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戏谑,7月酷暑天,阶梯电价让我一夜回到解放前,您怎么看?文人间相互戏谑逗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讲一个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有人戏谑,7月酷暑天,阶梯电价让我一夜回到解放前,您怎么看

题主,你太有才了,题旨这么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阶梯电价给民生带来的困境描绘得栩栩如生!

近日,广州市民因7月份暴增的电费吵翻天,纷纷打电话责怪供电部门因改换智能电表所致。为此,供电部门做出紧急回应(图1),指出7月份电费激增原因不在于改换智能电表,而在于多日高温用户连续使用高耗能空调,并透露为夏季高峰用电实施阶梯计价所致(注:广州夏季用电起止时间是每年4-11月份,一年长达8个月时间,其余时间为非夏季时间用电,只4个月时间,下称“阶梯电价”)。

图1:广州供电部门针对市民7月份电费暴增质疑的回应的报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是电表出问题,还是阶梯电价有问题?供电部门的回应再次将这两个问题带入舆论漩涡。市民们在质疑智能电表是否记录准确的同时,也纷纷吐槽(图2-3),将阶梯电价骂了个底朝天,一致要求调整降低阶梯电价,以缓解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物价上涨,从而加大生活质量下降的压力。

图2:有关住在广州城中村的网友们吐槽天价电费的报道。

图3:有关住在广州城中村的网友们吐槽天价电费的报道。

广州阶梯电价是在全国多个电力专家振臂高呼,在一片“涨、涨、涨”声中推行的(图4),据说是为了节能环保抑制浪费,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但拿小编两年同期用电对比可知,电费和用电那是齐驱并进、水涨船高,并不因为用电加价了,用电就降了,而是该用时还得用,不该用时不会用。

图4:2012年7月起至今广州实行夏季阶梯电价收费目录。

就拿小编本人来说,前两年,小编是单家独户,除空调和冰箱外,没使用任何家用耗能电器,2018年6-7月份电费100多元;之后两户同住两房一厅,除空调、冰箱各一部外,也没使用任何家用耗能电器,2019年6-7月份电费平均每户240多元(图5-6),比同期上涨了140%;而到了今年再回到前两年的单间独户生活,2020年6-7月份电费竟暴涨了400多元(图5-6),与2018年同比上涨了300%,如果按照广州夏季用电标准(每度0.66-1.00元)计算,耗电分别是180、227和400多度不等,即每天平均用电6、15和133度。

以上数据,虽然后一组数据,波动上升增大,是前两组数据之和的6.3倍,但与去年仅持续2-3天高温天气的前二组数据作对比,对于持续18天高温天气,其中持续3-6天极端高温天气而造成用电猛增,理由还是成立的。

图5:小编18年和19年单家独户同期缴费账单。

图6:小编18年和19年两户同住同期缴费账单。

小编之所以拿上述事实和数据为案例,是想说明,自推行阶梯电价以来,用户非但不能节省电能,反而还因为持续的高温天气,尤其是极端高温天气增加用电量,道理很简单,在高温天气,尤其是极端高温天气肆虐下,风扇生成的风是热风,根本起不到降温祛暑的作用,如果为了阶梯电价省钱,不使用空调,一家大小无一人中暑丢命那才怪呢!所以家家用空调,人人叹空调,成了高温天气下的日常生活需求,这也难怪过去一个月广州居民用电量平均飙升到678千瓦时,比上月均增31.2%,同比去年均增58.2%;与此同时居民电费支出变得水涨船高而暴增。

图7:网络配图,与本文内容无关。

就拿小编本人来说,单间独户,7月份阶梯电费高达400多元(按1.00元/千瓦时计算),同比6月份的144多元多出了256多元,比非夏季阶梯电价0.64/千瓦时多出了256元,今年4-8月份阶梯电费高达914元,比非夏季阶梯电价多出了329元;平均每月支付阶梯电费229元,占工资收入6000元的3.8%,这还是住在学校宿舍,能享受政府定价优惠,要是一般工薪阶层,尤其是住在城中村的恐怕就不是这个数了(图8)。

图8:生活在广州城中村的某一住户7月电费收据竟是1182元天价电费。

广州是一线城市,工薪阶层月平均工资在6647.7多元,为对付夏季阶梯电费的暴增,按城中村加码后的1.25-4元/千万时计算,就要拿出工资的6-10%,才能使用空调给他们带来的生活和工作便利,确实太高太亏,但你总得必须要用,除非你回到70年代那种只摇大扇吹风扇的生活水平,也就是题主所指的“一夜回到解放前”(改革开放前)。哎,你可别说,住在城中村的大部分打工族,面对长达持续8个月的层层加码的阶梯电价,不用说在高温天气,就是在极端高温天气,也只能望“空”兴叹,不敢安装或使用空调,只能按照70年代的生活方式过着70年代的生活------使用大葵扇散热,或风扇吹凉,因为他们那点工资收入还不足以承担城中村高昂的阶梯电费啊!

图9:网络配图,与本文内容无关。

诚然推行阶梯电价的初衷是利用经济杠杆限制人们无节度的使用有限的电力资源,问题是如何界定在什么情况下,哪些是必须的,哪些是无节度的,只要通过大数据测算,我们就可以发现,真正无节度的耗费有限电力资源的不是来自家庭的每人每户,而是来自用电大户,诸如生产、经营单位、集体宿舍、活动性和办公场所,因为费用是由公家或集体承担,而不是由个人承担,所以一不小心最有可能“无节度用电”,不信可以通过以下数据说明:

据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6824亿千万时;其中,城乡居民用电量982亿千万时,也就是说其他行业用电量5842亿千万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85.6%(图10)。

以上数据,谁是用电大户,谁是用电小户一清二楚。

图10:权威数据,全社会用电量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也许有电力专家认为,如果不实行阶梯电价,恐怕城乡居民用电量比现有的还要暴增。

城乡居民合理用电与非合理用电姑且不论,网友可以拿2020年4-6月份的阶梯用电与2012年4-6月非阶梯用电的数据作对比分析,究竟谁高谁低,要是前者低于后者,说明实施阶梯电价有成效;反之说明阶梯电价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即将阶梯电价精准落地在用电大户上,而不是在关键时刻不仅不能节能,反而还增加普通百姓的生活负担,让百姓再次回到70-80年代摇葵扇吹风扇的生活水平,从而再多一次缺少幸福获得感,毕竟我们国家还有6亿人月收入只在1000元,还有8400万人月收入不到5000元啊(图11)!

文人间相互戏谑逗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讲一个呗

问题 :文人之间互相戏谑逗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讲一个吧!

导言

自古以来,从文人相轻到文人相戏,以至于文人相谑逗趣。提及文人,大多数给人的印象便是古板严肃,因循守旧,不苟言笑,之乎者也。然而,有道是:画家的笔,文人的嘴。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古籍中,特别是一些名人轶事杂谈中,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人有趣的开心笑料。彼此能相互调侃,自是有一方为幽默风趣之人,否则一个巴掌拍不响。

有关这类趣闻,若论最富盛名的莫过于东坡先生,他的故事正反映出“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林语堂《东坡传》)


苏轼趣闻集锦

  • “一觉抵三觉”

据明代王世贞《调谑编》中记载:苏东坡喜欢调侃,常与丞相吕微仲开玩笑。某一天,苏东坡去拜访吕微仲,正赶上微仲在睡觉,很久不出来接待,东坡等得很不耐烦。

过了好长时间,吕微仲才出来,两人相见说话。屋里有一个葛蒲盆,里面养了一只“绿毛乌龟”。苏东坡便说:“这个龟不算稀奇,如果是六眼龟,就难得了。”微仲问道:“六眼龟出自何处?”东坡答道:“当年后唐庄宗时,林邑国进献了一只六眼龟。

当时优人敬新磨在金殿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