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望远镜原理(想买一个天文望远镜,有推荐的吗,入门级别的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想买一个天文望远镜,有推荐的吗,入门级别的

小白入门者指南:

天文爱好入门简单精进难,如果只想仰望星空的话,就不算天文入门,只能算是一个有好奇心的爱好者,下面带大家了解下入门基础……

1、天文知识:行星、恒星、星云、星团、彗星、卫星等,这些最基础的天体特性要了解清楚,否则两眼一抹黑的。

2、仰望星空:行星、星团、星座、星云等天体的位置要了解清楚,小白可以下载手机APP辅助认识星空,有很多应用软件都是免费的,推荐Star Walk 2。

3、天文知识书籍视频等学习:书籍《仰望星空》,喜马拉雅语音《科学有故事之天空的琴弦》,视频抖音《NASA》等,都是不错的入门知识。

4、裸眼观测:先别急着买装备,入门者必须要经历裸眼观测,裸眼观测能够最大化视场,能够学习到观测的很多有利知识,例如天气,环境,光害,裸眼仰望星空能够迅速帮助你进阶,最快速认识天体和方位,为以后观测打下坚实基础。

5、双筒望远镜:裸眼进阶之后,可以先入手一台装备,双筒望远镜视场大,效果极好,在晴朗的日子甚至可以比肩天文望远镜,选择双筒的人,一定要记住,口径胜于倍数,一般我推荐10*50,10是倍数50是口径,这个规格最适合入门者观测,千万别迷信倍数,认为放大倍数越大就看的越远,你看到有些双筒规格是50*50的,50倍放大,但是口径却只有50,这样视场很小,抖的太厉害,根本无法观测,所以初学者千万别迷恋放大倍数。一般一台不错的双筒10*50的镜子,价格也就100左右已经可以用了,所以前期不必乱花钱,买台100多的双筒,已经够你看整个夏天。

6、天文望远镜:当双筒巡天已经满足不了你了,这时可以考虑入手一台天文镜,一般有3种类型,折射式,牛顿反射式简称牛反,折反式,听名字就知道了,折射原理,反射原理,折反原理;我强烈推荐牛反式,原因很简单,一次入手可以使用终身,不必再淘汰换镜升级,帮你省下不少钱,有很多小白先买一台折射的小口径,结果用了几个月又买一台反射的大口径,再过几个月又买一台折反式,其实浪费钱,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入手一台大口径牛反,记住,口径大于倍数,不要迷恋倍数,买一台大口径的,如果你家有钱的话,我推荐信达小黑也就是信达114EQ,这款基本上可以终身使用了,天文基础者性价比之王,价格在1000~1200左右,如果你是学生没什么钱,我推荐凤凰76700,基本上观测的效果跟小黑差不多,只不过没小黑稳,小黑有配赤道仪而76700没有赤道仪而已,凤凰76700一般学生党和大众爱好者已经够用了,价格在200~300左右,观测效果胜过绝大多数镜子了,真的是1000以下没有对手,只是相对稳定性差一点,一碰就容易抖,不过对于熟练使用者来说可以完美驾驭它不会那么抖了。

7、关于观测的真实影像:很多入门者被网上漂亮的行星图片吸引之后才入门的,认为用一台好的天文望远镜也能看到如此美丽的行星,美丽的星云星团,那你会大失所望的,地面100000元之内的望远镜,看到的行星基本上差不太多只不过焦虑和清晰度有所差异,如果你有钱氪金的话另说,还有望远镜目视看星云就是一团白点雾气朦朦胧胧,远不是你图片上看到那样美丽,那种都是长时间曝光叠加的效果,这些你得有心理准备。

天文望远镜的原理

望远镜原理和分类

常见望远镜可简单分为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和牛顿式望远镜。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由一个凹透镜(目镜)和一个凸透镜(物镜)构成。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直接成正像。但自从开普勒望远镜发明后此种结构已不被专业级的望远镜采用,而多被玩具级的望远镜采用,所以又被称做观剧镜。

开普勒望远镜:原理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的安装分划板,并且各种性能优良,所以目前军用望远镜,小型天文望远镜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采用此种结构。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正像系统。

正像系统分为两类:棱镜正像系统和透镜正像系统。我们常见的前宽后窄的典型双筒望远镜既采用了双直角棱镜正像系统。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在正像的同时将光轴两次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望远镜的体积和重量。透镜正像系统采用一组复杂的透镜来将像倒转,成本较高,但俄罗斯20*50三节伸缩古典型单筒望远镜既采用设计精良的透镜正像系统。

牛顿发明的反射式望远镜 多为大型座镜采用,在此不再赘述。

中国目前的科学技术能造出詹姆斯韦伯那样的空间天文望远镜吗

30年内很难很难!韦伯望远镜其实早在1996年就已经设计完毕开始制造,但因为经费预算、遮阳伞折叠等原因足足耽误了25年才发射升空,可以说韦伯望远镜一经发射就已经是落后于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了。那么,即使是这样,为什么说咱们国家制造韦伯望远镜还很难很难呢?

这篇文章,站长就跟大家聊聊制造韦伯望远镜中的几大难题。

更大口径的镜片

要问什么是光学天文望远镜的核心参数,那么镜头大小必然是最重要的一个。镜片的口径大小和观测能力成正比关系,镜头越大,观测到的距离也就更远,分辨率也就更高。

韦伯望远镜的镜片口径史无前例的增大到了6.5米,是前辈哈勃望远镜(2.4米)的近3倍,集光面积也从哈勃的4.5平米增大到了25.4平米,这些参数的升级可真不小。

值得一提的是,别看韦伯的口径只是增加了不到3倍,但是带来了极大的制造难度以及成本攀升。

为了解决超大镜面问题,美国科学家创新性的提出了拼接方案,整个6.5米口径的镜头是由18片六边形的小镜片拼接而成,而且为了方便发射减小阻力,这些小镜片在发射前是折叠到一起的,进入到太空后才拼接成一个大镜头。

而这18片镜片拼接和折叠的精度就决定了这块主镜头的成败,为了达到媲美成片镜头的效果,这18片镜头的折叠和拼接精度要达到10nm级别,这可是极具挑战性的精密动作。

敢在如此重要的镜头上做文章 ,也就米国有创意、有魄力敢这么玩了!

更精密的镜面材料

韦伯望远镜在制造、发射和展开工作时要面临一百多度温差的环境温度。特别是它的核心器件工作温度已非常接近绝对零度,对镜面材料的要求极高,因此需要同时具备抗弯刚度高、热稳定性好、热导率高、反射率高、密度低、温度形变小、性质不活泼等特点。

在精密要求上,镜片的制造加工精度要达到10纳米级别,这个要求所允许的误差相当于一张A4纸厚度的万分之一,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精密机床等基础工业水平。

遮阳伞的制造和自主展开控制

遮阳伞的功能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给望远镜遮挡一些太阳光和地球反射回来的光,让望远镜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温度,摆脱地球和太阳的辐射干扰,让观测更加精确。

这部分的难度主要体现在遮阳伞的制造以及升空后的展开动作两个方面。

在制造方面,这把遮阳伞采用5层结构,每一层材料主要由聚酰亚胺、硅膜和铝膜构成,首层最厚也仅为50微米,比人类头发丝直径还小,而中间层仅为25微米,可以说非常精密了。

而这5层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能屏蔽300℃以上的温度,也就是说向阳面即使有300度以上,被遮挡后传递给望远镜的温度也仅仅是0℃左右。

只是掌握了遮阳伞的制造还不行,还得想办法把遮阳伞给送上太空并且能够在太空中顺利展开,毕竟这个遮阳伞足足有300个平米大小,现有的火箭还没办法把它展开后送上去,所以科学家们不得不把它折叠起来塞进火箭里。

进入太空后火箭将其“吐出”,然后释放出100多台小车抓住遮阳伞的一角让其逐层展开,每个小车的动作需要完美配合,避免褶皱或者撕裂,这个难度也是非常之大。

这也是为什么前两天遮阳伞被成功打开的消息传回地球时,科学家们会激动到流眼泪的原因。

拉格朗日2点的安稳运行

为了追求观测的极致效果,避免地球尘埃、辐射的影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