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植被的地理备考干货,附林线和林线倒置专
发布时间: 2023-07-11

植 被

知识清单一 认识生物圈

1. 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2. 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

(1)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的作用和影响

①光合作用

②影响

(2)对地表环境具有调节和稳定的作用:生物圈的自我调节功能,使地表的平均温度长期保持相对的稳定(地面气温15℃左右)。

1. 概述

(1)概念:把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2)类型  

还有沼泽、灌丛、草甸、珊瑚、红树林等

2. 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1)森林植被

展开全文

(2)草原植被

(3)荒漠植被

知识清单三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 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1)环境影响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③地形:海拔不同,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不同。

2. 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森林植被群落结构复杂,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非常活跃,形成了以下功能:

图示法识记生物圈的位置特点

草甸与草原的区别

草原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是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而一般的草甸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在湿润气候区,草甸可以伴同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出现。

骆驼刺生长在沙漠地区。它的叶子变成细刺,以减少水分蒸腾;根系很发达,能从很深很广的地下吸取水分。

风力使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背风树面树枝不断生长,形成旗形树冠。这就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旗形树冠对当地的长期风向有指向作用。

任务清单一

阐释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情境探究

[情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四周又有高山环绕,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很难到达这里,所以雨量很少,气候干燥。这里的气温日较差很大,尤其是夏季,白天烈日炙烤,气温很高,一到夜晚又急剧下降。正是这看似恶劣的气候,让这里生产出的瓜果色鲜、果香、味甜,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更是果中佳品。

[探究]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解释新疆哈密等地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提示] 地处沙漠,气候干旱,白天云量少、光照强,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葡萄糖)多,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积累。(注意,这与温度高无关。温度高使植物生命活动旺盛,因此呼吸作用旺盛,消耗的有机物多,但白天光合作用占主导,呼吸作用常忽略不提。)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葡萄糖)少(其实白天的呼吸作用比夜晚强得多,但夜晚无光合作用,有机物处于消耗阶段)。

素养凝练

1. 化学反应式

2. 区别和联系

任务清单二

情境探究

[情境] 下图为拍摄于2019年3月的江西九江市某道路一侧的景观照片,路边的树为数年前同时种植,但树种不同。拍摄当日,紧靠机动车道的树木枯枝败叶,毫无生机;道路外侧的树木枝繁叶茂。

[探究]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推测当地的自然植被类型,简述造成图示行道树景观差异的原因。

[提示] (1)常绿阔叶林。(2)该道路绿化树种不同,紧靠机动车道的树为落叶树,冬季落叶,3月份新叶还未长出来;道路外侧的树是常绿树种,冬季不落叶,四季常青。

素养凝练

1. 主要植被及其植物的形态特征

2. 辨识不同森林植被树叶的特征

任务清单三

探究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情境探究

[情境] 在祁连山地区,有一部分山地长有“阴阳脸”,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出现了山脉“阴阳脸”的现象。

[探究]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分析“阴阳脸”现象的形成原因。

[提示] 阴坡温度低,蒸发弱,湿度大,树木生长旺盛;阳坡温度高,蒸发强,水分少,只适合草类生长,从而形成这里山脉的“阴阳脸”现象。

素养凝练

1. 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1)光照喜光植物:叶小且厚 喜阴植物:叶大且薄

(2)热量: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在不同的纬度带形成不同的植被带。如亚欧大陆东部自北向南依次为:苔原、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从赤道向两极植被景观的变化

(3)降水:一般来说,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的植被景观。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上为森林,200~400 mm为草原,在200 mm以下为荒漠。

从沿海向内陆植被景观的变化

(4)风向:长时间风吹使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背风面树枝不断生长,形成旗形树冠。树木的枝叶只生长在树干的一侧,远看就像一面旗子插在地上,这就是旗形树。

旗形树冠

(5)水分:不同植物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可分为旱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四类。例如,仙人掌属于旱生植物,芦苇、荷花属于水生植物。

(6)地形:山区植物种类比平原地区丰富。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由于热量减少和水分变化,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植被相对稀疏。

(7)土壤: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等。例如:酸性的土壤适合茶树、杜鹃的生长,碱性土壤适宜泡桐、柽柳的生长;砂质土壤适宜香椿、骆驼刺的生长,黏质土壤适合杜仲、黄柏的生长。

2. 植被可以指示自然环境特征

(1)指示环境的干湿状况

(2)指示土壤性质:铁芒萁的生长反映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碱蓬的生长反映盐碱性的土壤环境。

课堂小结

考点必背

1.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2.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

3. 典型的森林植被包括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等。

4. 草原植被主要分为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两大类。

5. 荒漠植被主要分为热带亚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两类。

6. 自然环境影响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植被可以指示环境特征。

一、林线

山地林线:指山地森林上限(连续不断的森林分布界线,平地 类似于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界线)

(一)对于林线的概念,需要理解并掌握以下几点:

1、超过此界线,森林被适应高寒、大风的高山灌丛和草甸所替代。

2、通常与最热月均温7℃(也有学者认为是 10℃)等温线相吻合。

若均温低于7℃,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长,只能生长草甸或灌丛。

受温度因素影响,高山林线海拔高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逐渐降低。

3、林线是一条重要的生态界限,也称树线,界线以下发育着以乔木为主的郁闭的森林带;界线以上则是无林带,发育着灌丛或草甸,常形成垫状植物带,在海洋性条件下有的可发育成高山苔原带。

(二) 影响林线的因素:

1.森林生长的条件:

1、林线分布高度一般取决于气温和降水:水热越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越高。

2、温度对林线有决定性影响:温度过低是植物生长不好的首要原因,热量不足使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不能形成干物质。

3、降水减少会使植物叶和芽出现干化现象,从而限制树木在更高海拔高度生长,高山林线高度随降水减少而降低。在干旱地区,水分的影响大于热量,林带高度一般与最大降水带高度相当。

4、光照、风、地形、水分、土壤、积雪、火及人为因素等

2.影响因素分析:

(1)、纬度(热量):热量丰富,林线高(林线高度一般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副热带高山林线分布的海拔最高,向赤道与两极递减,类似雪线随纬度分布规律)

(2)、海陆位置(降水或水分):降水越多,林线越高(湿润半湿润地区,同纬度地区,越近沿海,降水越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干旱半干旱内陆地区海洋水汽来源较少,越近内陆水汽越少,降水最大海拔高度越高,山地林线分布越高。

(3)、坡向:

①同一山体:阳坡高于阴坡(阳坡光照、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但降水少的地区,光热充足,蒸发旺盛,土壤中水分缺乏,影响森林的分布)

②同一山体: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降水过多的地区,光照不足,土壤中水分过多,影响森林的分布)

天山迎风坡为北坡,有云杉林

阳坡和背风坡为南坡,没有森林带

(4)、其它因素:

A.光照不足且有积雪覆盖的地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