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花木兰的故事(《花木兰》的故事有现实依据吗,还是只是个故事

 

2023/7/7 1:12:51 ('互联网')

本文目录

《花木兰》的故事有现实依据吗,还是只是个故事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最初收录于南朝的《古今乐录》。

《木兰辞》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为了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屡屡骚扰,政府大举征兵,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弟弟年龄尚幼,为了保护家人,木兰决定替父从军,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后,她又毅然辞去了高官厚禄,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木兰的故事由来已久,又经过后人的屡次润色,最终变成了脍炙人口的诗篇,但对于她的姓氏、生于何时、长于何地,却是众说纷纭。

小花搜集了一些关于木兰原型的资料,找到了几个流传较广的说法:

第一种 朱木兰

明代的焦绂著有《焦氏笔乘》,书中提到“木兰,朱氏女子,代父从征。今黄州黄陂县北七十里,即隋木兰县。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题解》之缺。”

清代的《康熙黄陂县志》中也曾提到,木兰乃是黄陂县朱氏女,大约生活在西汉时期。

第二种 花木兰

明代的徐渭在《四声猿传奇》中说木兰姓花,老父花弧乃是一位后备役的军官,大姐名叫花木莲,弟弟名叫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和《木兰辞》中的家庭结构吻合。

第三种 穆兰

这种说法中称木兰是鲜卑人,本名穆兰,老父被列入编户,穆兰为了保护家人而替父从军,入伍后她成为了信使,终日奔波于路上,身边并与同伴,所以才没被发现是女儿身。穆兰生活的年代大约为北魏征楼兰时期,这与《木兰辞》中的“可汗大点兵”在历史时间上吻合。

其实木兰到底姓甚名甚已不再重要,经过无数年的传颂,她早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巾帼英雄,她已经不再是特指的某个人,而是五千年文明史诗中勇敢善良、不畏险阻的华夏女子的缩影了。

《木兰诗》写了什么样的故事,体现了木兰什么样的品质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此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木兰诗》被列入七年级人教版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诗中之事产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