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杀掉袁崇焕后,为什么不给毛文龙平反?明朝宗族对当时的财政负担和清朝八旗对财政的负担哪个比较严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崇祯皇帝杀掉袁崇焕后,为什么不给毛文龙平反

向敬之

关于崇祯认为袁崇焕矫诏擅杀毛文龙之事,见于明清之间史学家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五《逮袁崇焕》:崇祯二年十二月,“上问杀毛文龙、致敌兵犯阙及射满桂三事,崇焕不能对”,于是,崇祯下令将袁崇焕讯问下狱,第二年四月磔杀于市。

崇祯并没有说袁崇焕杀错了毛文龙。毛文龙虽然抗击后金兵有功,但在皮岛割据,自成军阀,向朝廷索要巨额兵饷,也让崇祯帝感到了已成一根鸡肋。毛文龙不死,他有与后金贸易,销售违禁品的事实,同时又是防守后金进犯的有效兵力。毛文龙死了,袁崇焕与赵率教、祖大寿、何可纲等重新预算军费,辽东四镇确实能节省120万两银子。

袁崇焕因为“五载复辽”计划的空洞,加之皇太极借道科尔沁偷袭京师发生“己巳之变”,让崇祯帝感觉到他在背着自己与金谋和,加之袁崇焕的政敌、魏忠贤的余党进谗言,迫使崇祯帝不明真相地杀了袁崇焕。

不明真相的不仅是崇祯帝,就是计六奇也认为:袁“崇焕捏十二罪,矫制杀文龙,与秦桧以十二金牌,矫诏杀武穆,古今一辙”(《明季北略》卷五《钟万里解梦》)。

计六奇把毛文龙视作大忠臣,如同南宋被秦桧冤杀尽忠报国的岳飞。但是,在崇祯那里,毛文龙被杀,只是他要杀袁崇焕的一个借口。更何况,毛文龙同时被曝出了通敌后金的丑闻,很快又出现了毛文龙养孙孔有德及其部将耿仲明等发动吴桥兵变,与明王朝进行对抗。如此以来,遑论为之平反,就是不株连九族已是皇恩浩荡。

明朝宗族对当时的财政负担和清朝八旗对财政的负担哪个比较严重

这种对比没有意义,明朝数十万宗室是消耗资源,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和产出,而八旗军是军事单位,肩负着国防任务。比如,清朝200多年,守卫黑龙江,内外蒙古,青藏和西部省份的边防军,基本都是八旗军包圆了,这对于内地民众来说,是非常大的福利。

要知道,在明朝光是守卫长城,就要征发数十万人,还要强征百万人长年累月,徭役运输粮食补给。内地还要去边防换班,就是班军制度,数十万军队来还换防,劳民伤害,老百姓苦不堪言。而清朝,八旗军把这些边防任务,全部承包了。

第2个是八旗军是军事单位,承担着大量军事任务,从平定准葛尔汗国,打败大小和卓,进击尼泊尔,保卫西藏,打击土司武装,平定张格尔入侵……一直承担着繁重的军事远征任务。

到了1840年以后也是如此,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大沽口八旗军为主的清军首次击败英法联军,虽然后来在八里桥战败。随后,僧格林沁打败,太平军2次北伐军,全歼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20万大军,击灭捻军,绞杀捻军首领张乐行。虽然最后在对捻军战争战死。但是,确实是连续战斗十几年不停顿。

八旗军多隆啊,摧毁了太平军英王陈玉成主力,随后在陕西一年打败回军数十万,建立功勋。八旗军金顺作为左宗棠远征军前敌指挥,打败阿古柏建立战功。在甲午战争唯一陆战胜利,也是八旗军依克唐阿在凤凰岭取得。

再落败军事单位,也不能与寄生虫集团相比较,八旗军事集团毕竟打下了广大的国土,同时守卫边疆200多年,奠定了我国现在的国土范围。

袁崇焕死得冤吗

导语:作为镇守辽东的明军统帅,袁崇焕之死,其实并不冤枉。

袁崇焕是明末镇守辽东的著名将领。他曾经坚守孤城,取得了宁远大捷,气死了努尔哈赤;又屡次挫败皇太极的进攻;当时的袁崇焕可谓是威震辽东。

后来,由于明朝内部的政治斗争影响到了辽东,袁崇焕被罢去官职,回到了内地。

崇祯皇帝即位、除掉了阉党之后,为了挽回辽东的局势,又重新起用了袁崇焕。并且,崇祯皇帝对袁崇焕极其信任,有求必应,期望有加。

然而,1629年己巳之变的发生,改变了一切。袁崇焕被逮捕下狱,第二年被议罪处死。

当时,明朝朝廷是经过严格审理,才给袁崇焕议罪、判处死刑的。

袁崇焕之死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大言“五年平辽”。

在崇祯皇帝起用袁崇焕、并亲自召见他时,袁崇焕由于离开辽东时间已久,并不了解辽东当时的情况已经大变,不是他在任时期的局势了。

袁崇焕基于原来对辽东的认识,面对崇祯皇帝的殷切期望,脑子一热,许下了“五年平辽”的诺言。

事实证明,这个诺言许得有点儿太大了。在封建社会里,确属“欺君之罪”。

二.暗中与虏议和。

到任以后,袁崇焕看到辽东局势已经对明朝大为不利,采取措施,积极防御,已属不易;更遑论“五年平辽”了。

为了平息辽东战事,袁崇焕私下派人去跟皇太极接触,试探有无双方停战议和的可能性。

这个行动,袁崇焕是私下秘密进行的,并没有上报朝廷。

三.通过蒙古,以粮资敌。

当时满清饥荒严重,陷入危机之中。袁崇焕却把大批粮食卖给蒙古。殊不知蒙古诸部已臣服皇太极,这些粮食经过蒙古,统统运送到清方,帮助皇太极渡过了难关。

四.擅杀大将毛文龙。

皮岛总兵毛文龙属于明朝的方面大员,对满清作战,屡立大功。虽然毛文龙飞扬跋扈,但是皮岛的明军集团对清军起着很大的牵制作用。而且这支军队久悬海外,已经是只有毛文龙一人能够有效地节制了。

袁崇焕性格强硬,见毛文龙对自己不恭,就持尚方宝剑,设计诛杀了毛文龙。

结果,袁崇焕无法有力地节制皮岛明军,使得这支军队哗变,几经周折,最后这支军队携带大量火器投降了皇太极,使皇太极大喜过望。后来,这支军队中走出了满清著名的三位藩王:定南王孔有德;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这些人为清朝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实,苛刻猜忌的崇祯皇帝对跋扈自雄的大将左良玉都能包容,袁崇焕一介大臣,为何不能容忍一员有缺陷的方面军将领呢!

五.纵寇侵扰京师。

1629年,皇太极避过坚固的宁锦防线,绕道蒙古,从长城叩关而入,一路上势如破竹,兵锋直趋北京。

袁崇焕闻讯,率军追击清军。他认为北京城坚固异常,适于固守。当皇太极久攻不下,兵疲力竭之时,自己率辽东铁骑与之决战,定能一战歼之。

可是袁崇焕忽略了一点。京师乃国之首都,清军一旦兵临城下,势必引发人心混乱,对明朝的威信造成极大的损失;皇帝及朝廷大臣对袁崇焕势必产生强烈的不满和怀疑。

当清军在前,袁崇焕率军尾随,一前一后到达北京城下之时,利令智昏的袁崇焕丝毫没有想到:朝廷已经开始怀疑自己是在引清兵进攻京师了。在此危疑时刻,他竟然向朝廷提出请求:让自己率军进入北京城中,休整备战。

这简直就是找死的节奏啊。

在随后的混战中,袁崇焕所部又开炮击伤了朝廷倚重的大将满桂。不久,满桂就带伤与清军殊死搏杀,英勇战死了。

种种情况,使得朝廷不能不对袁崇焕的忠诚表示怀疑。

结语:袁崇焕是被朝廷会审以后,议罪判刑,然后明正典刑的。这在形式上属于司法程序公正,他当时也是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进行辩解的。

从杀死袁崇焕的刑场上,京城百姓争食其肉的情形来看,袁崇焕决定在北京城下与清军决战的计划,在军事上是可行的。但是,在政治影响方面,是万万不可行的。

袁崇焕被杀后,崇祯为什么没有给毛文龙平反追封包括南明为什么也没有追封毛文龙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