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自由体诗,看完后不知所云,是读者的鉴赏品味不够吗?专家一说到书法,便口吐莲花,妙语连珠而听完后却不知所云为什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有些自由体诗,看完后不知所云,是读者的鉴赏品味不够吗

远看成岭侧成峰

自由体诗是与格律诗相对而言。它不受条条框框限制,自由地抒发内心情感,也易引起读者(特别是人民大众)的共鸣。

那么,为什么有些自由体诗看后会一头雾水呢?来个形象比喻,读诗如看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人看山的角度不同,自然景色各异了。

会“一头雾水”,情况多种多样。自己文学修养方面不足,难以体会诗中意境;也可能作者故作“高深”,引用罕见的典故,或用晦涩的字词,或用天马行空的意识流等等。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对作者写诗时的环境和心态不了解。用你自己的“角度”看山,左看右看,远看近看,看花了眼,当然一头雾水了。

诗,是发出心声。我建议:用自己的心,站在自己的角度,用心去感受。如“山”在眼前,用自己眼光去欣赏、感受,满意的多看几眼,不满意的,走开就是了。不必对“山”提出苛求,因为你不是“山”么!

专家一说到书法,便口吐莲花,妙语连珠而听完后却不知所云为什么

谢邀。题主这个问题,从用词上体会出对这些”口吐莲花“的专家的不满和不屑。这个情况我也遇见过,只不过是没把它当回事。他说他的,我做我的,江水不犯河水。但是,世界上学书法的不一定都有我这个人的定力,特别是一些初入道的同志,对于专家离题万里的”妙语联珠“,真还是鸭子听雷一一不知所云。所以,还有必要给大家说说这方面的问题。

首先说说专家。专家,本是某一领域的权威,俗话说得通人。但自古沽名钓誉、滥竽充数者不在少数。就书法方面,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大有人在,其特性就是好为人师,正如题主所说,讲起来头头是道,妙语联珠,但就是云里雾里,叫人摸不着头脑。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从深切笔墨体验中得到真谛,他不胡言乱语搪塞你,还能称为专家吗?针对这号专家,我们戮穿的方法就是看他的书法作品。如果连字都写不到水平,就应该向他拜拜了。

再说咱们学书之人。开始学书,技法是第一是重点,这没错。全身心临习精典名帖路子也很对。但闲暇时或者说抽出一定时间,也要看一些书法理论方面的知识,虽然实践出真知,但也要前人的理论指导你的实践!这对你学书其实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我在这方面就得益非淺。比如在习字中学某一帖,我从书本或者电脑上搜索观看有关这个帖的介绍文章。从中不仅从技法运用上颇有感知,而且能站在审美高度上去把控全局,心中有数,那一步一步地做,肯定能水到渠成。及至你学书已达到一定水平,不仅要从书史、书论、美学理论中找提升,还要从文学,音乐,舞蹈中找营料,丰富你对书法创作的认识和理解。比如你以王维《山居秋暝》为内容创作一幅书法作品,如果无意识去用魏碑体书写,字写的是雄浑拙壮、方棱峻整、浓重沉涩,那就离这首诗清灵淡远、心志高洁的诗意背道而驰,从审美要求上也就宣告你的创作失败。因为中国文化的审美,都是以内容为核心的,你的各种艺术元素和形式,都要围绕核心去调动来为它服务,书法也是如此。这是一方面,更重要地是,你自身学养加强了,在学书道路上也就有了一双去伪存真的慧眼,因为你不仅在练笔当中有了只可意会的心得真经,而且还有了审美的高度,只要勤思苦练,在学书道路上能不走的更远?

所以说,解决题主上述问题,还是要加强自身的修为,既能听懂好专家指点的话,也能识别假专家糊弄人的经。切记:“打铁还得自身硬“!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