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夫人是什么?古人说的“竹夫人”是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竹夫人是什么

竹夫人又叫青奴,汉族民间夏日取凉用具。是一种圆柱形的竹制品。江南炎炎夏季,人们喜欢竹席卧身,用竹编织的竹夫人是热天消暑的清凉之物,可拥抱,可搁脚。竹夫人,长约1米左右,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中空,四周有竹编网眼,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供人取凉。中国传统婚俗认为,竹夫人,是男性的象征,是最具阳气之物,也是传宗接代的神圣之物,竹夫人内总会有两个小球,十分好玩。

古人说的“竹夫人”是什么

“大师,你有几个娘子?”一天,下江南的乾隆皇帝,突然问寺院住持。毫无戒心地住持回答:“两个”。乾隆听后勃然大怒:“两个好胆子,人在哪里。”

只见主持却微笑的不语,神秘兮兮地对乾隆皇帝招招手,皇上别急随我来。我现在就带你去见“她们”。

看着谈笑风生镇定自若的主持,心中产生了疑惑,倒真的有兴趣看看方丈的两个娘子,到底有多端庄靓丽,竟然能让德高望重的方丈都折服。

乾隆皇帝大手一挥,还真的带着侍卫一起,不紧不慢地跟在方丈后面。一路谈笑风生地走进了内堂,几人走到了方丈的禅房,可是小小的禅房并没有一个人影,

乾隆有些奇怪也有些恼怒,感觉自己是给主持耍了,责问道:“人呢?”不会是你事先通知让她们逃了吧!

“你不说真话,可是欺君之罪!”此时乾隆身边侍卫爷,把手按在了佩刀上。可就是这样的紧张的气氛下,方丈依然保持着气定神闲的态度,不紧不慢地走到一个柜子前。

打开柜子在里面拿出了两件东西,摆放在桌子上,慢条斯理地对乾隆说。皇上听过一句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诗:“瓶竭重招曲道士,床头新聘竹夫人。”

主持指着桌子上的两件物品说:“皇上请看,这便是我的两位夫人”,这位叫竹夫人,这位叫汤婆子。贫僧夏拥竹夫人,冬怀汤婆子,它们是我的良伴。

乾隆皇帝吃惊的看着主持,没想到传言中,主持的两位夫人,竟然是这两件物品,立刻尴尬的一笑说,主持果然好文采啊!

随后扫视了一下四周,给侍卫使了一个眼色,其中的一个侍卫则飘然地出了禅房,轻身一跃消失不见了。

乾隆就饶有兴趣地坐了下来,摆弄着面前的两件东西,汤婆子他非常了解,毕竟这皇宫内冬天寒冷,宫中的宫女还有贵妃都喜欢用汤婆子取暖,他又时候也会用汤婆子暖手。

可这竹夫人倒是比较少接触,便好奇地问主持:“这竹夫人的来历,你可知道?“

主持安然的盘腿而坐,一手数着念珠,让人端上了上好的龙井给到乾隆后,便对乾隆皇帝说:别看这竹夫人它看上去简陋,但是南方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它。

竹夫人其实在唐代就出现了,算起来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唐时人们称其为“竹夹膝”,陆龟蒙还有一首《竹夹膝》诗,里面有一句“我得笎筜冷似龙,翠光横在暑天中,这首诗说的就是你眼前这件竹夫人。(筼筜,唐朝时说的就是生长得很高大的大竹子)

乾隆皇帝听在入神,看着竹夫人,口中喃喃自语地说:“我得笎筜冷似龙,翠光横在暑天中“,好诗好诗!“

主持接着说:皇上你知道,后来这“竹夹膝”为何会成为了“竹夫人”?

乾隆一听倒是来了兴趣,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主持侃侃而谈地说:其实这竹夹膝变成了竹夫人都是宋朝夫子们,附中风雅而起的,据说这宋朝文人雅士们,平时闲来无事就会搞各种的酒席,这酒席吗免不了就会斗酒行令,渐渐的文人雅士就掇弄出一些新名堂。

这竹夹膝本就是南方必须之物,在夏天斗酒时,经常会出现在席间,不知何时和人开始,竹夹膝可在宋朝就改称为竹夫人,到了苏轼的时候,竹夫人的叫法便逐渐为人认可,苏轼在《送竹几与谢秀才》有一句:“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这竹夫人就是竹夹膝。

说到这里主持看了乾隆一眼,见他听得入神继续说道:“它被唤做竹夫人,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原来夏日炎炎,民间也没有像皇上一样,有避暑山庄可以居住,就想出了各种纳凉的方法。

而且皇上居住在北方,不知道到了夏天,这江南多雨就会潮湿,特别是进入的四月后,夏至伏天一到,天气就异常炎热。

江南一带的人们,都喜欢在夏天用竹席卧身,而竹席自古以来都是热天消暑的清凉之物,和它最好的搭配就是这竹夫人。

特别是夏日午睡,把它置于席间休息,是非常舒适的享受;并且它还可以用来搁脚,或者作为靠背。

由于日常离不开“竹夹膝”,特别是炎热的夏季的晚睡时,竹夫人能够给人们带来清凉,人们和它的关系,犹如琴瑟和谐,恩爱有加的夫妻一样。所以才有了竹夫人一说。由于竹夫人能给人们在夏天带来各种的清凉,因此还被民间赋予了“凉德“。

乾隆听后点点头说,随后问了一句,这竹夫人是用什么做的呢?

主持人说:说来话长,这民间自古以来,可没皇上的尊贵,也没有达官贵人们找人摇扇子,或者各种的避暑方法,但古代工匠倒是不缺人才,而这件竹夫人,据说就是出自鲁班师父之手,但这不过是个传说而已

个人认为,他应该是一个竹蔑匠的杰作,说这竹夫人的制作方法,其实也蛮简单的,首先要找来一些青竹,当然竹子要经过特别的处理,因为新鲜的竹子不经过处理,做成的竹夫人很快便会坏了。

等竹蔑条整理好后,工匠们就会用工具将竹条打磨光滑,除掉上面的竹刺后,再经过特别的处理,这样的竹条就能经久耐用。

在下来就轮到编织的工匠,开始用特殊的手法编织竹夫人,一般情况下竹夫人,会被编织成一个长约一丈,一手掌宽的大圆筒,简单的说竹夫人,就是一个用竹子编成的长笼,

当然还有一种做法,更加的简便,就是一根大青竹,镂空几段,这样一来同样有竹夫人的效果,不过对于纳凉来说,还是编织成篓子一样的最佳。

乾隆听完主持人的述说后,对竹夫人也是赞不绝口,想着回去要不也用上一个,这时侍卫回来,对乾隆耳语了几句,乾隆皇帝看着主持一眼,哈哈大笑的说,主持所说果然不虚。

这段历史,是民间对乾隆下江南,关于竹夫人相关的一个传说,虽然现在无法考证它的真实性,可以这段传说中,我们能看拿出从唐朝到清朝,竹夫人都古人夏天纳凉的好工具。

只是到了清朝以后,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也不断地提高,特别是近代空调和风扇的出现,竹夫人这种悠久的纳凉方法才淡出了人们视野。

不过在一些地方,依然有人制作竹夫人的传统,而到了夏日一些客家人,还保留着用竹夫人的习惯。

古人为何如此喜欢用竹夫人呢?

其实竹夫人蕴含了中华民族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结晶,

首先:竹夫人取材很方便,竹夫人采用的主要材料是竹子,竹子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都有生长,而且它生长快,容易种植,因此取材非常的方便和便宜。

其次:人们发现了竹子到了夏天,散热非常快的特性,有降温的作用,

其三:竹子好处除了散热快以外,还很轻便有弹性,能被雕刻或者编织成各种的形状,这坚硬的金属比起来,竹子更受老百姓的欢迎。

除了以上三个特点外,竹夫人可以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