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吃软饭起家的张耳,刘邦为什么这么看中他?张耳是什么人,为何刘邦如此崇拜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靠吃软饭起家的张耳,刘邦为什么这么看中他

靠吃软饭起家的张耳,刘邦之所以那样看重他是因为刘邦还在沛县当亭长时就跟张耳交好,可以说是患难之交,而且张耳在刘邦起事之后帮助过他。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最终秦王朝在楚霸王项羽的攻击之下,轰然倒塌,在这之后就是楚汉争霸,刘邦最终战胜了楚霸王,建立了汉朝。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为了安抚那些在战争中立过大功的将军,分封了八个异姓王,这八个异姓王中应该只有一个是刘邦心甘情愿分封的,那就是赵王张耳。张耳原本是信陵君的门客,秦朝灭诸国之后,通缉过张耳,张耳便同好友陈馀一同乔装打扮,流亡在民间,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一位富家女的上门女婿,用现代的话来说是吃软饭的,张耳就是靠着这个富家女才起家的,下面就来说一说建立汉朝的刘邦为什么这样看重吃软饭的张耳:

一、刘邦并没有太多的道德洁癖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看不起吃软饭的人,认为这样的人没有出息,从而不跟这样的人来往,但是对于刘邦来说,自己本身出身就是流氓,而且刘邦也经常吃寡妇的软饭,所以这件事在刘邦眼里根本不叫事,没准还认为张耳由本事。

二、两人相识于微末,交情很深

张耳靠着富家女在外黄当县令,刘邦还是布衣之时,就经常去拜访张耳,两人经常相处很长时间,其实说白了就是刘邦去蹭吃蹭喝,两人成为了非常要好的狐朋狗友,当时刘邦什么都没有,张耳自然也不贪图刘邦什么东西,这时建立的感情要远比刘邦成为皇帝之后结交建立的感情深厚。

你觉得靠吃软饭起家的张耳,刘邦为什么这么看中他?欢迎留言讨论。

张耳是什么人,为何刘邦如此崇拜他

确切地说,刘邦崇拜的是魏公子信陵君无忌,而张耳是信陵君无忌的座上客,所以刘邦和张耳才有了后来的亲密关系。1、“追星族”刘邦年轻时候的刘邦跟我们现在的“追星族”没什么区别,他也有他自己的偶像,而这个偶像就是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公子信陵君无忌。按理说,刘邦当时是秦国人,在秦国统一之前,丰邑属于楚地,他为什么偏偏“迷”上一个魏国人呢?

原来,刘邦的太爷爷是在魏国做大夫的,再之前也都是魏国人,所以对魏国的很多事情都特别关心,就象现在很多“走关东”时来东北的后人还会牵挂曾经的故地一样。所以当他听说,魏国出了一个特别厉害的信陵君的时候,他便把他当作了偶像。
 

刘邦“追星”的热情可不仅仅局限于只想了解信陵君的事迹,他还想真正地来到这个人的身边,在他的手下办事。话说,刘邦去追随信陵君的时候,秦国还没有统一六国,魏国也还是在的,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不过比秦始皇小三岁而已。刘邦去魏国国都大梁找信陵君的时候,年龄应该在20岁-25岁之间。

2、刘邦与张耳的宾主之谊当刘邦兴致勃勃地来到大梁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信陵君已经死了好几年了,那个年代还是信息闭塞,又相隔太远。刘邦“追星”的热情一下子就被打击了,当时就想打道回府了。不过,一个意外的消息让刘邦的“追星”热情又冉冉升起了。当时信陵君的座上宾张耳此时正在外黄招纳门客。
 

张耳,比刘邦大八岁,但是与刘邦大气晚成不同的是,张耳年少成名,很早就成为了魏国子无忌的座上宾,信陵君对他还是非常看重的。只可惜,信陵君死了以后,他的门客也都散去了,为了继续发展自己的政治事业,张耳便在自己的老家外黄开始招纳门客。刘邦听说了这个消息以后,当即马不停蹄地奔向了外黄,投奔到了张耳的门下。刘邦与张耳相见之后,两个人都颇有些相见恨晚的意味,两个信陵君的“粉丝”自然非常的投缘,谈天说地讲“偶像”,不亦乐乎。

3、政治伙伴不过,好景不长,魏国被秦国灭了,张耳的名声还是给他带来了灾祸,他成为了通缉犯,一众门客也只能作鸟兽散了。刘邦无奈也只能回老家了,没过多久,就开始了他的亭长生涯。两个人再一次相见的时候,已经了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秦朝末年,烽烟四起,起军军此起彼伏,张耳也和他的好朋友陈馀共同扶持了原赵国贵族后裔赵歇做了赵王,将赵地据为己有,而刘邦也是楚怀王手下的一支起义军,率先进入了关中。
 

等到秦朝被灭以后,西楚霸王分封诸侯,张耳被封为了常山王,刘邦被封为了汉王,而张耳的好兄弟陈馀则只被封了个侯,领地也不过仅有南皮的三个县而已。所以各诸侯王回到封国以后没多久,陈馀便联合了燕王田荣,把张耳给打跑了,然后拥立赵歇继续做赵王,而他自己则自立为代王。

张耳无处投奔,只好去投奔了老朋友刘邦。刘邦还是一个非常念旧的人,见到张耳前来,非常高兴。不但亲切款待了张耳,而且还派韩信和张耳率领数万大军,去攻打陈馀。大将军韩信出手,果然不凡,背水一战,以当胜多,一举将陈馀击败。攻略赵地后,韩信也深知刘邦与张耳的关系,非常识趣地上书刘邦加封张耳为赵王,刘邦欣然应允。刘邦与张耳实现了宾主的翻转,并成为战略伙伴关系。

4、结为姻亲楚汉相争并没有持续多久,而张耳的生命却也没有延续得很长,公元前202年,就在刘邦称帝的同一年,赵王张耳去世,其子张敖袭爵赵王。因为老朋友张耳的关系,刘邦将自己的爱女鲁元公主嫁给了长她二十余岁的张敖,成为了赵王后。刘邦实现了他的政治目的,但是也“送给”了她的女儿一场政治婚姻。后来在刘邦剪除异姓诸侯王的战斗中,他的女婿也没有能够幸免。
 

 公元前200年,刘邦路过赵国,对张敖无礼谩骂,引来了第二年的赵国国相贯高行刺。结果贯高的行刺被刘邦阴差阳错地躲过了,因为刘邦将原来的路宿地点柏人县给改了。不过贯高行刺的行动还是在一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98年暴露了,借此机会,刘邦把张敖也一并捉拿了,虽然后来无罪释放,还是把他的赵王给拿了,封为了宣平侯。

公元前182年,宣平侯张敖去世。享年60岁。应该说,在汉初的异姓之中,除了卢绾之外,跟刘邦关系最近的就是赵王张耳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刘邦对待张耳确实有如兄长一般,有崇拜之情,但更多的还是友情居多。假使张耳多活几年,刘邦不对赵国下手也是有可能的。

张耳究竟是什么人

张耳是魏国外黄(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曾为魏国公子无忌的宾客,当过外黄县令,人缘和口碑都非常不错,人称“张耳之贤,有声梁魏”。张耳良好的名声,引来了富绅贵戚的青睐,有女之家,都想将女儿许配给他,有个富商对自己的女婿不满意,总在女儿面前数落说,要找就找张耳这样的男人,后来,这个女子就真的离开了自己的丈夫,嫁给了张耳。

张耳的家乡外黄,也称黄,战国时期的魏邑。无论战国还是秦末汉初,外黄都是大邑,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楚汉战争期间,外黄成为了极重要的战略要地,彭越帮助刘邦的许多骚扰项羽的军事行动,包括干扰粮道等行动,均是在外黄开展的。

年轻的时候,张耳的名声引来众多的追随者,刘邦就是其中之一,张耳任外黄县令的时候,刘邦曾慕他之名,追随而来,在张耳家里住过几个月,二人成了朋友。这应该是后来刘邦将女儿嫁给张耳儿子的原因之一,好朋友结成新亲家,好朋友就更好了。

张耳的真正发迹,是因为跟了陈胜。陈胜、吴广起义,不久称王,随后命武臣、张耳和陈余北掠赵地,山东六国重新独立后,张耳辅助赵王赵歇,任赵国相国,巨鹿之战后,张耳巧取了陈余的兵权,随后率军随项羽西征,随项羽一起进入咸阳。

项羽夺取了天下后,分封诸侯,张耳因功封常山王,从此跻身诸侯之列,荣光无限。但是,分封之后,齐将田荣和陈余都因项羽分封不公而大为光火,二人遂合兵一处,一起进攻常山,张耳被打败,带领自己的残兵败将,投靠了自己的老朋友刘邦。

刘邦命令韩信开辟北方战场,张耳曾率三万兵力,与韩信一起,攻下了代地,又合力“背水一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