姹紫嫣红小说(《红楼梦》中嫣红到底是个什么形象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红楼梦》中嫣红到底是个什么形象

《红楼梦》中嫣红的形象,应该是当时清朝时期,一般应该是家道败落的官府人家的女孩子的命运,并且嫣红家的身份在当时不低,否则不会被贾赦八百两银子买回来。

在当时的生活水平来说,八百两银子什么概念呢?

荣国府的王夫人,月例(工资)每月40两,相当于王夫人20个月的工资。王夫人可是贵妃的母亲,荣国府的真正当家人,社会地位已经高了。贾赦买一个丫头就800两银子,对王夫人来说,差两个月就是两年的工资。

在下人的待遇上,袭人这么用尽心机和心思,争取的不过是大观园的白领位置,月例是2两银子。贾赦买一个丫头,是袭人33年的工资。看看这个数据,就可以判断嫣红多值钱。贾赦为了买嫣红这样的小女子,费了多大的力气。

嫣红在《红楼梦》中着墨不多,是贾赦强去鸳鸯不成,赌气买来的。作者介绍嫣红时,只有只言片语的说了几句:

贾赦无法,又含愧,自此便告病,且不敢见贾母,只打发邢夫人及贾琏每日过去请安。只得又各处遣人狗球寻觅,终久费了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来,名唤嫣红,收在屋内。不在话下”

嫣红被买被卖这个情节,作者是对比香菱写得,也是揭露当时社会的残酷和黑暗,女人在那个社会的悲惨的命运。

香菱被人贩子偷走后,准备卖给冯渊,结果被薛蟠相中,打死冯渊,把香菱抢到手中。薛姨妈看着香菱人品好,特意开脸,还摆了几桌酒席。可见对香菱还是比较重视的。加上周瑞家的遇到香菱,看着她有点像秦可卿的模样,可见香菱气质和模样有多美。当时薛蟠买香菱时,不过花了几两银子,打死冯渊后,冯家告状,贾雨村胡乱判案,最后让薛家赔付冯渊家人50两银子,一条人命就50两银子打发了。

贾珍为贾蓉买五品官职,花了1200两银子。八百两银子的价值,在当时真的算不少了。那么嫣红,在书中的形象是什么呢?我觉得作者安排嫣红这个角色,是深有意义的。

1、从香菱家中是望族,虽然被人贩子偷去转卖,其气质品格不低,才几两银子。说明嫣红被卖时,家中在社会上的名望不低,起码出身不低,处于家道巨变,不得不走卖身的地步。

2、嫣红的遭遇,暗示像贾府这样的大家族出生的女孩子,迎春、探春、惜春等,别看在家高贵的很,一旦家中出事被抄家,她们也会有被卖到别人做小老婆的结局。

3、作者用身价不菲的嫣红,揭露当时的社会的残酷、腐朽、黑暗、不公,贾赦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买回一个十七岁的小女孩,嫣红的一生就完了。

4、作者用嫣红放风筝,而贾宝玉看出是嫣红姑娘放的风筝,暗示嫣红对命运的无声哭诉和对生活的向往。因为在整部《红楼梦》中,所有的风筝、花朵和树木,几乎都有暗喻的,作者写嫣红的风筝蝴蝶,也是有寓意的。

5、书中对嫣红描写不多,几笔描写,也勾勒出一个花朵般的女孩子的形象,让读者看着唏嘘不已。

宝玉正和丫头们闲话,忽然听到窗外竹子上一声响,丫鬟们出去瞧,见一个大蝴蝶挂在竹稍上了。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这一小段,有很多有关嫣红的信息:

(1)、蝴蝶暗示着嫣红对自由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暗示嫣红再美丽就像蝴蝶一样,飞不出去贾赦的手掌心。

(2)、贾宝玉一眼认出这个是嫣红的蝴蝶风筝,说明贾宝玉平时也时常注意嫣红,同情嫣红的遭遇。

(3)、在贾蓉评价贾琏时,说贾琏和小姨娘有一腿,应该说的是嫣红。嫣红太出类拔萃了,贾琏好色的秉性,看到嫣红不一定不动心。而嫣红,贾赦和贾琏的区别也太大了吧,喜欢上贾琏,也是可以理解的。

6、贾府最后被抄家,应该是当时贾赦买来嫣红的两年之后的事,罪臣之家人会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呢?多数卖到青楼和官府人家为奴。嫣红的命运就像蝴蝶,蝴蝶生命活不到四季,嫣红的命也不会长久。

总之,在《红楼梦》中作者没有一个闲置的人物,每个人物的出现,都有他们自身的命运和作用。即便没有像嫣红这种小角色,也影响不了《红楼梦》的大局,不过正是这些小人物的出场,刻画了贾赦贪色好色,不务正业,导致贾府家族萎靡腐朽的原因,更是刻画了当时那个社会中,生活在各个阶层,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就像一只蝴蝶一样,虽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但根本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使得整部小说更丰满、细致和真实。

中国当代有什么好的文学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从1949年10月1日建国起到现在为止,有半个多世纪的光阴。期间好的文学作品美不胜收,光耀中华甚至走出国门,为华夏增光添彩的也不在少数。。要想一一开列书单,非我辈所能。那是专家和权威机构的事。我辈孤陋寡闻,见识寥寥,所读的书少到难以挂齿,只是重在参与,把自己所读和仅知的那么几本说一下,博大家一笑而已。倘若有不嫌弃的,还能起一点参考借鉴的作用那就大喜过望了。

?其实文学作品是统指,包含的范围也比较大。象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等都在它的名下。种类异,题材多,这个大花园里自然也就姹紫嫣红,五彩缤纷。我就分门别类的,展示一下不同的面貌。

一.小说:①长篇。梁斌《红旗谱》、杜鹏程《保卫延安》、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周立波《上海的早晨》、欧阳山《三家巷》、高云览《小城春秋》、杨沫《青春之歌》、孙犁《风云初记》、李准《黄河东流去》、柳青《创业史》、张扬《第二次握手》、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古华《芙蓉镇》、张洁《沉重的翅膀》、陈忠实《白鹿原》、路遥《平凡的世界》、苏叔阳《故土》,以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的《蛙》。

②中篇。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王蒙《蝴蝶》、谌容《人到中年》、鲁彦周《天云山传奇》、汪哲成和温小钰《土壤》、邓友梅《追赶队伍的女兵》、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

③短篇。孙犁《山地回忆》、赵树理《锻炼锻炼》、李准《不能走那条路》、周立波《山那面人家》、茹志鹃《百合花》、马蜂《我的第一个上级》、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春之声》、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刘心武《班主任》、陆文夫《围墙》、铁凝《哦,香雪》、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二.诗歌。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贺敬之《回延安》、《桂林山水之歌》、《雷锋之歌》。李瑛《一月的哀思》、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雷抒雁《小草在歌唱》、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三.散文。冰心《樱花赞》、杨朔《雪浪花》、《茶花赋》,刘白羽《日出》、何为《第二次考试》、苏叔阳《早该说的一些话—祭先父》。

四.戏剧。郭沫若《蔡文姬》、《武则天》,老舍《茶馆》、田汉《关汉卿》、曹禺执笔,和梅阡、于是之合作的《胆剑篇》。

五.报告文学。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地质之光》、柯岩《船长》、钱钢《唐山大地震》。

另外,须单独一提的是毛泽东的诗词等文章,那是篇篇翡翠,首首珠宝。力压群雄,千古独步,无人能与之争锋。

?总之由于识见的局限,特别是有很多名篇佳作还没有来得及习读,因此是挂一漏万,暂时抱憾,只能日后补上。上述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都是官方力荐的,也是我之喜爱的,但未必就是你的菜。毕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大家指教,多多发表观点。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