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双方激战时,出现过哪些诡谲的事件,至今都让人难以理解?黄埔军校学生中,哪个省的名将最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战争中双方激战时,出现过哪些诡谲的事件,至今都让人难以理解

淮河涨水,似乎一切中都是天意,又是人谋。

解放战争进行到第二年的时候,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失败,改为重点进攻山东和延安。面对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毛主席决心进行战略反攻,此次反攻是从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进行的一次战略规划。

毛主席分析局势之后,决心出兵蒋介石最薄弱的中原地带,而占据中原就需要立足大别山,所以毛主席决心让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大别山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南扼长江,东摄南京,西逼武汉,直接威胁蒋介石南京政权,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接到毛主席任务的刘邓首长,于1947年6月30日渡过黄河,而后又率领部队在黄河给蒋介石摆起了迷魂阵,趁蒋介石率领大军在黄河沿岸忙活的时候,刘邓大军已经大踏步南下,直到大军渡过汝河,蒋介石才如梦初醒的发现刘邓大军的目标是大别山。

刘邓大军渡过汝河之后,进入大别山就只剩下一到障碍——淮河。过了淮河,刘邓大军就可进入大别山,然而此时并不很轻松,因为蒋介石的大军已经逼近。

淮河是敌占区,蒋介石的军队调动迅速,他得知刘邓大军渡过汝河之后,急忙命令敌四十师、七师、五十八师、十师等十几个师和旅紧紧地跟在后面追,其中曾在汝南埠南边堵击刘邓大军的敌八十五师已经到达彭店,离淮河仅30公里,正在猛烈地向后卫十六旅四十六团进攻。

淮河是发源于河南南部的桐柏山,流经豫、皖、苏三省,在中原是条大河。每年的5月至10月是这条河的高水位期,而在刘邓大军度河的时候又连下了几天雨,淮河的水位高涨。为了确定大军能否顺利渡过淮河,刘帅提前赶到淮河沿线观察水情。

此时李达已经在附近乡亲们的帮助下找到了十几条小船,但是光靠这十几条小船是不足以保证大军迅速渡过淮河。形势已经万分紧急,刘帅问十八旅政委李震问:“河水真的不能徒涉吗?”李震说:“河水很深,不能徒涉。”因为李震刚刚派遣侦查过,汇报给他的都说不能徒涉,所以他的回答很肯定。

刘帅又亲自到淮河上测量,就在测量的时候,刘帅看到上游有人牵马过河,这证明淮河完全可以徒涉,他立马让李震赶快转告李达参谋长:“不要架桥了,叫部队火速从上游徒涉。”

李达迅速组织部队在浅水区放上浮标,大军就这样有序的过河。并将所有船只留给了后续的阻击部队,保障他们能渡河。当国民党吴绍周带领的八十五师后脚赶到后,他也命令部队立即徒涉,不料人马一下水,还没到河心,就被河水卷走了。吴绍周忙让部队停止过河,望着淮河,不禁仰天长叹。

这件事报告给国民党中央后,国民党军统帅部方面也感到很惊疑。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在8月29日日记中记道:“追击刘伯承各路国军均为淮水所阻。据云:刘军渡淮河系徒涉,国军一到即涨水,可亦奇矣!刘部进入大别山,陈赓部进入伏牛山,已形成犄角之势,从此中原无宁日矣……”

刘邓大军渡过淮河之后,淮河的水位就迅速升高,这不能说是天意,但是也却为诡异的事件。而更重要的是人谋,若非刘帅等人的快速决断,刘邓大军也不能如此迅速的渡过淮河,所以说这是天意,也是人谋。

黄埔军校学生中,哪个省的名将最多

黄埔名将各省有名气的都有很多,简要说明一下

陕西:杜聿明、关麟征、胡琏、张灵甫

山东:王耀武、李玉堂

安徽:戴安澜、方先觉

广东:余程万、谢晋元

湖北:林彪

山西:徐向前

江西:黄维

浙江:邱清泉、俞济时

湖南:绝对王者太多了,陈庚、左权、郑洞国、宋希濂、李默庵、黄杰、陈明仁、廖耀湘、刘放吾、霍揆彰等等。

黄埔军校一期成员名单谁有

黄埔军校第一期全体学员很多,有645人第一期毕业,我们比较熟知的有蒋先云、徐向前、陈赓、左权、胡宗南、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陈明仁、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贺衷寒、许继慎、黄维、桂永清、王尔琢、范汉杰、宣铁吾、宣侠父、曾扩情、俞济时、孙元良、周士第、余程万、刘戡、霍揆彰、侯镜如。

1、蒋先云

蒋先云(1902—1927),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人。在众多有名无名的英雄烈士中,那威名赫赫、战功赫赫的蒋先云,他是红透了黄埔的一期高才生,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了国共两党合作与交往的桥梁。在承上启下,出谋定计,沟通信息和促进团结合作,发挥过无可代替的作用。

2、徐向前

1924年,在黑暗中求索的徐向前终于探出一条光明的大道来——成为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的第一批优秀学生,在革命征程上迈出了第一步。在黄埔军校学习时期,徐向前接受了正规军事训练。

按学程规定,一个月入伍教育,六个月正式教育,七个月后毕业。课程按典范论、各种条令外还有战术、兵器、筑城、地形和交通通信五大教程。七个月的学习,为徐向前后来在海陆丰、鄂豫皖、川陕以及以后战争中发挥军事才能打下了坚实基础。

3、陈赓

打仗的时候,会有很多意外发生,你觉得战争史上发生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是哪些

东北蒋军精锐第九兵团本来是有机会逃出生天的,黑山阻击战打到10月25日的时候,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从截获的我军文件上发现,东北野战军攻锦主力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赶来,他深知所谓“克复锦州”已经是梦话,再不跑路就得全军覆灭,于是决定不顾一切向营口逃窜。

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再进攻东野十纵的阻击阵地,也不顾解放军的火力侧击,以主力新六军掩护侧翼,其它所有部队迅速通过黑山—大虎山走廊,全速向东南方向的营口撤退,力图依托港口顽抗或者是从海上逃跑。廖耀湘命令郑庭笈的第49军为全兵团前卫,新一军、第71军、青年军207师随后跟进。

在锦州战役尚未完全结束的时候,东野司令部就遵照西柏坡抢占营口的指示,命令独立第2师10月20日兼程南下,攻克这个东北蒋军唯一可以从用来海上逃跑的港口。同时林总还派出最信任的野司作战处长苏静(开国中将),带着一个重炮连从锦州前指出发沿途寻找独2师,以加强这支部队的作战指挥和火力。

独立第2师师长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创造“宋庄战斗”奇迹的左叶,当年的八路军团长现在已经成为东北野战军的高级指挥员。在接到直插营口的命令之前,他正率部参与黑山阻击战,与敌71军的一个师大打出手。部队按新命令迅速出发,就在独2师尚未到达营口的22日凌晨,野司忽然来电再令师长左叶掉头,赶至新民地区对廖耀湘兵团进行侧击。

原来营口方向暂时并未发现敌情,林总判断独2师很可能无仗可打,而参加辽西围歼战的兵力又不太充足(长春刚刚解放,第十二纵队和各独立师南下尚未抵达),因此命令独2师折返北上参与围堵。就这样,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下,东北野战军非主力部队的独立第2师,意外地成为围歼廖耀湘兵团这个重大战役的关键一环。

当时的战场态势是:东北野战军攻锦主力从正南方向的锦州方向北上,长春附近的我军从东北方向压来,野司尚未发觉廖耀湘有逃往营口的迹象(判断敌人可能继续向锦州攻击前进、或撤回沈阳)。因此在敌人的东南方向没有部署主力部队,从而出现一个较大的缺口,而我独2师阴差阳错成为这个缺口上唯一的部队。

1948年10月25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