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春节,你们家乡必做的一道菜是什么?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网友们你们那里的年夜饭有什么讲究说说看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小时候过春节,你们家乡必做的一道菜是什么

过春节主菜到现在还没有肯定,千古不变的只有做粿。(是用糥米磨成粉做成的,甜的占九成,主名叫“水壳居“这个是一定要做的,其它各种粿类是凭各人的经济条件的,水壳居是我们三甲地区的特产,连同属沙尾市海丰县也没有,如果用水壳居粿当礼物送给他们,就是很贵重的礼物。)另一个习惯就是每人要一套新衣服。(那亦要以经济条件做事。)

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网友们你们那里的年夜饭有什么讲究说说看看

年夜饭有什么讲究?

再过几天就过年了,有多少人紧赶慢赶地,奔波千里万里,就是为了赶上回家团圆,一家人热热闹闹高高兴兴地吃年夜饭,“除夕夜阑人不睡”,“千家笑语漏迟迟”。过年 ,这年夜饭绝对是重中之重,半点马虎不得,“民以食为天”,更何况是意味着辞旧迎新的年夜饭呢?

那么,年夜饭有什么讲究呢?

我的老家在东北乡下,我就讲讲我们那里的讲究。

首先是时间,当然是新旧交替的子时——十二点开始。但大多数人家熬不到那个时候,老的小的,尤其是孩子,虽说“儿童强不睡”,可大多数小孩还是挺不到点就困得东倒西歪或者干脆去见周公了,为了防着他们睡着了叫不起来吃不到饭,只好先开席了。

其次是菜式,鸡鱼是必不可少的,象征吉利和年年有余;猪爪也要有,凤爪也要有,谁不想“往上爬扯爬扯,往上挠扯挠扯”?肉也要有,象征着富有嘛!别的,就可以自由搭配了。当然饺子是主食,因为新旧交替,“更岁交子”;也因为白面饺子象银元宝,一盘盘端上来,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堆起来”。

还有,开饭前还有个仪式,那就是要放鞭炮的,一是延续自古以来辟邪驱疫的传统说法,二是“噼里啪啦”有个喜庆欢乐的节日气氛。

最后,提提吃年夜饭的禁忌:不可以有汤,因为汤汤水水对出门离家在外的人不好;吃饺子不查数,不行说“蒜”,不行说“坏”、“破”之类不好的词儿,尤其不可以说“死”字;打碎了碗碟要说“碎碎平安”。

现在,年味都越来越淡了,什么说道讲究的越来越少了。其实,一家人欢聚一堂,快快乐乐和和美美比什么都重要。你说是吗?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又快过春节了,儿时春节和现在春节有什么不同

儿时候过年能穿上憧憬的新衣服,并且还可以和左邻右舍的玩伴们比一比谁的衣服更合身好看,从而炫耀一下自己,也算是能满足自己小小虚荣心,更重要的是从而能够吃上平时想吃却又吃不到的(那个时期的)好东西。当然,要是以现在的眼光看么?也就只能呵呵了!至于现在过年,对穿已没什么大的感觉了,对吃什么也是提不起来精神了。感觉如今最所放在心上的就是随着年关的越来越近,别出现被人来讨债,又或者人家欠自己的债别让去上门讨要,总之一句话:“累!啊!”

小时候一近腊月就开始掰着手指头倒计时的数着还剩多少天,随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那整个人是越数越激动,越数越开心。而现在也是随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开始倒计时,至于心情么?看了上面的叙述那就可想而知了!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于变迁,合家包饺子、吃年夜饭以及看春节晚会已经不是最好的选择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方面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和丰富,这也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也就是说人越来越独立了,通过手机就可以把春节的一些过程给解决了。有的甚至把过年当作平常的休息日一样对待,这种情况对生活的发展肯定是进步的,但对社会已经精神文明而言,那可就两说了!

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警醒了。过年,这一中华民族传统之所以能够传承几千年,那么,就肯定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特别是现在,人们在感情这方面被高科技取代的太多了!如果再不想办法弥补,我们社会还能有什么凝聚力可言?所以,我们现在很有必要来重视“过年”这个唯一有些分量的可以联络感情之纽带,根据如今社会的需求因地制宜的加以完善,重新把人们从冷漠的边缘带回来……

“花有花香,茶有茶话”,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您的关注和交流就是对我最给力的鼓励)。请不要吝啬您的满腹经纶来一起互动吧!发表你的想法和建议,让我们共同荡起方块里的涟漪里,丰富彼此……

现在很多人说最有年味的地方,在农村和乡下,你有过在农村过年的经历么

…上个世纪七八拾年代。逢年过节跟现在一样都是放假回家。

那个年代汽车少,火车也少集不上车人太多了。没有私家车。公家车也不多。上车的时候能集破头。

农村做大饽饽各种贡品,做好多。来客吃白面,自己吃黑面。有的就是用白面包黑面,要面子。

三十晚上十二点钟声敲响开始放鞭炮庆祝,在吃年夜饭。芋头,鱼,过年菜,团圆饽家有几个人就切几块。一个人一块(片)

…吃完年夜饭开始去给长辈拜年问好下跪不磕头,从长老到父辈拜完了。然后又去上坟,排着长队(一支人长者在前打着汽灯领着全族人(能走者)去上坟磕头)能一直到天亮。坚持不住的人开始回家睡觉,能坚持的又开始拜年全村差不多都拜(一个姓的)

初二开始走亲戚,拿着几个大饽饽,外加一斤桃酥,从姥家排起一直到所有亲戚拜完年,这样下来(亲戚多的要一正月,)家有钱的买自行车,沒有钱的全部的走路。一正月走下来真的好累,特别的热闹爱去走亲戚的是为了吃好饭(小孩子),要被着抱着。有钱的给几块,几毛压腰钱。沒钱的不给。

过春节,你们那边的习俗是什么

小君的家乡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之所以把家乡的全名打出来,主要就是想给各位强调下,我们这里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春节时,我们这儿除了有汉族传统的春节习俗,还会掺杂进很多的民族特色。

要吃几道特色菜

首先,除夕夜我们会做一大桌子饭菜,鸡鸭鱼肯定是不可少的,尤其还有几道“特色菜”,

比如蒜苗炒肉,吃了小孩会算账;

香芹炒肉,吃了长得高。

各种鱼,年年有余。

白菜豆腐圆子,团团圆圆。

鸡蛋肉皮卷,来年发大财。

通常,做好菜后,第一波是要先敬天地和祖先的,要是哪个小孩嘴馋先吃了,得打嘴。

开饭前,还要在屋子的正门放一挂鞭炮,祭祀门神。

做好这些后,一家人就可以开开心心的团圆吃饭啦。

饭后,会照例看看春晚,不过近几年的没啥意思,一般我就会带着家里的小孩去放鞭炮、烟花。

初一到初三的讲究

从大年初一直到大年初三,我们这也会有讲究,首先,这三天都要吃除夕夜留下的饭菜,不做新的,也不倒垃圾,要把福气留在家里。

打碎被子,一定要说岁岁平安。

大年初一不串门,会去寺庙里挂功德钱,吃斋饭。

初三时,会有少数民族采花山,对山歌,斗牛表演、阿西跳月等。

最近这两年,还会摆起长街宴,就像这样的(如下图)

反正是怎么热闹怎么来。

最后,我们这过年和北方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吃饺子,我们一般把饺子当成早点一样的小吃,过年团圆饭时还是大快朵颐,准备一桌饭菜比较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