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句话?怎么理解“诗酒趁年华”这首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如何理解“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句话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这首词是苏东坡在密州做知州的时候写的,他因为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受到王安石一派的攻击,然后就自请出京到了杭州,三年后,又到了密州。

词中所说的”试上超然台上望“,这个超然台,是他命人修缮的,然后取名超然台,那么这个”超然“便是关键了,超然的解释有很多,大体上是讲超凡脱俗,高超出众。细看之下,不外乎如下几种解释:

1、高超出众。《楚辞·卜居》:“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

2、离尘脱俗。《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3、豁然。《韩诗外传》:“展羽云间,藩篱之雀超然自知不及远矣。”

显然,东坡不是李白那种自以为是的人,更不是需要纠结于事务的俗吏,因此,第一,第三种解释均不可靠。

只能是第二种,离尘!

别人或许对官场的失意耿耿于怀,可是对于东坡来说,真的不介意,他只是想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而已。

他依然乐观,依然豁达。

因为,乌台诗案还没有发生!

上阙写景,很美,虽然尾句的”暗“字稍显郁结,但总体上还是潇洒自如的。

下阙写实,很仙,纵饮之后,有人(或者他自己)起了愁思,于是东坡劝慰道”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愁思无益,不如试茶,风华正好,岂能虚度?有些及时行乐的意味,但这里的及时行乐,因为是诗酒,也就是说享受艺术,享受美好生活。人活一世,岂能事事如意,不如放开眼界,诗酒趁年华。

也就是说,在这首诗里,东坡把坎坷,离别,愁思,都看成了一种经历,一种财富,一种情感的升华。

这样生活才丰富多彩,不是么?

一直到乌台诗案的发生,东坡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怎么理解“诗酒趁年华”这首诗

诗酒趁年华

作诗喝酒青年佳,

老无记忆眼睛花。

五脏六腑功能衰,

:伤肝损肺酒量差。

我对诗酒趁年华,

就是这样理解它。

女孩给你发了一句“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是什么意思

女孩给你发了一句“休对故人思故

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

华”是什么意思?

这是苏轼的名篇,这首词闻名遐迩,词新意奇,流传甚广:千万别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啊,姑且点上新火烹煮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要趁年华尚在啊。

茶,还是我们悠然度时光的良友!

当然,女孩子发给你这首词,绝非叫你饮茶之意,而是借词的意境来传情,颇有点诗情画意哟:

不要总想着你以前的女朋友了,物是人非,该清醒了;好好珍惜眼前人吧,忘记过去曾经的拥有,虽然无限美好,但只能作为回忆啦。把握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女孩子借苏轼的词,暗示可以和男孩子永结秦晋之好、百年好合呗!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女孩子蕙质兰心,典雅大方,难得的多情才女啊,好好善待吧,朋友~

关于古人说的诗酒趁年华,那么诗酒要不要趁年华

您好谢邀!“诗酒趁年华”这句话出自诗人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作品的结尾,也是最为出名的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我们把握好青春,把握好时光,趁着年少,做些自己喜欢的事,不要辜负了自己。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意思。

这首词是苏轼从杭州调任到密州,他命人修葺了城北的旧台,之后由他弟弟苏辙提笔为“超然台”,寓意,“超然不累于物,无往而不乐”之意。第二年春晚,苏轼登台远眺,看到了护城河,看到了半池春水,满城花开,时而薄雾细雨,笼罩千家,一片迷蒙,因而触景生情,便写下了这首词。词的下片,寒食节,引出了晋国介子推的故事。寒食节后就是清明节了,而诗人还在外漂泊,心中的感慨不由而生。但苏轼总是能自解自劝,在于他的旷达,乐观。故,好男儿志在四方,何必对着老朋友思念故园呢?且喝新茶,且酌美酒,且赋新诗,诗酒趁年华。

“诗酒趁年华”并不仅指趁着年轻,去喝酒,吟诗,玩乐,他还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有激励自己对岁月的一种展望。“诗酒趁年华”,留不住的青春,过不完的人生,且行且珍惜!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诗酒趁年华,这句名言的作者是谁

这还真是一句古诗词,出自宋代苏轼的一首词《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原词比较简单,文句优美易懂,就不解释了。

苏东坡写这首词的时候,是1076年,那时他还在密州也就是现在的山东诸城任知州。虽然著名的乌台诗案还没爆发,但苏东坡的处境已经不算乐观。由于之前和当朝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变法,他就开始了频繁调动的坎坷仕途。从1074年到1079年,短短几年间苏轼辗转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职,虽然兢兢业业颇有政绩,但始终没有迎来受重用的时刻。

相反,1079年因为文人脾性,给朝廷写份上任谢表,字里行间带了些个性化情绪,结果被抓了辫子,入狱一百多天,差点要被处死。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苏东坡在频繁徙官之际没有“戒骄戒躁”,小心意义地夹着尾巴做人,反而越发狷狂,终致惹来牢狱之灾,可见苏东坡不但文人气息重,而且那些年的经历应该让他对官场生态愈发失望。实际上,官场秩序和真正的文气是冲突的,翻云覆雨的多变在官场司空见惯,不存在文人信仰的那种浪漫和坚定。像本来一直和苏轼是对头的王安石,也曾经遭遇过变法的挫折,乌台诗案爆发后,反而还是他替苏轼说话,苏轼才免去死罪,拣了一条命。

此后,苏轼就被频频流放,从黄州到杭州,从杭州到惠州,从惠州到儋州,被贬越偏远。而苏东坡以超越常人的豁达心态,借流放之机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写下大量尽显疏朗眼界、开阔心胸的诗词,还成就了诸如“东坡肉”这样的美食。做不成重要官员就做个顶尖生活家,苏轼的心境因此为人所艳羡,后世也一直将他的诗酒生平传为佳话。

而苏轼用后半生表达得淋漓尽致的这种疏朗、豁达和高远,其实在早期其仕途还未到最低谷的时候已经初现端倪。像这首“诗酒趁年华”的词,主题就很明显,不为外物所拘,永葆少年心性。苏轼可以说用一生践行了这种旷达的人生观了。

早年在头条写过一篇跟苏东坡有关的文,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看看:

《那些年的中秋月,曾经让他忽而豪情万丈,忽而愁肠百结》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