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病句类型(三年级的孩子如何提高语文修改病句的得分率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三年级的孩子如何提高语文修改病句的得分率

修改病句是三年级语文学习的难点之一,面对千变万化的病句,经常病句类型及句式稍微一变花样,孩子就做错,因此要提高语文修改病句的得分率,必须让学生熟悉病句的“病情”并对症下药,才能学会修改病句。

今天小徐老师就针对小学生修改病句作一下专题讲解,讲解内容如下图所示:

一、从病句的定义来分析,病句问题出在二方面,一是内容,二是结构。

从内容上看,常见病句的病因为:搭配不当、重复罗嗦、前后矛盾、用词不当、指代不明、分类不当、不合逻辑等。

从结构上看,常见病句的病因有:语序不当、成份残缺等。
由此可见大多数毛病在句子的内容上。在内容上的毛病就要凭学生自己多读,分析句意、用词上的矛盾。而结构上的毛病要用缩句法找出句子的主干,看主干之间是否有成人残缺。

具体修改病句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二、修改病句的原则:

1、坚决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2、在不改变愿意的基础上改动越少越好。

3、防止另造新句代替原句。

三、病句的类型

1、语序不当,在小学经常考的类型是语序颠倒,语序不当的病因在于:

  • 前后表递进关系的两个动词(即句中谓语)的先后关系排列不正确,如下图例1,要先“讨论”再“通过”他的建议。另外例句4也属于这种错误。

  • 句子排列混乱造成语意不明,如例2和例5。

  • 句子方位或时间性限制语与后面所限定的词语位置不相符,如例3,“在教室里”就对应“智力比赛”,而在“球场上”则对应举行“篮球比赛”。

如下图所示:

2、搭配不当。搭配不当的类型很多,在小学常出现的是:

  • 动宾搭配不当,也就是动词和后面的名词或代词搭配在一起不合逻辑,如下图例1“公共财产”应该“保护”而不是“热爱”。例4“看见”只能和“笑脸”搭配,而不能“看见”“歌声”,因此应在“一阵阵动听的歌声”前加“听见了”。另外例7也属这种情况。
  • 主谓搭配不当。也就是句子中的表述的对象和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之间搭配不当。如下图中的例2:“态度”应为“端正”,而“水平”才可搭配“提高”。例3同样“内容”和“丰富或充实”搭配。例5“价格”“降低”。
  • 主宾搭配不当,即谓语动词是“是或成了”的句子,前后不能对应,如例句6“杭州”是地方,不能跟“季节”搭配,因此要改成“杭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 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如“他稍微深思了一下”。句中“稍微”和“深思”不能搭配,应改为“他认真深思了一下。”

3、成分残缺。成分残缺是指句子结构不完整。缺少的成分包括:

  • 缺主语,一般出现在有介词短语的句子里,如“通过此次学习,使我受到了教育。”介词短语不可以做主语,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因此应改成“通过此次学习,我受到了教育。”,再如下图中的例3。

  • 缺谓语。如下图中的例句1和2。

  • 缺宾语。如下图中的例4.

4、重复啰嗦,即句中语意有多个表意相似的词语出现,造成“重复啰嗦”,这类病句比较好改。如下图所示:

5、表意不明。最常见的是“指代不明”。如下图所示,例3和例4都是指代不明造成的句意不明。

6、分类不当。分类不当主要体现在搞不清同类事物的范围,如下图中例1,“文娱节目”包括“大合唱”应去掉一个。例2同理,果树包括梨树、苹果树,只有留其一。例3和例4同理。

7、前后矛盾,是指前后词语或句子间的的关系不合乎逻辑,如下图所示,例1“小红学习非常努力”“成绩”自然为提高,表示在意料之内,应该用“果然”,“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其它例句同理。

四、综上所述,小学生修改病句并不复杂,判断时一靠语感,二靠句子结构分析,三靠句意分析。

分析方法一、主干枝叶梳理法。小学生即是用缩句的方法快速找出句子残缺的成分加以补充即可。分析步骤先分析句子主干,主干无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再分析修饰语之间或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有毛病。

分析方法二、逻辑意义分析法。要分析句意、句中词与词之间是否搭配,前后顺序是否不合理,是否有重复或前后矛盾的地方。

五、修改句子的方法

修改病句有四大方法,分别是增、调、删、换。即在句意不变的情况下,成分残缺的要补增,词序不当的要调整;重复啰嗦和成分多余的要删掉;用词不当的要换合适的词。如下图所示:

总之,对小学生来说,修改病句是难点,但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应对初中、高中更难的病句分析。家长和老师可以适当给孩子讲一讲句子的成分,更有助于分析病句并改正。如果想提高修改病句的正确率靠的是大量的训练,提高对病句的敏锐的感知力。

听了小徐老师的讲解,希望能帮到大家,期待大家关注交流。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中搭配不当和用词不当如何区分

搭配不当和用词不当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指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都搭配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习惯,而后者是对词语理解不清,容易在词义..

虽然小学语文六年内学了许多东西,但最核心的应该是哪几大块

正如题主所说,小学语文六年内确实学了许多东西,确切的说,基本初中应该学的东西,在小学已经全部接触到了。但是按长远利益来看,小学语文最重要的能力应该是什么呢?今天小徐老师就就这个问题做一下解析。

小徐老师熟悉中小学教学,更熟悉小学及中考语文所有考点,总的来说,小学和初中语文在语文学习的知识侧重点上有诸多不同。

一、小学语文侧重学习字、词的写法和用法。对字词的考查包括字音、字形、字义、成语、叠字词、近义词辨析等。占分在30—40分左右。年级越低这部分占分越高,到了中学这部分内容仅占4—8分左右。

但字词的学习是基础,特别是形近字和近义语的辨析,以及形容词的词义等知识点的掌握,直接关系到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小学字词部分要打好基础,特别是对字义和词义的理解和运用要熟练掌握。这才是符合中考高考要求的能力之一。

二、小学语文中对句子的考查集中在句型转换、修改病句、运用修辞仿写句子、关联词联句、扩句缩句等。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从二年级开始一直到六年级,占分10—18分左右,而且重点考查句型转换。但是到了初中句型转换题就没有了。关联词运用偶尔考到,扩句缩句也不单一考查,仅保留仿写句子4分题,修改病句2-4分题。

其实小学之所以着重考查句型转换,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语感以及整体感知理解题意的能力。但是修改病句,仿写句子是更高一级的能力运用,因此小学期间要熟悉掌握基础的病句修改,对常见的病句类型要了如指掌,建立比较严谨的语言表达规范,这样才能为中考、高考中更难的病句修改打下基础。

仿写句子,有的考查修辞的运用,有的考查语句间的前后逻辑关系,有的考查联系生活的人生感悟能力等,是学生阅历、语言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集中考查。并且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帮助,因此在小学期间要多积累这样有表现力的句子以备中高考学习。

三、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占据重要位置

阅读理解在小学一二年级占10分左右,三—六年级占14-20分,到了中考,阅读理解占到40分左右,高中更甚,而且一直以来除了作文,阅读理解成为拉开学生差距的最关键题型,由此可见,在小学就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近几年来随着语文改革的推进,语文阅读理解的题型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小徐老师总结如下:

1、小学重在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即阅读原文并在原文中找到题目答案的能力。

小学对答案信息的筛选集中在一处,最多两处综合,而到了初中有可以答案信息遍布全文,有三处或三处以上的和答案相关的信息在文中出现,要善于截取关键词句进行整合重组出准确全面的标准答案。

筛选信息的能力是阅读理解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从小学到中学到高中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做对题的关键一环。因此也成为必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