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诈骗案人员名单2020(江苏一公司的女出纳挪用1600万公款,这是怎么一回事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江苏一公司的女出纳挪用1600万公款,这是怎么一回事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江苏一家非法集资公司的女出纳陈某 背道而驰,挪用公款,买豪车,帮男友冲业绩送价值110万的花篮,邀请一群酒吧男模去三亚旅游,给每人发一个名表。 在我国非法集资,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犯罪的行为,而就在近日据相关媒体报道,一名女子听信了其男友和闺蜜的谗言之下,挪用公款达1600多万元,想必这其中的故事很多人还不太了解吧,那么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带来相关资讯内容吧 。

据了解女子陈某是江苏无锡某非法集资公司的出纳。在结识酒吧男友施某后,陈某多次挪用公司资金为其还债、买名车名表,并购买110余万元的花篮为男友冲业绩,还请一众酒吧男模赴三亚旅游,并挨个送名表。后因感情不顺,陈某轻信其闺蜜张某、刘某假扮的“风水大师”,陆续被骗240余万元。

上了大师的道后陈某此后时常听从“大师”的建议,购买一些昂贵的命盘摆件、点“长明灯”……钱大把大把地撒出去,陈倩倩还向“大师”表示想要亲自登门求教的愿望。“大师”告诉她,自己要在山上修行九年,不能破了规矩,陈倩倩这才作罢。“大师”还要求陈倩倩将两人之间的聊天记录删除,说是怕泄露天机,陈倩倩也乖乖照做。直到陈倩倩所在公司因涉嫌集资诈骗案发、陈倩倩被讯问,这位极其灵验的“大师”才被办案人员揭露真实面目:竟然是张晴、刘雨两人合谋所扮! 近日无锡滨湖检察院已对陈某提起公诉。

最后我们发现有些人,挥霍无度实则是伪富人,挪用公款更是虚荣心作祟,对抗法律的侥幸心理不能有,锒铛入狱才是是违法犯罪的必然结果,各行各业应以此为鉴遵守行规法规。

男子骗了无锡女子17万后动了真感情“奔现”被抓,女子究竟是如何被骗的

2021年1月,一女子小佳遇到了“杀猪盘”,才短短的一个月时间,这个女子就发现自己已经被骗了17万。这个速度也太快了,这个女子遭遇了怎样的杀猪盘。

一、这个女子到底是怎么被骗的呢?

这个杀猪盘分为粉猪、养猪、杀猪。每一步都非常的关键,首先是粉猪,在网上找单身女性或者离异女性。

1月,小佳再网上认识了一个男子,该男子是一个“高富帅”张某,这就是粉猪的过程。张某对小佳无微不至,在聊天中有了感情,谈起了网恋。张某经常在朋友圈发一些高品质男性的生活,这就是该男子的计谋,等小佳上当了,这个时候一只猪就养好了。

然后就开始杀猪了,开始让小佳投资,这一投资,猪就被杀了。小佳准备把钱取出来,发现取不出来了,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二、骗子动真感情“奔现”被抓

小佳报警,警方发现这个诈骗团伙的根据地是在国外。男子诈骗后就拉黑了小佳,在2月份的时候又突然加小佳,对小佳表示自己就是骗她的人。小佳立即把这个信息告诉了民警,在民警的沟通下,该男子起了奔现的想法,民警用小佳的号把张某骗回了国内。在国内的某个宾馆将张某给抓获了。

三、这估计不是动真情了,可能觉得女子好骗,骗完财又准备骗色

这估计不是动了真情,想着这个小佳这么好骗,能不能在骗一骗,骗了钱还想再骗色,如果色骗完了可能还想继续骗财,真的是好计谋。一个骗子怎么可能动真情呢,要是真的动真情就会想着将小佳的钱给还了。

所以女性一定要注意的,在网络上和人聊天千万要多一个心眼。据这男子交代,他们是专业的诈骗团伙,他们的目标群体是中国单身和离异女性,不骗外国人。而且这些骗子也都是中国人,非常了解这一群体的女性。

冒充“白富美女友”网上诈骗18名男子被判刑了吗

明明是男儿身,却假装美娇娘,一批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在诈骗公司培训下成为“恋爱高手”,利用微信等社交软件,骗取大量钱财,而他们也因此受到刑罚。

5月16日,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对这个涉及22个省份、百余名受害人的特大网络诈骗案进行了开庭宣判,18名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八千元至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不等的刑罚。

“跟‘她’聊天就是很开心,那些钱仿佛不是钱,只是数字了。”大学刚毕业两年的李先生是个理工男,在上海每月收入不到万元,却在短短半年内被微信上素未谋面的“白富美女朋友”骗走了5万余元。

2015年,李先生在某知名婚恋网站上认识了一个女孩,两个人很是投缘。两个人很快发展成男女朋友关系。互加微信后,王先生发现这个女朋友竟然是个“白富美”,不仅长相出众而且家境优渥,经常出入高档场所。

女朋友经常对自己嘘寒问暖,经常表示两人相识后便不愿接受家里相亲,李先生很快就坠入情网,经常发送类似“520”、“1314”之类的红包,而他也时不时会收到对方寄来的礼物。一两个月后,女朋友就把自己“母亲”的微信号推送给了李先生,说是介绍两人认识。为了表达孝心,在三八节这天,李先生连续发了“祝”“阿”“姨”“节”“日”“快”“乐”七个红包,总计6000。李先生甚至还和自己的父母透露,在上海认识了一个好女孩准备结婚。就在他憧憬美好婚姻生活的时候,微信那头的女朋友突然断线,心急如焚地他在不久后却被公安机关告知这个女朋友居然是个90后的小伙子。

“事后好几个月我都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对我的感情伤害很大。”李先生回想起这半年来,对方虽然多次索要红包但总也回赠各式贵重礼物,难以想象她居然是个男骗子。据了解,像李先生这样的受害者达百余人。

 站在法庭上的18名被告,多为20出头的90后小伙子,为首的周某也不过25岁

法院经过审理查明,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期间,周某与王某等分别在无锡四家贸易公司任经理,通过网络招聘雇佣了李某、赵某、时某等人担任业务员,并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他们先通过搜索新浪微博不太知名的“网红”,下载50-80张照片,包括生活照、工作照、与亲友和宠物的照片以及私密照等,利用一个月时间养一个微信和QQ号,经常上传照片,塑造出一个衣食无忧、人见人爱的“白富美”形象。

此后,通过重点寻找25至45岁左右的男子作为“猎物”,按照公司培训的聊天模版开始各种“夏娃的诱惑”,主动示好挑逗,让被害人不知不觉误入“桃色陷阱”。业务员在被害人深信不疑后,就以过节、过生日为由向被害人索要1314、520、888等具有特殊寓意的微信红包。

这些被告人还“用心良苦”地以回馈礼物的方式,让被害人产生错觉和麻痹,认为既然礼尚往来肯定存在真爱。事实上,这些礼物都是价格虚高,标价和实价相差数百倍。而这些礼物都是被害人到他们指定的网站购买的,网站后台会根据支付货款后生成代码的来识别业务员,从而确定提成金额。

这是一种新型网络诈骗案件,是利用社交工具向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无锡市新吴区法院刑庭庭长黄惠芳介绍,这类案件中往往诈骗公司都是实体存在的,且大多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招聘,实施诈骗的人员呈低龄高学历趋势。这些诈骗公司大多层级管理,有组织、有计划、有分工、有协作,平时没有任何实物买卖,上班内容就是网络聊天。

“实际上,他们是为了达到非法占有被害人钱财的目的,虚构了人设背景,回馈礼物也只是为了掩盖其非法行为,而且这些礼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