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李商隐(描写二月二的诗歌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描写二月二的诗歌

非常高兴回答描写二月二的诗歌?

首先农历二月二日,俗谓龙抬头,被称为青龙节或春龙节、龙头节,胶东一带多称为二月二。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所以叫“龙抬头”,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是春耕开始、气温回升、万物恢复生机的标志,很多地方都有一些风俗习惯,比如理发、祭灶、吃龙食、炒玉米、熏虫等风俗习惯。

古人对与龙抬头也给予了很多的情怀,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些二月二的诗句。

《二月二日》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这是白居易的一首诗,在诗中,可以想见白居易闲适自在的春日心情。二月二这天,雨后刚晴,青草和菜芽都借着雨水不停的生长着。游春的少年们骑着马,在渡口排成了行,可见出来游春的人真的很多。

《二月二日》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蜀中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此诗写郊行所见之初春景色,其妙处有二:一是写天气由雾雨霏微而转晴的过程极其生动,颔联用两处拟人法,句法灵活多姿。二是以鹂语燕飞的自然景物衬托农家之乐,并流露出诗人热爱自然之情趣,手法细致且含蓄。

《二月二日》宋·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与尔亲。

这一年的二月二,作者应该是伤心的。“失尽汉家春”似乎是说北宋灭亡,失掉半壁江山,诗人已经两年没有挑生菜了,似乎是说他两年没过二月二节了。宋代风俗。每年农历二三月,百草生发,青年妇女多至郊外挖取野菜,以应时节,供制春盘,称为挑菜,当时并以二月初二日为挑菜节。

二月二龙抬头有什么美丽诗词

谢邀请:

细雨濛濛洗麦翠,

顽疾肆虐月余宅。

云开雾散东风劲,

巨龙腾空九洲眉。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