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死后被鞭尸(魏征去世后被鞭尸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魏征去世后被鞭尸怎么回事

因为李承乾谋反。而魏征曾经做过太子李承乾的老师,导致被株连。

魏征曾经做过太子李承乾的老师,而且还是李世民亲自指定给李承乾的。魏征曾经推荐的侯君集、杜正伦二人,都是太子党最核心的成员。尤其是侯君集,更是太子李承乾的岳父。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盛怒之下的李世民,直接下令,推倒了魏征的墓碑,同时毁掉了魏征长子魏叔玉和衡山公主的婚事。至于挖坟鞭尸一事,仅仅只存在于野史当中,正史并无任何记载。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武德元年(618年),归降唐朝,劝降英国公李勣。授太子洗马,辅佐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闼和山东地区。

贞观元年(627年),授谏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丞,安抚河北地区。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校定古籍。迁侍中,册封巨鹿郡公,负责门下省事宜,累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册封郑国公。

贞观十七年(643年),去世,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

一代名臣魏征,最后得以善终了吗为何野史说其死后被挖坟鞭尸呢

贞观十七年,唐朝一代明相,凌烟阁上排名第四的魏征,因病去世于长安。

熟悉唐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一代名相魏征,以敢言敢谏闻名。唐太宗李世民,曾将魏征比作是自己的镜子,可见对其的重视程度。

魏征死后,李世民为其废朝五日。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后来魏征出葬之时,李世民曾率百官相送,并亲自为其撰写碑文。

这样的待遇,可谓是极尽哀荣了。

但是,很讽刺的是,仅仅半年之后,李世民就下令推倒了魏征的墓碑,并且毁掉了当时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甚至于在野史当中,李世民不光将魏征的墓碑推倒,还将魏征的尸骨挖出来进行鞭尸!

相隔仅仅半年时间,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

要说起这个问题来,我们就要仔细说说魏征的生平了。

魏征,字玄成,生于公元580年,北周大象二年。在魏征出生一年之后,隋朝建立。

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魏征应该是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士族家庭。不过,和很多人想的不同,魏征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跟着李家。最开始的时候,魏征其实是不折不扣的瓦岗派。

大业十三年,当时37岁的魏征,在家乡的郡丞麾下做官。后来隋末大乱,这位郡丞起兵,响应瓦岗李密,魏征也就转投到李密麾下。大业十四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征才随李密投降唐朝。同样是这一年,魏征又在黎阳被窦建德俘虏,不得已在窦建德麾下做了三年的起居主人。

直到公元621年,李世民打垮了窦建德,魏征才得以再次入唐为官。

短短四年时间,魏征先后跟了四位主人,也算是命途坎坷了。

不过,坎坷的经历,并没有对魏征造成大的伤害,反倒是让他的名气更大了。因为在这四年当中,他曾经分别给几位故主献策。如果李密、窦建德等人,能够采纳魏征的建议,估计就不会失败了。

所以,当魏征入唐之后,太子李建成直接拜其为太子洗马,待遇甚厚。

魏征的死后被鞭尸的原因底是什么

1、在魏征死前,李世民问他谁人可担当大任,于是魏征推荐了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说他们有宰相之才华,可以担当大任。

但是后来杜正伦犯罪被罢免,侯君集更是直接叛变。这使得李世民对魏征有所怀疑。

2、魏征曾把自己给皇帝提建议的书稿给当时记录历史的官员褚遂良观看。唐太宗怀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很不高兴。

下旨解除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婚约。到后来他越想越恼火,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扩展资料

魏征去世后:

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唐军总共损失战士接近2000人,战马损失8000匹,唐军攻破高句丽10座城,迁7万人入中国,杀获大量高句丽军,斩首4万多级(通常杀敌数远多于斩首数。

例如平壤之战明军斩首就八百、但是小西第一军损失却超过1万),唐军还缴获大量马、牛、装备、物资(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时,唐军是多次胜利。

其中单是击败高延寿高惠真的那次胜利,唐军不仅消灭大量高句丽军,还缴获马5万匹,牛5万头,铁甲万领,以及其他大量装备)。从战果与损失上来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李世民取得了大胜。

但是李世民对自己的对外战绩要求特别高,仍然因为没灭了高句丽而后悔,不禁慨然叹息说:“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于是立命驰驿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又重立纪念碑。

历史上的魏征后来被李世民鞭尸了是什么原因

对的,魏征死后,唐太宗亲自起草碑文并亲自书写。后来被人挑拨,下诏把墓碑推倒了。

原因:

魏征本身就不是李世民的人,而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的人,当时魏征理应被处死的,但是在半路上魏征被李世民截下来才保住了一条性命,只是因为魏征特别有才,而且还敢直言进谏。因为早就将生死看淡的魏征,在李世民面前丝毫不给他面子,有什么话都直说,当然也将李世民气的不轻,不过就是因为朝中只有魏征敢于说实话,才被李世民一直留着。

虽然直言说话是好,但是时间一长,是谁心里都会不喜欢这个人,李世民其实也并不喜欢魏征,但是当时的长孙皇后对皇帝说,留下魏征可以展现李世民的英明,任用贤臣,所以才一直没有杀魏征,反而是给魏征嘉奖,重用魏征。

被誉为忠臣之首的魏征去世,李世民还感叹自己失去了左膀右臂,特别痛心,不过在魏征死后不久,李世民居然下令捣毁魏征的坟墓,并且给魏征一个奸臣的称号,其实除了心中一直没有发出的那股怨气之外,还有就是众多官员的弹劾。

魏征还没死的时候,碍于李世民的面子,众多官员都不敢弹劾,但是到魏征死的时候,面对着众多官员的弹劾,再加上魏征也不能反驳,所以才会闹出此事,不过不久之后李世民因为一次兵败,在反思之后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那面镜子,如果魏征在或许会劝自己的,所以又为魏征恢复了名誉。

魏征即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下曲阳(现晋州市)
。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人物评价:

李世民:①魏徵、王珪,昔在东宫,尽心所事,当时诚亦可恶。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②贞观之后,尽心於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③为政者岂待尧、舜之君,龙益之佐,自我驱使魏徵,天下乂安,边境无事,时和岁稔,其忠益如此。④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长孙皇后:①尝闻陛下敬重魏徵,殊未知其故,而今闻其谏,乃能以义制人王之情,真社稷臣矣。②愿公常保此心,莫移今日。喜闻公言,故令将物相赏。公有事即道,勿为形迹也。

独孤及:魏徵以王道佐时近“文”,爱君忘身近“贞”,二者并优,废一莫可,故曰文贞。

康熙帝:人臣进言固当直切无隐,人君纳谏尤当虚怀悦从,若勉听其言后复厌弃其人,则人怀顾忌不敢尽言矣。每阅唐李世民、魏徵之事,叹君臣遇合之际,千古为难,魏徵对李世民之言‘臣愿为良臣,毋为忠臣’,尝思忠良原无二理,唯在仁君善处之,以成其始终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