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斯底里啥意思 歇斯底里的成语解释及意思?什么是“歇斯底里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歇斯底里啥意思 歇斯底里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1、又称底里歇斯;歇斯底里(拼音:xiē sī dǐ lǐ)。

2、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通常用于形容对于某件事物的极度情绪。

3、词语发展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中的焦虑、防御机制、压抑、投射、否认、换置、合理化、隔离、理智化。一般用于形容女性焦虑与潜意识投射发泄。

4、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歇斯底里研究》(又译《癔病研究》,与 J.布洛伊尔合著,1895)中通过对一位病人各种特征观察和总结,把歇斯底里概括为情绪与行为方面的异常表现。

5、现指人兴奋极致或低落极致而表现出来的情绪。

什么是“歇斯底里”

“歇斯底里“指狂躁,不受控制的,不可理喻。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通常用于形容对于某件事物的极度情绪。
【基本介绍】
歇斯底里(Hysteria)又称癔病。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类神经精神障碍。大多发病突然,可出现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短暂的精神异常。患者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检查不能发现相应的器质性改变,在症状的发生和治疗当中,暗示和自我暗示常常起着重要的作用。
【病因】
1. 精神因素。诸如自尊心受到损伤,人格受到侮辱,或因家庭不和、婚姻不满、人际纠纷等难以解决的矛盾,所引起的气愤、委屈、恐惧、忧虑或其他种种内心痛苦,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患者可在亲人死亡或其他不幸意外遭遇引起的强烈情感反应下直接发病。然而有18.4%的患者,发病的精神因素并不明显,则可能与患者在某种情境下接受暗示和自我暗示有关。
2.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性格的强烈性和多变性。患者的情感活跃、生动,但肤浅、幼稚。情感反应强烈,往往带有夸张和戏剧性色彩。情感反应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判断是非的标准往往从感情出发,对人对事也易感情用事。
(2)高度的暗示性。患者很容易接受周围人的言语、行动、态度等的影响,患者的暗示性取决于患者的情感倾向。如果患者对这件事或某个人的情感有倾向性,则易受暗示,如果缺乏情感联系,则难于接受暗示。
(3)高度的自我显示性。即患者具有自我中心倾向。患者过分夸耀和显示自己,喜欢当众表现,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如夸耀自己聪明、能干、有才能、许多人倾慕她的才貌、人们如何夸奖她等等,但事实并非如此。
(4)丰富的幻想性。患者特别富于幻想,内容生动。在患者情感反应强烈的影响下,易于把现实和幻想互相混淆,而给人们造成患者在说谎的印象,甚至患者本人也难以分辨。
3.遗传因素。歇斯底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可能有一定关系。据福州地区报告,歇斯底里具有阳性家族史者为24%,永贝里报告歇斯底里患者的父亲、兄弟及儿子的发病率分别为1.7%,2.7%及4.6%,而其母亲、姐妹及女儿则分别为7.3.,6.0%及6.9%,所有男性的患病率为2.4%,女性为6.4%。他认为,这一发现支持歇斯底里与遗传有关的论点。对于部分患者来说,遗传素质在发病中起的作用,似乎比精神因素更为重要。但歇斯底里是否肯定与遗传有关,尚需积累足够资料才能说明。
4.躯体因素。某些患者可因躯体因素,如发热、疼痛、不适等引起精神紧张和疑惧,为歇斯底里发生提供自我暗示的基础。另一方面,躯体疾病可以削弱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从而促使歇斯底里的发生。

“歇斯底里”的是什么意思

“歇斯底里”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通常用于形容对于某件事物的极度情绪。一般用于受过度刺激导致情绪失常。

词语发展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中的焦虑、防御机制、压抑、投射、否认、换置、合理化、隔离、理智化。一般用于形容女性焦虑与潜意识投射发泄。

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歇斯底里研究》(又译《癔病研究》,与J.布洛伊尔合著,1895)中通过对一位病人各种特征观察和总结,把歇斯底里概括为情绪与行为方面的异常表现。现指人兴奋极致或低落极致而表现出来的情绪。

扩展资料:

歇斯底里早在古希腊时代希罗多德的著作中已有记载。“hysteria”一词,起源于“hystero”,即子宫。当时认为本病与子宫有关,是一种妇女独有的疾病,是由于性的过度刺激或压抑所致。中世纪时,西欧宗教迷信盛行,当时把本病患者看做是魔鬼附体或女妖。

C.莱波伊斯指出本病的发病机理在脑而不在子宫。沙可将本病的症状学进一步系统化,指出本病的症状可由催眠引起或消除,并强调遗传体质因素与本病发生有关。

让内对歇斯底里的症状作了心理学解释,认为患者的意识障碍是由于心理综合作用的破裂所致,即“心理分离”,将本病的感觉脱失、瘫痪或遗忘等症状解释为由于相应的精神功能从意识中分离出去的结果。

歇斯底里的意思是什么 如何理解歇斯底里的意思

1、歇斯底里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通常用于形容对于某件事物的极度情绪。一般用于受过度刺激导致情绪失常。也指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又称癔症,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有人称其为“疾病模仿家”。

2、近义词:肝胆俱裂。

3、反义词:平心静气。

4、相近词:痛彻心扉。

“歇斯底里”是什么意思

成语
歇斯底里: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通常用于形容对于某件事物的极度情绪。
医学名词
歇斯底里(Hysteria)又称癔病。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类神经精神障碍。大多发病突然,可出现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短暂的精神异常。患者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检查不能发现相应的器质性改变,在症状的发生和治疗当中,暗示和自我暗示常常起着重要的作用。

歇斯底里是什么意思

歇斯底里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通常用于形容对于某件事物的极度情绪。一般用于受过度刺激导致情绪失常。

示例: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45章:“他甚至歇斯底里骂孩子,神经质抱住老婆哭鼻子。”

曹文轩《孤独之旅》中:“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

扩展资料:

歇斯底里的近义词

1、肝胆俱裂:形容精神受到极大的惊吓,行为、思想上都受到自身强制的约束。也比喻竭尽忠心,不怕牺牲或生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示例:蚂蚁为了逃脱火海,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2、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朱自清《背影》: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3、撕心裂肺:形容某事令人极度悲伤,有时也可做疼痛到了极点。

示例:她的丈夫去世了,她哭得撕心裂肺。

4、惊慌失措: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示例:地震发生时学校里的同学都惊慌失措,四散逃开。

歇斯底里什么意思 歇斯底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