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历史上有什么比较经典的不自量力事件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历史上有什么比较经典的不自量力事件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一直被夹在中、俄、日三方中间做夹心媳妇的朝鲜也开始抖起来了,1895年的《洪范十四条》宣布,宣告了朝鲜作为中国附属国近千年的关系正式断绝,朝鲜成为了名义上的独立国家。

此时朝鲜的国君,高宗李熙和闵妃眼看庞大的大清败于蕞尔小国日本手里,还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对大清也彻底失去了信心,虽然大清还是派了领事去朝鲜坐镇,但根本不被朝鲜朝廷认可,同一时间,朝鲜国内反日情绪高涨,李熙不愿依附世仇日本,转而对北方的俄国抛出了橄榄枝。

从小弟一下子成为有独立力量的朝鲜,一时间也嚣张起来了,李熙于两年后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逐步加强军事武装,当时大清虽然同意朝鲜脱离,但还是希望以昔日宗主国的威势,与朝鲜签订外交条约,把握在半岛上的力量均衡,但李熙一直拖延此事,直到1899年两国才签订了《中韩通商条约》。

和以前的老大平起平坐的感觉,让李熙认为自己总算可以有所作为了,并极力消除中华文化在国内的影响,在《洪范十四条》签订的同年,就已经将明朝时期建立于朝鲜首都汉城的迎恩门拆掉,在其遗址上修建了独立门,又毁掉大清皇帝功德碑、宣武祠,改慕华馆为独立馆等等。

李熙的做法引起朝中一些老臣的反对,但志高气满的李熙根本不在乎,除了把“大清赶出朝鲜”之外,李熙还妄想着从落魄的大清手里拿点好处,依附着列强,跟在屁股后面也分杯羹。

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李熙就猛刷存在感,特意致电八国领导人,慰问在战事中遇难的外交人员和侨民,还派遣官员前去天津犒劳,八国占领紫禁城后,李熙像打了鸡血一样,向八国致电祝贺。

李熙依靠俄国,暗通款曲,两国之间暗中往来不断,要瓜分大清在东北地区的利益,并经常借口挑起中朝边境冲突,1902年,李熙派李范允为北间岛视察官,李范允多次向先前偷渡进去的朝鲜移民运送军火,组织非法武装,建立官署,制造了大量的流血事件。

大清此时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只好对这些挑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让驻韩公使去和李熙沟通,当然结果可想而知,这些沟通全部石沉大海了。更为嚣张的是,李熙居然当着大清公使的面,宣布间岛地区本就是韩国旧有国土,要大清归还,这谁还忍得了。

大清此时虽然日薄西山被犬欺了,但毕竟虎死不倒架,那容得韩国这个连主权都没有的小国瞎闹,于是大清吉林将军直接就把李范允在间岛任命的非法官员们给捉了起来,到1904年,自不量力的李范允组建了一支六千人的军队入侵延边地区,结果被延边军队一战击溃,李范允灰头土脸地跑回国内去报告了。

得知战败的李熙惊恐不安,赶忙派出使者和大清签订了《中朝边界善后章程》,中朝边界冲突才告一段落,此后李熙对外愈加收敛,对内却爆发出他作为帝王的傲气,典型的窝里横,李熙在朝鲜国内横征暴敛、卖官鬻爵,朝鲜上下腐败成风,完全一派亡国之相。

侵清战事结束的次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大获全胜,本来就亲俄的李熙朝鲜彻底成为了日本的附庸,没有了清、俄的帮助,李熙委屈地侍奉着日本,还想着自己的乖巧能换来帝位的安稳,可日本人却不吃这一套,在1910年就强迫李熙签订《日韩合并条约》,废了李熙,全面吞并韩国,国祚仅十三年的“大韩帝国”也就此寿终正寝了。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历史故事有哪些

常见的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今天给大家分享两个不经常被提到的故事:


  • 杀妻求将(吴起)

公元前412年,齐宣公发兵攻打鲁国的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和安阳。鲁穆公想任用吴起为将,但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鲁穆公怀疑这小子靠不靠谱,吴起渴望成就功名,于是杀掉自己的妻子,表示不偏向齐国。鲁穆公任命吴起为将,率军大败齐军。这就是杀妻求将的故事。俗话说得好,这也行?

  • 洛阳纸贵(左思)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熊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就是不肯好好学习。

  一天,一个朋友来串门,看到这个小朋友很可爱,就夸了他几句,可是他爹却说他没出息,这深深打击了小左思。

  左思渐渐长大,终于不负众望,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这就是洛阳纸贵的故事

历史上有哪些经典传奇

红二十五是一支神奇的劲旅,在长征中,虽然转战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5个省,一路浴血奋战,抗击了30多个团敌人的围追堵截,人员不但没少减少,到达陕北时,从长征前的2900多人,一路发展壮大到了3700多人,而且新中国55年授衔时,从红二十五军中走出了1位大将、2位上将、6位中将和88名少将,共计97名将军,一个军诞生了近百名将军,这不能说不是一个传奇,更是一个经典。现介绍几位将军:

徐海东,曾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十五军团军团长,抗日战争中,历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位。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韩先楚,历任红二十五军224团副连长、连长、营长、红15军团75师团长。抗战中,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徐海东)688团副团长、344旅副旅长、代旅长等职,解放战争中,任东北民主联军南满第4纵队副司令员、12兵团副司令员、湖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2年7月-1953年4月,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韩先楚曾先后担任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1983年,韩先楚当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刘震,曾任红25军手枪团1分队1班战土、连指导员、营政委,抗日战争中,历任八路军第115师44旅688团政训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第344旅独立团团长,冀鲁豫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第二纵队344旅旅长,第四纵队四旅旅长,新四军第四师10旅旅长,第三师10旅旅长兼淮海军区司令员、淮海军分区司令员、兼中共淮海地委书记,第三师副师长。解放战争中任14兵团副司令员兼39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志愿军空军司令,空军学院院长、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当然还有一批中将、少将,以后再介绍吧。

中国有哪些名吃具有其诞生的历史故事

首先感谢邀请!

回答:中国有哪些名吃具有其诞生地历史故事?首先我就想起了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各大超市纷纷推出了各种品牌的粽子。有巧克力粽子、火腿粽子、猪肉粽子、山药粽子、三全粽子、甜粽子、咸粽子。品种多样,琳琅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