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为何能够用“二桃杀三士”?二桃杀三士是真的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晏子为何能够用“二桃杀三士”

晏子为何能够用“二桃杀三士”?

因为晏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抓住了三位大将的心理,所以不费吹灰之力将三者诛杀。

一、晏子的心机。

晏婴,史称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晏子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50多年,是一名富有远见卓识的人才。“晏子使楚”是广为流传的佳话,他的聪明睿智、能言善辩不禁让现代人为之钦佩。古人对晏子的评价很高。

苏轼:贤哉晏平仲,事君不以私。
王夫之:管仲、晏婴,功书并作。

正是这样一位人才,位居三朝元老,为齐国江山鞠躬尽瘁。

齐景公时期,帐下三位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此三人虽为大将,但都有居功自傲之戾气,长此以往,齐景公唯恐内乱,影响江山社稷之安委,实为大患。怎么办,齐景公让聪明的晏子为其想办法,看怎么“和谐”(不动声色地处死)了他们。晏子一生聪明,处理这三位,肯定也不在话下,而且手段非常高明。

二、三位将才实为“直男”。

(这里说明一下“直男”并非对他们藐视,而是觉得此三人性格直爽,太过直溜,不会仔细去考虑问题。)

自古以来,要说上得了战场、出入得了庙堂的,不在少数,但总的来说,逞匹夫之勇者还是众多。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就是其中的三位。

三位英勇无比自不必说,但他们不讲礼仪,自恃功高,目中无人。此等人物就是武功再高,又怎样呢,保不齐哪天走上歪门邪道,做出叛逆之事也是分分钟的事情。如果说武功可以,傻得可爱也行,但这三位做事太出格,没有把文武群臣放在眼里,这就是你们的死穴和大忌。最终,晏子略施小计,将三人灭之,为齐景公解除后患。计是小计,但晏子的智慧确实难以企及。

三、话外之音。

三位将士最终被齐景公以士礼安葬,因为他们为齐国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我们在品读历史的时候,往往为那些英雄所不惜,源于他们征战沙场,源于他们的壮士情怀和对国家的一腔热血。然而,历史就是历史,政治就是政治,当你的“过”有朝一日掩盖了“功”的时候,那么统治阶级最终还是要把你置于死地。他们有心的也好、无心的也罢(基本上都是有心的),站在他们的江山社稷立场上,都会刀刃相见,只是有的在明处,有的在暗处而已。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关注、欢迎点评。)

二桃杀三士是真的吗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流传已久,很多人把这段晏子杀三士的故事封为智谋的经典场景,但是仔细推敲起来,我觉得这段记载实在是不可信,甚至有点鬼扯。

我们先看看原文,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

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视之,则大鼋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

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

事件的起因是因为晏子有一次见到三士,快步上前打招呼,因为三个人没理他,他就觉得没有面子,于是就向齐景公建议,杀掉三个人。

首先,晏子在历史上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心胸也是比较开阔的。有的评价说他身体力行,为民楷模,虚怀若谷。那么这么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只是为了三个人没和他打招呼就要杀人吗?而且这三个还是国家的猛将,屡立战功,作为有效仿齐桓公想称霸的齐景公,这么轻易的就同意杀掉三个丝毫无错的将军吗?

其次,如此看来,在个人气度上,晏子比蔺相如差的太远了。廉颇同样的也是持功自傲,非常蔑视蔺相如,甚至还堵着他要当面羞辱他。但是蔺相如听说后,就处处刻意躲着廉颇,这是何等的胸怀啊。这三士只是因为没有和晏子打招呼,就招来这么大的祸患,晏子的心胸何其狭小啊,简直和小人无异啊。这种结果导致晏子的形象大打折扣,和历史记载也不符合。

最后,我觉得晏子此招如果是真的,那真的是一步昏招。这三士代表的也不是仅仅三个人而已,背后也是有家族势力的。特别是齐景公上位之后,齐国由田氏、鲍氏、栾氏、高氏几大家族把持,这里的田开疆就是田氏的主要代表。而且这三个人意气相投,共生死,同进退。特别是田开疆,史书记载说他有为齐国开疆拓土的功劳,这可不是一般的功劳啊。如此大的功劳,如此庞大的家族,齐景公一点都不怕后患吗?不怕几大家族的反弹吗?

果然,事后的发展也真的是这时候引发了后患。齐景公死后,田开疆的弟弟田乞很快的架空了齐国,几代之后的田和,更是废掉了姜氏齐王齐康公的位置,自己取而代之建立了田氏齐国。这就是晏子这步昏招引发的严重后果。俗话说,斩草要除根,利用这种诡计杀了田氏的掌门人,又不彻底铲除后患,晏子此招十分不智。

再来看看此阴谋的过程,也是漏洞百出,不能令人信服。

首先,在自述功劳的时候,公孙接说自己“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猏(jian)发一声,和豜(jian)是一个意思,指的是野猪等猛兽。他的功劳就是同时和野猪以及幼虎搏斗,这实在是有点可笑啊,和野猪搏斗也就罢了,野猪发起疯来确实很勇猛。不过再勇猛也是野猪啊,一般见到人也就跑了,就算是厉害一点的勇士,拿着刀枪盾牌,勉强搏斗一番,也算比较勇猛了。但是你和小老虎搏斗是什么鬼,幼虎啊,不就是乳虎吗?可能牙都没有长齐吧,你是和猫咪搏斗吗?这种功劳也值得拿出来炫耀啊,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既然是勇士,当然是开疆拓土,征战搏杀,这才是真正的功劳啊,故事开头说三人靠着战功因为骄横,你这里又说只是和野猪小老虎搏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就这功劳就敢上前拿桃子,你心可真大啊!

其次,田开疆确实有功劳,他说自己“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这个功劳就比较大了,所以我认为这三士其实只有此一士而已。之所以说三士,只是为了衬托这个故事而已,不值得相信。

最后,就是最厉害的古冶子,这简直就是个神人啊,比田开疆厉害太多了。他说有一次和国君渡黄河,忽然从水里钻出一只大鳖,这个鳖可真的是太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呢?可以一口咬住“左骖”拖入水里。左骖就是驾车的马中最左边的那一匹,要知道,这可是一匹马啊!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能一口把马拖进水里的鳖那要多大?

还有更厉害的,他追了9里路,也就是在水里游了4500米,才抓住大鳖,然后把鳖杀了,头砍下来。然后才从水里冒出来,一手牵着马,一手拿着鳖头,从水底就那么冒出来了。这一举动把小伙伴们都吓呆了,以为河神出来了。他还是比较谦虚的说自己当时年纪小,不太会游泳,你也太能吹了,你咋不上天呢?

然后很突兀的,三个好兄弟忽然就不和谐了,特别是没有拿到桃子的古冶子,马上拔出宝剑就要火拼。你的功劳说白了不就是救了国君的一匹马吗?这件事情虽然难度比较大,但也只是救了一匹马而已啊。你就凭这个就敢拔剑和好兄弟拼命吗?有点脑子好不好呢?

再看公孙接和田开疆,听到古冶子如此厉害的功劳和神迹,立马就惭愧了,无地自容,而且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直接拔剑自刎。

楚汉争霸,项羽兵败,乃自刎而死,这是对前途对命运再无留恋,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