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吕芳是司礼监掌印,那司礼监和东厂、锦衣卫是什么关系?明代内官设有“十二监四司八局”,谁知道这些机构的名称和职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大明王朝1566》中吕芳是司礼监掌印,那司礼监和东厂、锦衣卫是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任何事物都有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明代的宦官也是这样。

想当初朱重八大哥打下了江山后,心想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怎么能和别人分享呢?

于是在铲除胡惟庸之后,借机取消了丞相和中书省,将权利集中到了皇帝一个人手中。

但是咱们大明帝国那么庞大,皇帝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呢?

所以就不得不重用宦官。

但是咱们重八大哥多么英明啊?他鉴于汉朝宦官专权,怕以后也会形成宦官专权,所以明确了宦官不得参与朝政,并将这形成了一条祖训,即:“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并在洪武17年进一步明确了内宫结构及品级,特设九监二库四局。

后来,咱们的朱棣大哥从大侄子手中夺取了江山,因为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就感觉草木皆兵,又因为在夺取江山的过程中宦官为他出力不少,所以太监在他手里进一步发明广大。

不但将九监二库四局发展成为十二监四司八局,而且在重八大哥手里废除的锦衣卫也进行了恢复,但是他还是感觉不放心啊,所以又进一步成立了东缉事厂(简称东厂)。

接下来我们说司礼监,刚开始司礼监其实和其他监都是平行的,也就是说属于兄弟关系,但是后来咱们重八大哥的徒子徒孙越来越懒了,就由司礼监开始代替皇帝批红,所以司礼监就权势越来越大,后来逐步发展到统领内宫,甚至司礼监掌印太监有“内相”的说法。

司礼监的最高首脑就叫“掌印太监”,就是吕芳的职位,设“秉笔太监”四位,就是吕芳屁股后面跟的那四位,这四位也是有排名的,首席秉笔掌管东厂和北镇抚司,尤其是东厂,因为北镇抚司有自己的指挥使,而且北镇抚司指挥使不是太监而是正常人,因而首席秉笔对锦衣卫的掌管还有些间接,但是东厂则是由首席秉笔直接管,而且是“提督”衔,因而也可人称为“督公”,职务叫做“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

这个我们可以参考一下魏忠贤的官职:惜薪司迁司礼秉笔太监,提督宝和三殿,钦差总督东厂官旗办事,掌惜薪司内府供用库尚膳监印务,总督南海子,宣付史馆,进本部尚书。叙门功,加恩三等,荫都督同知。加太子太保兼左都御史,督大工。三殿成,进上公,加恩三等。母死,不奔丧,夺情视事。冒宁、锦功,加太子太傅。俄叙三殿功,加少傅,世荫锦衣指挥佥事。迁兵部尚书,仍兼左都御史,并绾两篆,握兵权宪纪九千九百岁爷爷。

接下来,我们再说锦衣卫,锦衣卫分为北镇抚司和南镇抚司,北镇抚司“专理诏狱”(皇帝钦定的案件),而且锦衣卫中真正具有特务机构功能的就是北镇抚司,专门负责监察京师的不轨、亡命、盗奸、机密大事。

所以,锦衣卫中谁的权力最大,不是看谁的军阶最高,而是看谁掌管北镇抚司。

由于北镇抚司直接向皇帝负责,因此地方官员见到北镇抚司的人都口称“钦差”或“上差”,这就是为什么《大明王朝1566》中四个锦衣卫都自称自己来自北镇抚司,而且浙江巡抚都把他们叫做“上差”。

而南镇抚司就有意思了,就是负责本卫的法纪、军纪的机构,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纪检委。

前面我们说了,东厂是朱棣大哥成立的,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但是由于锦衣卫的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属于外臣,而东厂的首领是宦官,即内臣。

所以东厂很快后来居上,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也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在宦官权倾朝野的年代,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主甚至要下跪叩头。

所以说,司礼监、锦衣卫、东厂中,司礼监最大,因为司礼监二号人物秉笔太监,兼任东厂提督,而且管理锦衣卫。而锦衣卫虽然有自己的指挥史,但是也要听命于秉笔太监,也就是东厂厂督。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三者又是一家人,所以东厂、西厂、锦衣卫又合称厂卫。

明代内官设有“十二监四司八局”,谁知道这些机构的名称和职责

十二监、四司、八局,在明代统称为二十四衙门,是明代宦官侍奉皇族成员所设立的机构。

十二监

每监各太监一员,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员,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员,正五品,典簿一员,正六品,长随、奉御无定员,从六品。

司礼监

司礼监设有提督太监一人,掌印太监一人,此外还有秉笔太监、随堂太监、库掌司、内书堂掌司、六科郎掌司、典簿等。提督太监掌管皇城内的一切礼仪、刑名及管理当差、听事各役。掌印太监负责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硃。掌司各掌所司,典簿典记奏章及诸出纳号簿。

在明朝初期司礼监的权力并不大,随着明朝一些皇帝荒废朝政并重用宦官,司礼监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出现宦官专权的情况。司礼监掌印太监负责完成明朝国家决策中“批红”部分最后的审核盖印。司礼监秉笔太监地位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除了握有批红的权力外,司礼监中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的秉笔太监一般还兼任提督东厂。明朝权倾一时的大太监都出自于司礼监,如王振、刘瑾、冯保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曾任司礼监秉笔太监。

内官监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还有总理、管理、佥书、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掌管木、石、瓦、土、塔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十作,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凡国家营造宫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用暨冰窨诸事。

御用监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里外监把总二员,及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凡御前所用围屏、床榻诸木器,及紫檀、象牙、乌木、螺甸诸玩器,都由其负责。

司设监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还有总理、管理、佥书、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掌管卤簿、仪仗、帷幕等。

御马监

设有掌印、监督、提督太监各一员。腾骧四卫营各设监官、掌司、典簿、写字、拿马等员。象房有掌司等员。

初始的御马监仅是掌管御马,后来逐渐衍生为“掌御马及诸进贡并典牧所关收马骡之事”,并具有了军事和财政两大职权。其具体职能:扈从出征并掌兵符火牌;提督京营及坐营、监枪;出镇诸边及各省;提督西厂。此外,御马监还要管理草场和皇庄、经营皇店,与户部分理财政。

神宫监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佥书、掌司、管理无定数,掌太庙各庙洒扫、香灯等事。

尚膳监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提督光禄太监一员,总理一员,管理、佥书、掌司、写字、监工及各牛羊等房厂监工无定员,掌御膳及宫内食用并筵宴诸事。

尚宝监

设有掌印一员,佥书、掌司无定员,掌宝玺、敕符、将军印信。凡用宝,外尚宝司以揭帖赴监请旨,至女官尚宝司领取,监视外司用讫,存号簿,缴进。

印绶监

设有掌印一员,佥书、掌司无定员,掌古今通集库,并铁券、诰敕、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