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宝玉对黛玉说:“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四个人的”?《红楼梦》六十二回宝玉说: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不短了咱们四个人的四个人指谁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如何理解宝玉对黛玉说:“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四个人的”

宝玉说的,“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不短咱们两个(不是四个)人的。”

这话出自第62回,在黛玉和宝玉谈起,探春理家时,林黛玉道 : “要这样才好,咱们也太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出的多,进得少,如今若不省检,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 : “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不短了咱们两个人的。”

宝玉他真的不知道,他的生活来源,是靠家庭收入来实现的,他整日与姐妹们生活在一起,无忧无虑享受着生活的美好,静止的认为“家”本该如此。

第51回,晴雯生病,宝玉看到太医开的药方以后,认为这个药方不可取,于是打发太医回去,这样要给这个太医一两银子。宝玉又打发麝月,可是麝月却不认识戥子,于是又问宝玉,宝玉却也不认识,最后只好拿了一块给了这个太医,打发他去了。

宝玉的生活太幸福了,这些日常的事情,而又是生活中必须的事情,他却一概不了解,贵族家庭的公子真是幸福啊!

第57回,史湘云拿到了一张当票,他以为是什么账篇子,黛玉瞧了也不认得,结果薛宝钗一看知道是当票了,相信贾宝玉在此他也不会认识的。为什么只有薜宝钗认识这当票呢?无疑这是商人家庭所致,宝钗有使用当票的经历。

宝玉无忧无虑的非常幸福地生活着,生活的艰辛与不幸离她太远了。他的认识就是 : 生活是我来享受的。对生活根本没有忧患意识,因此他也就看不到生活的艰辛了。

他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红楼梦》六十二回宝玉说: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不短了咱们四个人的四个人指谁呢

楼主看到的哪个版本,宝玉说“短不了咱四个人的”呢?我特意又去翻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和程高本《红楼梦》,几个版本文中写的都是“短不了咱两个人的”:

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

宝玉说的这两个人当然是指贾宝玉自己和林黛玉了。

贾宝玉是荣国府长辈,特别是老太太和王夫人捧在掌心的明珠,是众星捧月捧出的“凤凰”(玉钏语)。林黛玉是老太太最疼爱的外孙女,是心肝肉儿。他们在贾府的生活待遇都是上上份。

贾宝玉认为,在家族的庇佑下,他们安逸富贵的生活会天长日久地继续下去。即使财政有所紧张,他们两个的生活质量也不会降低。

宝玉想像的“后手不接”不是太严重,只是排场会小一点而已。哪里知道后来被抄家,他会落得“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凄惨境地?这是素日身居侯府绮罗锦绣之中,安富尊荣的富贵公子难以想到的,正所谓“富贵不知乐业”了。

宝玉没有丝毫的忧患意识,和他相反,探春则有强烈的危机感。

探春理家,发现了家里下人、买办严重中饱私囊的乱象,对贾府日渐入不敷出的财政情况忧心忡忡。所以她大刀阔斧地删减一些不合理的开支,在大观园进行改革,实习承包责任制,把园子地包给能干的婆子们,以开源节流,挽救一二。

但大厦将倾,岂是一个弱女子的力量所能挽救的?

不问家务俗事的林黛玉亦有忧患意识,所以她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宝玉却不以为然,说“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

探春曾赌气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但是贾家男人尽多,不见他们能有所作为。

第一个宝玉,只知眼下,不问长远。贾赦只是一味好色,和小老婆喝酒取乐。贾政则“躲进小楼成一统”,只是在书房和清客们谈诗论文,不能为家计做长远规划。其他小辈们更是奢靡浪费,毫无指望。就像冷子兴说的: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儿孙们一代不如一代。贾府的败落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

贾宝玉过于乐观了!

王熙凤为什么不实行秦可卿的建议拯救贾府

《红楼梦》里最神秘的人,是秦可卿。

《红楼梦》里最清醒的人,也非秦可卿莫属。

秦可卿曾给王熙凤托梦,认为贾府总会有穷途末路的时候,现在不缺供给,将来败落下来就会成问题。而且,她不仅指出了问题,还给出了建议。

之所以托梦给王熙凤,不单因为秦可卿平日与王熙凤关系好,关键是,王熙凤目前作为贾府的内当家,她有权处理这些事情,也有一定拯救这个家族的能力,所以,秦可卿临终托梦王熙凤说:“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

于是,头脑清醒的秦可卿,将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拯救贾府的重任,托付给了“脂粉队里的英雄”王熙凤。

秦可卿最早预言了贾府的衰落。在梦中,她对王熙凤说,我们家已经风光百年,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倘若乐极生悲,岂不妄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但当王熙凤问她如何“永保无虞”时,秦可卿一阵冷笑,说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再富贵的人家,也会泰终必否,衰落是必然的。

因此,秦可卿托梦王熙凤,不是告诉她保全富贵的良方,而是给富贵离去时族中人的温饱支招。

为此,秦可卿提出两条措施:

一是在祖坟附近多置田产,以租代祀,作为祭祀产业;

二是将家里的私塾,也安置于祖坟附近的田庄,以田庄收入补助私塾开支。

为何单单要求王熙凤置田庄、办私塾呢?

因为那时的人家如果获罪,家产必须籍没归官,但祭祀产业是无须籍没的。所以,置办祭祀产业,不仅现在可以为持续祭祀作基础,到时万一家族出了大事,可以成为最后的保障,确保族人衣食无忧。

由此,可见秦可卿着眼长远。

这里,秦可卿为贾府作了最坏的预测,也作了最长远的打算。

然而,王熙凤到最后也没按照她的建议付诸实施。

为什么?

因为王熙凤自私自利。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想到的只有自己的小九九,哪里会去考虑贾府的好与歹。

她经常“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做事过程中中饱私囊。她在送秦可卿寄灵铁槛寺的过程中,通过一封信就差不多空手套白狼赚了银子三千两。这反映了她贪钱好财的品性。

而在管理荣国府的过程中,她利用时间差,通过套取荣国府上下的例银放债,赚取了大量的钱财。同时,通过将荣国府里的大大小小的工程承包给下人,从中又收取了大量的好处,连经营带受贿,王熙凤掏去了荣国府大量的钱财。

可见,王熙凤不但没有考虑贾府的长远,贾府摇摇欲坠之际,她还在挖墙脚,贾府不亡才怪。

《红楼梦》中,为什么黛玉会跟宝玉说起贾府“出多入少,恐后手不接”这么庸俗的话题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人都不会活在真空里,有点脑子的人都会关注经济问题,而且,大河不满小河干,作为寄居在贾府的孤女,林黛玉的生活质量与贾府经济息息相关,因而,黛玉对贾府经济也时常关心。但与宝玉说起经济问题,并非有意,而是闲谈。

第六十二回,林之孝家的带人向探春汇报问题,探春推给李纨与王熙凤,黛玉说探春精乖,宝玉便说起探春改革时拿王熙凤和自己做筏子,当黛玉听到宝玉说李纨探春宝钗三人想了许多开源节流,省俭的法子,不由感慨说:

“要这样才好,咱们也太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从黛玉这几句话里,可以感知黛玉的一二内心世界,黛玉深知自己与贾府的关系不可分割,对贾府的经济状况非常关心,即使不参与管家,但她冰雪聪明,从日常生活状态,便知府里入不敷出的现状,并因此深深忧虑,所以当得知探春改革,并取得成效时,不由得深深赞同。

黛玉对贾府的奢华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