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该怎么种植?地黄有哪些品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地黄该怎么种植

一、环境要求

地黄是喜光植物,植地不宜靠近林缘或与高秆作物间作。整个生长期需要充足的阳光,性喜干燥,怕积水,能耐寒。否则病害严重。地黄有“三怕”,即怕旱、怕涝和怕病虫害。当土温在11~13℃,出苗要30~45天,25~28℃最适宜发芽,在此温度范围内若土壤水分适合,种植后一星期发芽,15~20天出土;8℃以下根茎不能萌芽。

二、土壤要求

地黄的生长对土壤、肥料要求较独特,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酸碱度要求中性或微碱性,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块最好。土壤黏重、涝洼积水、隐蔽的地块不能栽培。特别注意的是地黄不宜重茬,这也是选地应注意的关键措施。地黄栽培时,前作宜选禾本科作物,不宜选曾种植过棉、芝麻、豆类、瓜类等的土地,否则病害严重。

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的堆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复合肥50千克做底肥深耕25厘米以上,然后,整平耙细作畦,一般畦宽1.3~2米,同时可亩用50%福美双1.5~2千克+1.8%阿维菌素0.8~1公斤拌30~40千克细沙土制毒沙撒施翻耕(耙),防治地下害虫、线虫、枯萎病、茎基腐等病虫。

三、需水情况

地黄生长前期要求土壤含水量较低,约为10~20%。生长中后期,也是块根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潮湿,但不能积水。因其根系少,吸水能力差,稍微干旱即易凋萎;土壤水分过多则肉质根茎易腐烂。所以得适当的灌溉。

四、育苗栽种

1、育苗。一般栽培地黄以根茎作为繁殖材料,生产上称“栽子”。地黄的“栽子”一般选用上一年7~8月栽培的“倒栽”“栽子”,这是因为“倒栽”“栽子”作种用时,地黄产量高、质量好、且能防止品种退化。具体方法:7~8月在当年春季栽种的良种地黄地内,选生长健壮、无病虫的根茎,挖起折成4~5厘米的短节,稍风干后,按行距15~20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栽种到一块充分施足底肥的地里,适当除草,追肥,雨后注意排水,第2年春季随挖随栽。

2、栽种。每亩需“栽子”40~60千克。栽种地黄一般在日平均温度为18~21℃时最好。每亩需“栽子”40~60千克,栽种时在畦上按行距15~20厘米、株距15~18厘米挖3厘米深的穴,每穴放种茎1~2段覆土3~4厘米,压实表土后浇水,然后覆膜(覆膜可以提高地温,同时具有保墒作用)确保苗全、苗齐。

五、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出苗后,当苗高5厘米左右,开始间苗,间苗要留优去劣,每穴留壮苗1株。缺苗穴应于阴雨天及时补栽,补栽时应带原土起苗,并及时浇水,有利于幼苗成活。

2、中耕除草。地黄根茎入土较浅,中耕宜浅,松土深度要合理,防止损伤根茎,幼苗周围的杂草要用手拔除,植株封行后,停止中耕。

3、追肥。地黄喜肥,除施足基肥外,定苗后每亩追施过磷酸钙50千克、腐熟饼肥30千克,以促进根茎发育膨大。封垄后于行间撒施草木灰或钾肥1次,以促植株健壮生长。

4、浇水。地黄浇水的原则是三浇三不浇,三浇就是:出苗前干旱浇水,施肥后浇水,天久旱无雨、植株在中午呈萎蔫状态及时浇水。三不浇就是:天不旱不浇,中午气温、地温高时不浇,天阴遇雨不浇。雨后或浇水后有积水应及时排除。

5、除串皮根。地黄除主根外,还能沿地表长出细长地下茎,称串皮根,这些串皮根损失较多的营养,应及时铲除,使养分供主根茎生长。

六、病虫害防治

1、病害

地黄的病害主要有:斑枯病、轮纹病、枯萎病,病毒病,具体危害症状及防治:

(1)地黄斑枯病。为害地黄的叶片,真菌性病害,叶面上有圆形不规则的黄褐色斑,并带有小黑点。严重时造成整叶或整个植株枯死。防治: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60%代森锌400~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间隔10~15天打1次,连续3~4次。

(2)地黄轮纹病。6~8月盛发期,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有的受叶脉限制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2~12毫米,初期呈浅褐色,后期中央略呈褐色或紫褐色,具同心轮纹。严重时病叶枯死。防治:可在发病初期喷洒1∶1∶150波尔多液保护,发病盛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喷2~3次。

(3)地黄枯萎病。又称根腐病,5月始发,6~7月发病严重,为害根部和地上部茎。发病初期叶柄呈水浸状的褐色斑,叶柄腐烂,地上部枯萎下垂。防治: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1000~15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7~10天1次,连续2~3次。7月份以后,可用58%雷多米尔、50%多菌灵等600~800倍液,每隔7~10天轮换进行叶面喷施预防。

2、虫害

虫害主要有:红蜘蛛、地老虎、蛴螬等,红蜘蛛防治方法:可选用0.9%虫螨克2000-3000倍或威力特1500倍喷雾防治。地老虎、蛴螬的防治方法:可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克加少量水,拌炒过的麦麸或豆饼5千克,于傍晚时分撒施于垄间诱杀;或亩用2.5%功夫40-5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兑水35~40千克于傍晚时地面喷雾防治。

七、采收加工

一般地块亩产鲜地黄3000千克,高产地块可达5000千克。春栽地黄于当年11月前后地上茎叶枯黄时应及时采挖。采收时可人工挖采,也可采用机械挖采。人工采挖时,应在畦的一端开35厘米的深沟,顺次小心摘取根茎,除净泥土既为鲜地黄。因鲜地黄含水量高,采挖及运输时很容易折断,应多加注意。地黄的加工方法:一般每5千克鲜地黄可加工成品生地1千克。将鲜地黄除去须根,按大小分级,分别放置火炕上炕干,炕至地黄内部颜色变黑、全身干燥而柔软、外皮变硬即为生地,可出售。

地黄有哪些品种

地黄为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种类一般有三种,分别是生地黄、熟地黄和鲜地黄,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这三者怎么区分吧。

地黄的种类及鉴别办法 《生地黄》:

1.(形状):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有光泽,具黏性,长6~12厘米,直径3~6厘米。

2.(颜色):表层棕黑色或棕灰色,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

3.(气味)气微,味微甜。

地黄的种类及鉴别办法 《熟地黄》

1.(形状):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有光泽,黏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

2.(颜色):表层乌黑色,断面乌黑色,有光泽。

3(气味):气微,味甜。

地黄的种类及鉴别办法 《鲜地黄》

1.(形状):呈纺锤形或条状,外皮薄,具弯曲的皱纹、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的疤痕,叶1部有放射状纹理,长9~15厘米,直径1~6厘米。

2.(颜色):表层浅红黄色,肉质、断面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

3.(气味)气微,味微甜、微苦.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地黄又称生地、干生地,而分为鲜地黄和生地黄。鲜地黄和生地黄都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功效,对热病伤阴、发斑发疹、舌绛烦渴、吐血、衄血、温毒发斑、咽喉肿痛有治疗作用。

鲜地黄还能治疗咽喉肿痛;生地黄还具有养阴的功效,可治疗阴虚内热、内热消渴、骨蒸潮热、津伤便秘等,生地黄捣烂加热后外敷患处,还可以治疗跌打伤痛。

现代研究表明,地黄有一定的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