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凤:驰骋在援越抗美战场的汽车
发布时间: 2023-07-11

张泽凤:驰骋在援越抗美战场的汽车兵

口述/张仁芳 整理/朱文科

【人物简介】 张泽凤,男,生于1938年农历8月22日,耒阳大市镇石江塘村29组(原长塘村8组)人,初中文化,1959年3月从耒阳应征入伍,选送到广州军区后勤部汽车46团教导连学习,12月编入汽车46团二营六连当司机。4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多次受嘉奖。1964年8月调入汽车47团三营七连担任司机班长,随部参加援越抗美,负责后勤物资运输,遇敌机轰炸负伤。1968年10月转业,分配到湘运公司83车队,担任车队分队长,并代理副站长一年。2001年11月病逝。本文根据其子张仁芳的口述以及提供的档案材料进行整理。

耒水东岸,敖河之滨,大市境内,有一古地名,名叫豹立冲。青山秀丽,水塘悠长,故名长塘村。八十三年前的八月,桂花飘香的日子,张泽凤就出生在村中一户贫农家庭。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从八岁起,就跟随三个哥哥,开始帮助父母干繁重的农活。终于,熬到了全国解放。父母商量,家里还是要出一个能识字写字的文化人,于是送张泽凤去读书。他先后在大成山小学、东湾完小读完小学,勤学好问,以优异成绩考入东湾中学。

就在读初中期间,1959年3月,适逢耒阳县兵役局征兵,张泽凤考虑到家里生活非常困难,决定放弃学业去部队锻炼。经过政审和体检,他顺利入伍。新兵训练时,首长发现他聪明机灵,还有文化,写得一手好钢笔字,就把他送到广东省东莞县,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46团教导连学习。他接受能力强,记忆好,很快掌握了驾驶技术和修理技术。九个月后,他结束了培训,分配到编入广州军区汽车46团二营六连当司机。部队驻地在揭阳县。从此,张泽凤成了一名汽车运输兵。他立场坚定,刻苦钻研,爱憎分明,工作积极,训练优良,埋头苦干,不计较个人得失,先后4次被评为五好战士。连长秦骏、指导员刘世荣很喜欢张泽凤,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积极向党团组织靠拢。1961年,他光荣加入了共青团。

1964年6月,广州军区后勤部正在广西南宁组建汽车独立三营,要求汽车46团选派一批骨干参与组建。他被连长、指导员推荐,抽调到独立三营,在七连担任司机班长,并兼任连队的团小组长。独立三营的营长是乔林,七连连长李贵云、指导员董万立。部队在驻地对新兵进行驾驶技术和军事技术的培训,努力提高这支汽车兵部队的综合素质和战斗力。次年4月,广州军区奉中央军委命令,以独立三营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第47团。军区从所辖各兵种抽调精兵强将,秘密集结于南宁市团校、畜牧所等地。全团辖一个修理连、一个教导连和三个汽车运输营,每营辖三个汽车连。47团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6969部队,首任团长李旭,团政委孙学孔(孙学东),隶属广州军区后勤部第20分部管辖,准备援越抗美作战。张泽凤分配在汽车运输营三营(车号为BA0001—0135),仍然担任司机班长。他们经过短暂的整编和集训后,开赴中越边境龙州一带,征用当地闲置的民房、校舍、猪圈,搭建茅舍,算是在中越边境安下家来。团部、直属连队和二营驻龙州,一营驻宁明县的下石,张泽凤所在的三营驻宁明县城。全团以中国民工一支队一大队的名义,通过凭祥市友谊关,进入越南参战,担负东线、中线(北线)后勤运输保障任务。

展开全文

越南属于亚热带,一年中有半年是闷热雨季。美军飞机随时可能“光顾”北越上空,投掷大量炸弹,破坏公路、桥梁,轰炸我运输汽车。张泽凤对敌机毫不畏惧,就是讨厌蚂蚁、蚂蟥、土蜂、蚊子、牛皮虫和蛇,他和战友们身带三件宝:防蚊油、急救包、净水片,专门对付这“六害”。当时,部队运输所经过的越南道路,全部是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还有一部分是为了打仗,用推土机推出的临时公路。气候变化无常,山洪泛滥,道路两边,容易发生山体塌方、泥石流,给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的汽车兵,不但要有过硬的驾驶、修理专业技术,还要具备处理紧急情况的军事技能,才能完成战斗任务。

张泽凤在越南战场从事汽车运输,前后长达四年。这四年里,美国空军对越南北方的空袭,超过了十万次,投掷炸弹两百多万吨,越北平均每平方公里落弹十六吨,投弹密度远远超出了抗美援朝战争。在敌机如此残酷频繁的空袭下,人们都是躲在防空洞里躲空袭。而我们英雄的援越抗美汽车兵,却不能离开战斗岗位,他们始终坚持在战斗。由于运输任务繁重,不得不疲劳驾驶。张泽凤他们用了许多土办法,洗冷水脸、吃辣椒、干吼、唱歌、掐腿,避免开车途中打瞌睡。长年的劳累奔波,生活不规律。他们长年驰骋在援越抗美战场,风餐露宿,居无定所,还要时刻准备用生命和美国飞机“捉迷藏”。

1966年6月的某天夜晚,张泽凤率领全班五台车,运输一批建筑材料,送往六十里外的我工程部队。半路遇到敌机。美军发射了一系列照明弹,刺眼雪亮的照明弹,把山里照得通亮,他们被暴露了,情况很危险。张泽凤驾驶的车走在最前面,他迅速关闭车灯,命令后面的车辆迅速冲出照明区。同时,命令坐在副驾的战友跳下车。他开动汽车,故意又打开车灯,如箭一般冲出照明区。两架敌机盯住这台汽车,围追堵截,炸弹频频在车子周围爆炸。张泽凤利用娴熟的驾驶技术,进进退退,躲避着炸弹。他估计战士们就隐蔽在前面山丘,为了保护战友和车队的安全,毅然把车子开回来时路,把美机引向了远离山丘的方向。他一会开灯,一会关灯,和美军飞行员玩起了捉迷藏。就在这时,敌机丢下的一发炮弹在车前爆炸,汽车受到剧烈震荡,驾驶室玻璃损毁,张泽凤的右手手掌和左眼眼角两处负伤,鲜血直流。他忍着剧痛,重新发动了汽车,摸黑冲到了竹林。敌机找不到目标,就飞走了。后来,此事传到团政委孙学孔(孙学东)那里,孙政委在营长乔林陪同下,亲自到七连司机班看望、慰问张泽凤,表扬他的勇敢机智,给他嘉奖一次,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

1968年10月,回国休整的张泽凤,接到上级通知,要求他转业。就这样,他离开了汽车47团,回到家乡耒阳,安置在湘运汽车运输公司83车队当司机,后来一直担任分队队长,还代理过湘运耒阳汽车站副站长。汽车47团孙政委也在这年底调往海南岛,在海南生产建设兵团任职。该团指战员仍然战斗在援越抗美战场,直到1970年7月撤回国内。在张泽凤的档案里,有张关于他在部队表现的鉴定表,上面如此评价他:“在援越抗美的斗争中,该同志发扬了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守纪律,作风优良,做到了不图名、不图利、不怕苦、不怕死,出色完成组织分配的各项任务,超期服役六年表现很好。他带头模范作用好,对同志非常热忱,对工作任劳任怨,连续四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同时培养了大批新司机。”

黄永玉说:“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中国援越抗美的汽车兵张泽凤,当年用青春和热血,履行国际主义义务,捍卫着世界和平,保卫了祖国的安宁。他最后幸运地回到了生养他的故土。回乡后的他,始终保持一名汽车运输兵的本色,心中装着家国情怀。他在湘运83车队工作期间,长期担任分队队长,还代理汽车站副站长一年。他每年去老家豹立冲长塘村,与乡亲们聚聚,全力支持家乡建设,把毕生精力和心血,奉献给了交通运输事业。

2001年11月,老兵张泽凤因长期过度劳累,离开了这个无限眷恋的世界,就像豹立冲的一朵花儿早早地凋落,融入长塘故土。但是,他和战友们舍生忘死参加援越抗美的辉煌功绩,必将永载史册。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