准备工作都已打好,但可惜在八月初九猝然崩逝于盛京,所以计划不得不戛然而止。而6岁的顺治继位后,又有睿亲王多尔衮摄政,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顺治虽然贵为皇帝但如同傀儡一般,而入主中原一事又是多尔衮亲自操持,所以在政权性质改变一事上,顺治并未出力。

多尔衮雕像

话虽如此,但不论对内知情者有多少(顺治的前七年“傀儡”生活),对外,不可否认,顺治继位后就是大清的九五之尊,而追尊其为“世祖”则是对其皇帝的尊贵身份和拥有实权的最佳辅助。

三、顺治本人为政举措,世祖实至名归

如果说在第一点分析当中,清军入关实际上由皇太极和多尔衮二人更多助力,顺治追封世祖有些牵强,那么关于他之后的一系列举措,则充分证明了其世祖之名实至名归。

1、突破束缚,重用汉臣

在顺治之前,由于明清两朝的紧张关系,所以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即使接纳了明朝的降将,但是在正式派发具体任命之时,还是有诸多顾虑和戒心的。而顺治在1651年(顺治八年)亲政之后,突破传统开始大力任用汉臣,诸如范文程、洪承畴等人都受到了顺治的重用,这不仅可以在全天下面前树立一个贤君的形象(毕竟还是汉人多),而且也能使降将更加心悦诚服忠心指数暴涨。

顺治帝剧照

2、大力复兴农业经济

由于常年的战乱,导致清朝初期面临农业疲颓的状况,顺治帝听从范文程等人的建议,不仅设立了兴屯道厅,鼓励倡导屯田之策,颁布《赋役全书》,令农业窘境得到实质性的好转。

3、整顿吏治

顺治帝亲政之后,吸取了明亡之教训,向七品以上的大臣政绩革除吏治弊端之策,在群臣群力自己详加思虑之后,以甄别之法来进行各级官员自查,优良的举荐,不端者淘汰。为了将此政策更显权威化,顺治甚至自己亲自上阵,亲选官员求贤能。自1653年(顺治十年)三月之后,定京察(在京对全国各级官员普查)之策为三年一度,就此成为定制。

皇太极画像

4、在位期间基本实现统一

前面说到,1644年清军入主中原,代表清朝的权利中心由关外迁到关内,但当时尚不能算作统一,直到1659年(顺治十六年),才基本实现全国性统一,而此时距离顺治亲政已经8年,所以作为掌握实权的皇帝,清朝的统一自然少不了他的英明决策。

小结:

正是由于有内外形势、在朝为政举措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之下,在1661年(顺治十八年)正月三十,也就是顺治帝驾崩后的第23天,由安亲王岳乐等人向继位的康熙上奏,建议以“神武止戈、崇文劝学、化行教洽、远治迩安”等为由,得出大行皇帝“德固懋昭,功尤隆著”的结论,故根据“祖有功而宗有德”的传统庙谥之法,理应定为祖,而世又有“开创新时代”之意,而这恰恰与顺治本人十分贴近,虽然不是王朝的创建者,但却是新时代的开创者,故“世祖”之名合情合理,实至名归。

康熙帝画像

行文不易,我是“史海甄客百晓生”,如果认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并支持,谢谢大家!

开国皇帝的庙号才能称祖,顺治不是开国皇帝,为何能称世祖

说法有误。并非只有开国皇帝才能称祖。开国皇帝的祖先的庙号也称祖。比如唐高祖李渊就追封自己的父亲为元皇帝,庙号世祖。

在十六国时代,皇帝庙号称祖的多如牛毛,如后赵、西秦等国皇帝,一般都是称为什么祖的。

一般情况下,有实际行使皇帝权利的,大一统的或者至少局部统一的政权,一般只有开国皇帝称祖。但是这种传统,在明朝就被打破了,朱棣并非开国皇帝,但是庙号是成祖。

所以,顺治并非第一个不是开国皇帝而称祖的,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顺治的儿子康熙的庙号是“圣祖”。

但是,能够称祖的,都是在当朝看来有大功的。

那么,顺治皇帝有什么功劳,得以配上“世祖”的庙号呢?

一般作为新时代开创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启下人物的特定庙号,比如刘秀,他是东汉的开创者,也是汉王朝承上启下的人物,所以庙号是“世祖”。

按照这个标准,清世祖福临完全配得上这个称号。

在福临之前,努尔哈赤已经建立后金政权。皇太极即位后,把后金改为“清”。碍于父亲的功劳,努尔哈赤被追封为“清太祖”,而皇太极被尊为“清太宗”。但是,这个时候,清朝仍然是一个偏安东北的局部政权。中原正统的王朝,依然是大明王朝。

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去世。福临即位。这时候,大明王朝风起云涌。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吴三桂等人在经过一段沉思之后,率领军队投降清朝。作为带路党,引导清兵入关。福临在多尔衮的支持下,迅速率领清兵入关,秋风扫落叶,迅速打败农名军和南明政权,统一全国(台湾和新疆除外)。

所以,对于清朝政府而言,虽然入关的决定,统一全国的战役,大多数是在多尔衮的支持并且领导下进行的,但是,是在福临皇帝的名义下进行的。福临,开创了清朝一统全国的局面。对清朝有再造之功。

并且,福临能力也不差,在多尔衮死后,福临亲政。他在位期间,禁止圈地,放宽逃人法,缓和社会矛盾,特别是满汉民族矛盾,加强中央集权,召见西藏喇叭,重开科举制度,对于清朝的政治,经济等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以后的“康乾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在清朝统治者看来,福临能配得起“世祖”的庙号。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图片原作者,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